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基层医疗,未来医疗的新流量入口
基层医疗,未来医疗的新流量入口
  • 2018-02-19 09:06
  • 作者:佚名
  • 来源:动脉网

2011-2016年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比较缓慢。其中,在2012年,机构数量大幅减少,主要是因为村卫生室数量减少所致。因为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在逐年减少,村卫生室数量相应减少。

政策点燃基层医疗的风口

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政策是否放开对行业的影响极大。在我们所有的报道中,必不可少的是对基层医疗政策的解读。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密集发布的一系列医改新政,如“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医养结合”“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等。

针对分级诊疗,我们策划了以下重磅文章:

“分级诊疗政策密集,基层医疗服务掘金能借多大东风?”

2017分级诊疗政策数据报告:4种模式、12个角度、4大受益方搭建产业图谱

而基层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建设与提高,关系到医改的成败。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初步建立,服务均等化程度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然而,与此纵向发展不相匹配的是,基层医疗服务份额并没有相应增长。据统计,2015年基层门诊人次占比相较2009年反而下降了5.4%,这说明基层未能有效分流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国家已开始从政策层面为基层发展清障助力。2016年,政府更是紧锣密鼓发布了多项指导意见,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又发出通知,将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开展调查,为科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及厘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合理化服务价格等提供依据。

针对家庭医生政策解读,我们首先从湖北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首批五城市试点。

其次是我们梳理了各地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落实办法,并分析这项政策将会对医疗行业带来哪些改变。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要覆盖30%,各地落实情况如何了

最后报道了上海和杭州两地的家庭医生签约模式。2017年8月24日-25日,全国首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秀实践与经验推广学习班”在杭州举行。

家庭医生签约,为何都来学习杭州模式?

卫计委要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解读被点赞的上海模式

激活基层医疗各级医疗机构

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下一步重点发展的信号非常清晰,即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加强基层卫生服务队伍和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最终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不小于65%,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不小于70%等目标。因此要达到宏伟目标,基层医疗服务必须要有突破性发展,必须调动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

在我国医疗机构分为三级十等。其中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

二级医院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

三级医院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的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和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

一、二、三级医院的划定、布局与设置,要由区域(即市县的行政区划)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统一规划而决定。医院的级别应相对稳定,以保持三级医疗预防体系的完整和合理运行。

为了加速各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动和协同,国家医改推出了“医联体”。我们第一时间采访了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其中包括华西医院、重医附一院、西京医院等。希望将他们做医联体方面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解读重医附一院的医联体路径:6年联合20家医院,上下转诊病人约1:1

西京医院熊利泽院长:如果医联体大获成功,三甲医院该何去何从?

从医联体到医生集团、医疗集团,详解华西医院的这15年发展路径

128家加盟的超大医联体如何运作?河南省人民医院是这样干的

最全!一文看懂全国32个省市医联体政策,明确产业趋势

医联体:规模疯狂扩张,大医院态度积极、模式多样化,专科建设已超过20种【2017年年终盘点】

2017年,全国各地的医联体建设可以用遍地开花来形容,虽然它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它又成为分级诊疗落地的推手,被赋予了新时期的重任。

这一年中,可谓热闹非凡。全国各地各级机关颁布了很多政策,各等级医院也纷纷响应,医联体模式也比以前更多,专科医联体的搭建也超过20多种。

即使各级医疗机构联动,但要将政策和标准的执行落到实处、形成合力,夯实基层医疗,还需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要多看病,减少为应付绩效考评而做的行政工作。当然,应明确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疗是医生的首要任务,这就要合理安排全科医生工作内容,保证诊疗和提升临床技能的时间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工作。同时还要让医生愿意看病,这就需要改变现行利益分配模式,建立医疗收入结余激励机制。

第二要看好病,突破人才“质”和“量”的瓶颈。拥有足量的合格人才,是基层医疗机构能够看好病的关键,突破人才瓶颈,要先从收入水平“下手”。一项针对北京社区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离职人员中,66.54%是因为薪酬低导致。留住人、吸引人还需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明确晋升路径和职业前景。例如突破论文、科研作为晋升的硬性要求,改为可以用病例等替代。另外,加紧落实医师“多点执业”甚至“自由执业”制度,也可解人才燃眉之急。

第三要改变“一病百治”现状,实现诊疗的标准化和连续性,确保患者在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能够获得同样的服务。目前,这二者间有竞争,形成了对基层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虹吸”现象。

在基层医生不足、药房容量有限的条件下,可以规定其只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骨关节病、慢阻肺等10种常见病种,也可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康复期、老年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而大医院则专注于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此外,还应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配备与大医院衔接,并对慢病管理用药推行长处方政策,以保证患者用药的连续性和便利性。

