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1-31 13:30
- 作者:佚名
- 来源:新医界
雷区一:数字化医院等于无纸化医院
事实:在可预知的未来,数字化医院仍将是电子与纸质混合的信息模式
数字化医院通常被视为不再使用纸质记录病例,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电子渠道、系统和工具。而无纸化医院或许是一项备受期待的长期的医疗产业,走数字化医院的道路会是一段复杂的、高风险且高成本的旅程。
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医院可归类于无纸化医院。此外许多临床医生和管理人员都强调,在特定的医疗环境内,使用纸质记录工具对于采集患者信息最为有效,但他们也认可纸质工具的“数字化实现”这一科技方向,因此纸质化与数字化两者可共存。事实上在可预知的未来,数字化医院仍将是电子和纸质的混合信息模式。
雷区二:数字化医院要当作“数字化世界”来设计
事实:医院需要实现数字化与非数字化供应商的信息交流,以支持临床医生,为患者尽可能地提供最佳治疗
包括数字化医院在内的所有医院,并非一个孤立的功能体。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则需要当地就诊的医疗卫生系统及时交换患者信息。该医疗系统包括基层医疗、专科医疗和医疗专家,以及其他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不幸的是,医疗组织的数字化转换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了,许多地区的医疗组织仍然对此毫无准备。数字化医院的设计必须认识到这一现实,尤其是系统需要与当地医疗卫生系统,进行数字化和非数字化相结合的信息交流。
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必须考虑和利用管辖权和国家电子医疗项目,例如国家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系统(PCEHR)。这些项目大多数都为了提高患者信息的交互性和流动性,并增加了实现医院数字化目标的可能性。最终结果它们将可能会成为一项技术基础设施,以支持医院和多数医疗系统的数字化部门之间进行信息流动,包括实现医疗组织内的纸质信息的交互及转换。
雷区三:临床医生需要与患者相关的所有临床信息
事实:临床医生最需要的是可支持临床决策的资料,并提高效率,避免信息过载
信息过载是一个挑战。而处于重重压力下的临床医生,往往在多个系统中需要浏览大量的信息,这不仅会导致他们产生挫折感和压力,容易感到沮丧,同时还浪费了向患者提供最佳治疗的宝贵时间。
事实上临床医生很少或者并不需要收集所有的临床信息。相反,他们最想要的是,可以轻松访问一个以“结构化数据”呈现的信息子集,能使他们及时作出安全有效的决策。该种相关信息子集将根据各个医院或部门的护理机构、护理和临床路径模式而不断变化。
临床医生能够快速有效的开展工作,并监测患者治疗方案的进程与成效,这不仅依赖于获取正确的信息子集,还同时依赖于呈现该信息的正确方式。数据表现和工作流配置的另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不同护理人员的特殊角色及其记录的工作流程。
雷区四:云服务不安全,也无关紧要
事实:云技术日渐成熟,数字化医院将从中获益
安全和隐私的疑虑,并无法阻碍医院云服务的应用。目前进入医疗领域的有:私有云、混合云和公共云,每种类型的安全和隐私有不同特点,不同医院有各自的适用需求。
要知道,云服务提供商其实非常重视用户的安全和隐私,因为确保客户的信任是商业之本。由于规模效益,供应商会对整个安全架构投资,因此不会明显提高单个医院的成本。此外,供应商还会向客户提供独立的安全环境保障。
安全和隐私当然需要考虑,但不是唯一。医院的规模大小,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可扩展性,还有预算都是影响医院选择合适云服务的重要因素。这些考量可能驱使医院之间增强协作,开发云服务满足业务扩展需求,同时确保单个医院无需承担过高成本。
雷区五:等数据积累比较多以后,再添加分析和报告
事实:基本的分析和报告功能,在数字化项目早期就必须视为一个关键需求
在过去的20年里,大家一直关注患者数据收集和存储的电子系统。现在,有了大量可用的电子数据,注意力转移到可用数据的分析上,以期撬动其中的奥秘,提高临床决策、研究和医院管理的水平。
一个数字化医院的技术战略,必须把这些需求视为“核心”,对此早期就要制定一个计划,正确地使用如商业智能(BI)和各种分析工具,但是这还面临着两大关键挑战,数据质量和数据可访问性。
确保数据的质量,特别是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整合时,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医疗机构建立了传统的碎片化IT环境,数据标准化不够充分。医疗机构内对数据分析和报告的运用程度很有限,这也数字化医院必须解决的问题。
雷区六:必须通过数字化医院的系统和设备,临床医生才能访问患者信息
事实:临床医生希望在工作中使用自带的设备,更方便地访问患者信息
临床医生需要随时随地获取患者信息,并希望这些容易访问和查看。他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个人移动设备上,或在除了医院之外的其它系统上进行操作,尤其对在多个医疗机构中工作,和处于急救环境的临床医生更是如此。他们可能在其他医疗机构,在家或办公室,甚至是在不同的国家。
用自带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会更方便和熟悉。许多临床工作者,他们希望能够将患者信息从医院纳入个人临床信息系统。医院将更多地考虑这个新形式,建立机制,确保点对点的遵守安全政策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