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德勤报告:医疗机构兼并潮到来,医疗服务从“规模”向“价值”转变
德勤报告:医疗机构兼并潮到来,医疗服务从“规模”向“价值”转变
  • 2018-04-12 11:13
  • 作者:刘登辉
  • 来源:健康点

伴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医疗行业的持续冲击,以质量、效果与价值为宗旨,寻求以患者为中心、由技术驱动的“智慧”医疗服务已成为全球医疗行业利益相关方的共识。

近日,德勤发布的《2018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智慧医疗的变革》提到, 2018年医疗行业利益相关方在力求更“智慧”时将面临在不明朗且不断变化的医疗经济环境下积极创造利润、 从“规模”到“价值”的战略转变、应对医疗政策与复杂的监管制度、投资指数型技术以降低成本、增加就诊渠道、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并改善患者体验、培养未来劳动力等诸多既有和新出现的问题。

图片来自德勤行业报告

医疗机构合并与合作将成未来趋势

从全球范围看,2012年-2016年全球医疗支出的增速还只是1.3%,而2017年-2021年将达到4.1%。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发展中市场的扩张、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医疗支出大幅增长的势头将很难遏制。

2009年新医改是中国医疗卫生支出的分水岭,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14044亿元,是医改启动前2008年的4.4倍,比2016年同口径支出增长5.1%。

2015年中国全面推行医院药品零加成政策,旨在管控失控的药品成本、抑制滥开处方并减轻大众经济负担。药品零加成使得传统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盈利模式遭遇滑铁卢,医院利润大幅降低。不久后,耗材零加成时代也将到来,公立医院的盈利来源将持续收紧。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提高财务绩效和经营利润仍将是首要问题。不过,德勤报告指出,在利润蚕食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下,通过合并与合作参与竞争或许是医疗机构的一种发展路径。

全球范围来看,医疗行业均在开展合资、公私合作和其他合作方式。政府、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纷纷制定健康计划推进公共健康工作。医院与生物科技公司开始合作开发个性化的治疗,尤其针对癌症。

特别是在美国,医院和医疗体系正在展开并购和其他合作项目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医疗机构致力于拓展其医生网络,扩大覆盖范围,并促进其专业服务和人才的多元化。通过并购实现的增长能够带来多种益处,包括获得资本的机会增加,这就意味着医院有能力加大设备、技术和人员投入。

中国也不例外,大型医疗集团通过收购医院建立“闭环”供应链已有尝试,保险公司也运用类似商业模式推动商业医疗保险发展。以华润医疗为例,目前华润医疗共管理109家医院,床位数近11,000张,华润医疗的姐妹公司华润医药则为这些医院提供药品,打造一体化的医药闭环。

不过,在不明朗且不断变化的医疗经济环境下,监管环境也将更加严峻。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私立医院数量已超越公立医院数量,非法私立医疗机构的数量不断增长,促使政府对药物管理、医疗环境和私立医院医生合格证明加强监管监督。 

医疗服务从“规模”向“价值”转变

解决低价值医疗服务的棘手问题,实现医疗服务从规模为本转向价值导向模式已成为多数国家共识。而在价值医疗导向下,传统医疗服务中的治疗模式将转化为疾病预防和人口整体健康,医疗机构管理特定人口的医疗服务,包括从疾病预防和护理至急性和长期医疗护理。

与此同时,健康相关的社会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的治疗效果已得到研究证明,医疗服务利益相关方已认识到社会决定因素对个人身心健康构成影响。尽管解决社会决定因素仍然不属于医疗服务核心范围,但是转向价值这一变革将刺激更多与解决社会需求相关的投资和活动,有效地把社区和临床服务连接起来,长远地改善治疗效果。

图片来自德勤行业报告

2016年末,卫计委发布中国首份长期战略人口健康规划方案“健康中国2030”规划,对准大健康服务,提出2030年“大健康”领域投资将增加到人民币16万亿元。刚刚过去的机构改革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意味着着眼于大健康的医疗服务模式变革即将到来。

德勤报告同时指出,若要成功过渡到基于价值的医疗服务,利益相关方(包括消费者)需要从医疗服务为本模式走向健康主导模式;从治疗转向疾病预防/保健;从个人转向人口健康。当前,医疗机构已借力于技术发展,透过建立依托数字的综合社区医疗服务系统,使医疗服务不再局限于实体空间。

图片来自德勤行业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为28.4亿元,随后移动医疗市场开始爆发式增长,2015年市场规模达42.3亿元,2016年市场规模达71.8亿元,2017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达125.3亿元,年增长率超过50%。

互联网医疗正在中国生根发芽,结合分析技术和移动医疗装置、穿戴式设备以及其他非传统数据收集源的威力,将有助识别新医护途径和高风险个人,从而为保健计划进一步提升价值。

不过,目前移动医疗装置之间欠缺互用性,数据共享举步维艰,对整体保健和疾病预防计划造成限制。加上政府、医疗体系和保险公司必须收集、分析和储存越来越多的数据,由此引发的数据监管和网络安全也对前述各方带来挑战。

指数型技术投资发力

1999年初,科学家耗用五个月时间、约3亿美元生成人类基因组序列的首个初步“草稿”。而现在,生成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成本连1000美元都不到,且未来很可能降至1美元以下。未来数年,指数型技术将可能对过去界定行业的系统与流程带来重大改变。

图片来自德勤行业报告

在德勤的众包模拟实验中,基于数字化的运转将成为未来医院的基础形态。其中,数字化中心将实现决策、持续临床监察、靶向治疗,重新定义医护服务,提升患者体验;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有助实现即时沟通和顺畅流程,构筑数字化的患者体验;数字化供应链、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和新一代互通性将推进运营管理和后台效率,透过技术提高运营效率。

这一点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截至2017年初,中国已设有79所互联网医院,其中90%是于2016年之后建立。这些数字化医院大部分位于经济落后的省份,将有效平衡区域医疗资源差距。

未来十年,许多美国和欧洲医院管理层计划翻新或重建过时基建。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也将带动大量医院计划与兴建。中国计划到2020年前在医院增加89000张病床。与之相对的则是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医院服务的整合。

在数据化的医院形态下,健康数据将成为新型医疗资本。各机构日益倾向于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和认知技术挖掘大量数据,获取临床和操作性指导信息。面对不断增长的内外部数据,医院将日益依赖认知分析技术整理和发现最重要的数据点和趋势,以浅显易懂的形式切实有效地为医生、患者和护理人员开展日常活动提供可行性指导信息。

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家正面临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护理人员缺口不断扩大的现实。中国有近14亿人口,作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国内全科医生只有20.9万。专家表示,我国全科医生占医生队伍比例约为6.6%,这一比例在欧美发达国家为30%~40%。而数字技术、机器人以及其他自动化工具拥有的巨大潜力将能够解决目前和未来医疗劳动力短缺的痛点。

德勤报告中提到,政府和私立医疗体系在决定升级、更换和完善临床基础设施时,应当考虑到指数型技术对于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应用和医疗设施的完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就需要开展大规模投资,投资领域包括支持系统(ERP)、主要系统(电子病历)、医院信息系统、互联/互用性、电子医疗/移动医疗以及大数据。制定完善的策略可为短期和长期的医疗服务投资奠定基础。

不过,现阶段没有任何一家机构拥有全面分析患者或目标群体所需的数据。而想要真正实现上述医疗创新目标,就必须打破利益相关者之间数据共享有限的局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ge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