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力推检查结果互认,结局也许是检验科的消失
力推检查结果互认,结局也许是检验科的消失
  • 2018-02-08 10:06
  • 作者:胖九
  • 来源:健康智汇

先问个问题:如果公立医院之间真的实现了检查结果互认,那独立第三方检查检验机构还有什么前途吗?这些第三方机构做的都是公立医院的生意,人家都互认了,它们还做谁的生意啊?

近日国家卫计委开了场新闻发布会,讲的是未来三年医疗服务改善计划的事儿。检查结果互认是未来三年重点推进的五项任务之一。

国家卫计委说目前全国86%的医院都实现了检查结果互认。我还是坚持好习惯,相信国家公布的数据是真的。可这件事最让人关心的重点是,究竟在实践中能不能真正实现。

检查结果互认这件事儿其实已经搞了很久了,但这个事儿在实践中的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而背后的原因也有大大小小诸多分析。

比如医院为了各自利益,检查收入在医院里占不小的比例,认了别人的结果意味着自己收入减少;比如医生认为检查结果参差不齐,不是自己医院的检查结果存在医疗差错的风险。

可是,即便对这样的原因心知肚明,国家卫计委还是要在未来三年力推检查结果互认。为什么?减轻群众负担,再往前推进一步是什么?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或者简单的说就是时下最红的改革主题:控费。

好了,既然是主管部门力推,又符合控费主旋律,那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沿着这个方向思考:将检查结果互认推行到底会是个什么结果?

有人还是不相信,还是会本能的觉得行政手段推的事儿都很扯。当然扯的事儿是有,比如以前那个签署不收红包的协议。但检查结果互认这个事儿并不扯,因为它本质上代表了系统优化、效率提高的大方向。

回到重点,力推检查结果互认到底会是个什么结果。表面上看,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互认,是不利于第三方检查检验机构的,因为它意味着总检查量的下降,整个检查检验市场的萎缩。

那我想提出另一个猜想的方向,力推检查结果互认最终将造成公立医院现有检查检验科室的大幅萎缩;而在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只能依靠独立第三方检查检验机构。这两者是正反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我简要说说自己的想法。

先说正面的逻辑推导思路:

我稍微查了下统计数据,检查费用在医疗费用中大概占到20-30%左右的比例,非常大了。以前有个社会调查,说73%的受访者遇到了重复检查的情况。我们稍微保守一点,算一半。也就意味着检查结果互认以后,总检查量会下降三分之一。相应的检查费用减少了将近10%左右。

药品零加成减少15%的收入就造成了公立医院筹资机构的巨变,而收入再减10%意味着什么?恐怕除了压缩检查检验科室成本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再说反面的逻辑推导思路:

医院当然不愿意失去这部分收入,因此检查结果互认很有可能遭到像以前一样的“软抵制”。

其实我觉得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的推行阻力还算小的,毕竟大家水平等级差不多。而关键是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之间如何做到检查结果互认。这个既是关键,也是难点。因为基层、低级别医疗机构的检查能力确实不行。要么是有设备不会用,要么是用设备也用不对。

可是,在全国上下建立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患者未来更多的是纵向流动。而同级别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解决的是像眼下这种毫无章法的横向流动的问题。所以,如果纵向检查结果互认不解决,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分级诊疗的效率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实现纵向的检查结果互认,我觉得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由第三方机构来负责医疗区域范围的检查检验。到时候,所有医院的检查结果都来自同一个机构,也就不存在互认的问题了。

当然,第三方检查检验机构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还需要继续探讨。比如它是直接由高级别的医疗机构来负责建设运营管理吗?还是由社会资本来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还是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由高级别医疗机构运营管理?

说到底,国家卫计委推行检查结果互认,出发点可能是减轻群众负担,控制医疗费用,但本质上这个措施其实是在弱化医院的检查职能。因为检查结果互认的内在逻辑是,只要有一个靠得住的检查结果,检查出自谁手不重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ge TEL:(010)68476606】

标签:检查结果互认  检验科  医疗控费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