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3-12 10:07
- 作者:佚名
-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法制日报——法制网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侯建明提交提案,建议填补移动医疗监管空白。
提案指出,移动医疗突破传统医疗方式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促进健康服务事业的发展,已然成为未来就医的一大趋势。然而,在其爆发式发展中,准入制度空白、产业运作商业化、法律法规缺乏、个人信息泄露等弊端逐渐显露。
提案建议,一是明确移动医疗定位,建立我国移动医疗标准体系。通过审批认证流程标准化,提升行政许可标准,保证准入监管,以确保移动医疗服务质量,避免行为的商业化,让其重回公益性质。二是制订并完善法律法规,为移动医疗监管提供完备的法律支持。确立国家卫计委作为移动医疗监管的主体机构,明确包括医生、移动医疗设备、移动医疗应用等监管对象。三是健全监管奖惩机制,调动医生线上响应的积极性。一方面,根据医生的专业等级以及在线时间制定正向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对违反移动医疗法律法规的医生落实与线下相当的处罚政策。四是建立社会监督渠道,在对移动医疗应用中存在风险和质量缺陷进行曝光、监督和示警的同时,加强患者的基础医学知识教育,保障移动诊疗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延伸:移动医疗行业亟须法律规制
2017年,《中国移动问诊白皮书(2017)》发布。白皮书提到,国家卫计委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约为4.1万亿元,2010年至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支出逐年上涨。虽然医疗总费用在不断增加,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地缘辽阔,医疗需求依然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白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医疗产业链的优化提供了优质的技术土壤,在国家医改背景下,移动医疗迅速发展。根据易观分析统计,移动医疗产业市场规模逐年攀升,2016年达到105.6亿元,较2015年增长116.4%。
移动医疗带来新的风险
目前,市面上流行着不少移动医疗App,定位功能各自有所不同。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邓勇博士介绍,移动医疗App可以分成三类:看病就医模式,专门为患者提供看病就医服务;健康建议模式,为普通大众提供健康建议或参考标准;医学专业型模式,专门为医学专业型用户提供服务,包括眼科、牙科等分支领域产品。
相对于自己去医院,移动医疗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
“主要风险包括:误诊风险,因为是在网上看病,相当于隔空猜物,增加医疗误诊与延诊风险;网上提供的诊疗样板引发种种质疑;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可能因设备入侵、系统风险、滥用导致信息泄露。”邓勇说。
北京大学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王岳认为,移动医疗现在发展比较快,是一种非现场的医疗服务,这是其最大法律风险所在。按照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这里所提到的“亲自诊查、调查”,尽管还存在一定争议,有人认为“亲自”只要是本人就行,有人认为“亲自”必须是现场、当面的诊查、调查,但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后一种理解。这也是制约互联网医疗最大的法律瓶颈和法律障碍。
“医疗行为具有特殊性,也可以称之为不可试错性。医疗行为的风险较高,应该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效率放在第二位。”王岳说,互联网医疗最大的优势在于跨越时空的便利性。如果将其限定在对一些疾病进行咨询,不是进行实际诊疗或者是开处方用药,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对于慢病管理而言,互联网医疗也比较适合。美国对互联网医疗也进行了严格限制,比如限定于慢病病人。久病成良医,这些病人本身对服用的药物就有一定了解。另外,即便是网上诊疗开处方,也限定于病人本人在一定时间内亲自去医院看过这个病。总而言之,就是把疾病风险相对较小的区域,开放给互联网医疗。
“这方面我们可以进一步尝试。比如社区医生、家庭医生,他们与自己的病人之间建立线上咨询服务,这方面发展的空间比较大。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都是属于慢病管理,这占据着基本医疗行为的主要部分,在法律上也没有问题。”王岳说。
是否利于化解医患纠纷
长期以来,在医疗领域,医患纠纷备受人们关注。
移动医疗的发展对化解医患纠纷是否能产生积极影响?
邓勇认为,移动医疗提供了一个医患双方交流的平台,可以将医生和患者直接相连接,使得医生和患者可以借助平台互动,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使医生和患者建立较为长期的联系。使医患直接跨越医院围墙,建立信任关系和网络联系。
“移动医疗为医患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平台,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能够帮助医生建立自己的品牌,并建立其患者群体,还原医生的智力价值,可以使医生阳光合法挣钱。目前我们的医疗现状是医疗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移动医疗可能改善这种就诊难的现状。此外,可以通过移动医疗的方式达到医生继续教育,让医生更加规范地诊断和治疗患者,从而降低社会和经济负担。”邓勇说。
王岳认为,对于化解医患纠纷而言,移动医疗带有“双刃剑”的性质。“有利的一面在于,可以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以前我们找一个医生可能比较困难,楼上楼下跑也找不到人。现在通过App,可以很快和医生联系上。不利的一面就在于,这样的沟通缺少温度,没有实质性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
“关于这方面,同样可以做一些限定。比如在涉及到移动医疗服务时,可以要求使用视频沟通的方式。相对而言,视频沟通的效果要好得多。”王岳说。
应持有保守谨慎的原则
要确保移动医疗走上良性发展道路,邓勇认为,需要做到这样几点,即保证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以患者为中心、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对于如何规制移动医疗,邓勇建议,国家食药监总局应通过立法的方式作出明确规定,对低风险的移动医疗App的监管享有自由裁量权,若某移动医疗App被认定为低风险,则监管部门有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对其进行入市前的审查批准;针对较高风险的移动医疗App,应制定明确、具体的监管指导方案,以维持移动医疗App市场的秩序。
“移动医疗不能替代传统医疗模式,应该成为帮助医生看病的助手。医疗行为与在网上买东西不同,反映了对生命的态度。面对生命,我们还是应该以一种保守、谨慎的原则去迎接新事物,不宜太过激进。人们通常会说花钱买教训,但是医疗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是不可试错的,就好比谁也不愿意坐一架没有人坐过的、最新研制的飞机。”王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