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让野心与能力更匹配,这是医院信息化评价工作的终极目标
让野心与能力更匹配,这是医院信息化评价工作的终极目标
  • 2018-02-18 08:35
  • 作者:张世红
  • 来源:e医疗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健康信息化也迅速发展,已从分散的机构信息化、垂直的公共卫生信息化、互联互通的区域卫生信息化阶段发展到健康医疗大数据初始阶段,在这个时期,信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和支撑着业务创新改革。通过北京的医改,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信息化在医疗健康业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医疗健康业务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也不再限于辅助和支撑作用,而在推动业务创新发展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引领作用。

随着健康信息化作用的提升,信息化建设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在增加,信息化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从几十万、几百万,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信息化部门人员的责任和压力也增加,对预期效果产出也更加重视和关注。

那么,信息化应用到底达到什么水平?是否按照有关标准建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项目管理是否规范?随着国家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等级评价工作的广泛开展,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的大力推进,我们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也在思考着如何推进北京的健康信息化评价工作,以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用的目的。

2017年重点开展了两项评价相关工作。

一是互联互通标准成熟度评价

2017年,北京纳入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分级管理试点,将四级以下的测评“大权”交给北京,我中心手握“尚方宝剑”,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建立北京市互联互通测评组织管理体系,组建测评专家队伍,开展专题培训,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指导,组织实验室测试和文档评审等等,经过各单位预申报、自我评估、专家预评估、实验室测试、文档评审等各个阶段,从最初的20家单位预申报测评,到4家单位正式申请(有一家医院申请五级,未计算入内),并通过实验室测评,到目前3家医院通过文审。

在这个互联互通测评过程中,我们加大力度推进,但经过各个阶段过筛子过箩,最后通过的仅是寥寥几家,虽然有点失落感,但也总算有进展、有收获。

二是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

为加强项目管理,提升信息化应用效果,发挥财政投资效益,我们今年针对卫生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首先,对项目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卫生信息化项目管理中多多少少存在着业务需求不明确、项目边界模糊、项目机制未捋顺、项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其次,对项目管理关键节点的管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如果关键点管理好了,项目管理就不会存在太多问题;最终形成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第一阶段成果——卫生信息化项目管理关键点评价指标,并通过了专家论证。

关键点评价包括立项管理(20分)、采购管理(20分)、合同管理(20分)、变更管理(8分)、验收管理(32分)等关键点的评价指标,共计100分。下一阶段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绩效内容的评价指标。

评价不是目的。评价仅是手段,通过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反过来推进、改进和促进信息化建设,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发挥信息化投资效益,因此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用。在这个过程中评价指标的设置很重要,评价指标可以说是信息化建设的指挥棒,是参考和指南。

服务理念贯穿于评价始终。评价是管理手段的一种,但服务是最主要的,应该寓服务于管理中,在评价指标的设定、评价的实施以及评价结果的利用等各阶段,均应把如何帮助、指导和引导各单位更好地做好信息化工作这个服务理念贯穿其中,才能有效达到评价目标。

评价工作永远在路上。健康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同样信息化评价工作也不断向前发展,其指标的设定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zz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院信息化评价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