各类玩家聚集,分外热闹

此前,在医疗行业很少有社会资本的身影,大部分是公立医疗机构。而随着医改政策的推进,越来愈多的民营资本、创业者开始走向医疗行业。他们有的做信息化技术、有的做社区医院、有的做连锁诊所、有的做健康管理。凡是与人们健康相关领域,他们均有涉足。

在这些涉足基层医疗市场的创业者,大部分都是刚涉足不久,他们热衷于建诊所、社区医院,虽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团队,但一直解决不了获客的问题。

为了项目的发展,这些基层医疗项目谋求融资。根据我们的观察发现,去年获得融资的项目以诊所为主,诞生了一批“新型诊所”。因为政策的推动,新的执业环境发生了更多变化,所以诊所数量也不断地增加。据卫计委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中医类门诊部、诊所有45241个,与2015年相比增加2713个,而全国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诊疗人次达1.4亿人次。

2017年,新型诊所:全年融资总额逾24亿元,标准化连锁化趋势明显,要做“有温度的服务”【2017年年终盘点】

关于诊所,几个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1、连锁化或集团化。从市场看,虽然国内单体诊所的体量很大,但是却鲜有连锁化或集团化的诊所出现。随着资本的介入,政策的放开,连锁诊所初露锋芒,在此趋势下或许将诞生几个医疗连锁化、集团化的企业,并逐渐成长为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

2、更加便捷化。随着分级诊疗、基层医疗等相关政策逐步落实,未来人们获得的医疗服务将更加便捷化。

3、支付变革与保险化。在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将催生医疗支付方式的变革,从原来的以价格为导向的模式转为以价值为导向的责任医疗打包付费方式进化,基础医疗与保险的结合将成为一大趋势。

4、共享概念崭露头角。以杏仁医生搭建的多点执业医生平台,共享工作空间为开端,张强医生集团的首家线下诊所——杭州思俊外科诊所也逐渐开放给其他医生集团,他希望加盟的是医生团队,和原来自己的团队形成互补,并拥有优质的医疗技术,最好是有品牌的项目,共同携手打造成国内优质的外科医生共享平台。

从诊所入局者所在的行业看,有地产、互联网医疗巨头、实体诊所。2017年4月,万达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90亿元,在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开设300家牙科诊所;2017年8月,碧桂园正式与英国国际医疗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医院和社区诊所。

互联网医疗转战线下诊所,有知贝儿科、妈咪知道、唯儿诺儿科、睿宝儿科等,这也成为他们的变现渠道之一。根据“妈咪知道儿科诊所”运营半年的数据显示,借助于线上600万用户,诊所会员月度复合增长率达到34.9%。2017年底,在广州、上海、深圳等地共有6家诊所将陆续开业。

这是未来医疗的流量入口

在访谈了众多创业者,其中在“2017未来医疗100强”论坛,12月16日下午的健康管理平行论坛上,医联、企鹅医生创始人兼CEO王仕锐,分享了以《企鹅诊所不是“诊所”》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在演讲中,他提到了在体验无人货架、新零售的过程中,企鹅医生会发现与其在线上一层一层的筛选,用搜索的方法或者大量软硬件运营的方法找到精准用户,不如在线下直接开一个诊所,当做提供健康服务、能够让用户进去的入口。例如摩拜单车的商业逻辑,用一辆辆在线下投放的摩拜单车来获取精准的用户。

随着线上的流量红利消失,线下反而成为吸引用户的有效手段。比如线上微信的用户,从朋友圈或者其他流量入口转化为付费用户,平均成本在500元左右,用户付费成为稳定持续的健康会员,时间和成本更高。

王仕锐设想的线下入口是通过三个途径实现的:

一是自建的诊所。自建标杆型高品质诊所,覆盖核心区域核心用户群体,输出品牌形象与质量标准;

二是构建优质的诊所联盟。采用企鹅诊所标准筛选而出的优质诊所联盟体系,将诊所入口规模化,有效扩大用户覆盖范围;对于诊所规模,王仕锐表示,企鹅医生不会自己一家一家去开诊所,而是与诊所合作,向其提供系统,做诊所管理,成为诊所联盟的一部分。

三是为健康服务创造入口。共享诊所。创造用户健康数据获取入口,以及通过共享检测设备的铺设为用户提供最便捷的健康服务获取入口。

当社区若干个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等实体医疗机构成为小入口形成平台,就会带来平台效应。

谁能抢先一步占领社区,这样强大的入口,快速在区域里形成规模,那么可能将形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消费场景,也就是场景医疗。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zz TEL:(010)68476606】

标签:基层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