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智能医疗大数据 >  2017大健康产业研究丨健康医疗大数据:探索中前行
2017大健康产业研究丨健康医疗大数据:探索中前行
  • 2018-01-04 13:44
  • 作者:薛鲁宁
  • 来源:东软管理咨询

原文编者按:2017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节点,自年初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规划“5+1”项重点任务,一年之间以药养医正式终结、DRGs开始推广、医联体全面落地,同时医生执业注册、医疗机构管理等核心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巨无霸终于开始真正的自我革新。与之相对应的,是体制革新下激发的市场活力,从社会办医的快速发展,到共享医疗的横空出世,再到人工智能的不断渗透,市场正在以持续的创新来迎接健康医疗新时代。

我们从公立医院改革、共享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几个专题,对当前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我们相信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健康医疗服务的新生态将逐步建立,随之而来的是大健康产业的巨大生机。

健康医疗大数据:探索中前行

自2016年以来,我国在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陆续颁布了多个纲领性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医疗大数据纳入国家大数据战略布局。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跟进,目前,已有贵州、青海、广东、江西、山东等15个省市陆续出台了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引发社会各方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市申请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国家试点工程建设,国内外知名企业也纷纷加入。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国家政策明确的指引以及一系列重点工程的落地实施,都将促使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完成基础积累,迎来高速发展新阶段。

打出系列“组合拳”,国家队在行动

完善管理机制建设

随着健康医疗大数据在便民惠民、深化医改、经济发展方面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卫计委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大数据办公室,同时在规划与信息司和统计信息中心分别设立了信息化与大数据应用办公室和大数据技术管理处。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配合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在原有16个专委会的基础上,又新成立了15个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专委会。

健全法律法规,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

为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工作,国家卫计委将主导出台一系列关于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管理、安全、应用等方面的法规。其下辖机构规划信息司组织起草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服务暂行办法》、《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管理暂行办法》,将于近期出台。三部办法除了分别明确各自对应的适用范围以及各相关单位的边界和权责外,还包含了问责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标准管理机制等内容。

成立三大健康医疗大数据集团,筹划五大数据中心建设

今年4至6月份,由国家卫计委牵头组织,先后成立了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公司、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发展集团公司、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三大健康医疗大数据集团均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由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管理委员会(大数据办)统一监管。

三大集团公司的目标任务就是承担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区域中心和应用发展中心的建设以及健康医疗科技文化产业园等经济发展的运营工作。目前正在筹划江苏省(东)、贵州省(西)、福建省(南)、山东省(北)、安徽省(中)五大数据中心建设。其中福建省和江苏省作为国家第一批试点,已经开始了区域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其他的区域中心待国家批复以后也将很快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可以看出,国家对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规划正在逐步落实,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重点加快四级平台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工作是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一期项目的重要建设内容,截至今年6月底,已经实现国家平台与32省份和44家委属(管)医院实现了互联互通,实现了各省全员人口信息库在线报送。年底前初步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是大数据的根本特点,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为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能够有效消除信息孤岛的弊端,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但在四级平台互联互通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业务覆盖不全、数据质量良莠不齐,资金与人力不足、平台功能参差不齐等问题。未来,在四级平台互联互通基础上,还需逐步完善各级平台功能,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增强监管能力,强化业务协同,深化大数据应用发展。

扶持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带动大数据应用发展

截至10月13日,国家卫计委批复了32家委属(管)医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这32家医院的信息平台建设总投资42,99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共计32,113万元,各家医院自筹合计10,880万元。

就单个项目投资而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大数据集成及应用平台建设项目位居榜首,总投资为2,999万元。可以看出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已成当前三甲医院建设重点,国家鼓励并给予相关配套支持,以院级平台建设带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模式未来可期。

表1 2017年委属(管)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投资TOP 10

(NCG整理,数据来源:国家卫计委官网公布数据)

一片蓝海,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市场增长速度预计为77.9%,增速远高于医疗信息化整体水平及其它行业。从未来三年市场需求来看,预计保持60%以上的增长率。

图2 2017-2020年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2017/03发布)

与此相对的是资本市场投资增长迅猛,在细分业务领域的广度和投资事件数量均有所突破,这也进一步加速了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

根据数据猿对外公布的数据,经过整理发现,2017年1月到12月初,我国在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的投融资总额预计超过25亿人民币,投融资事件高达39起,与去年相比增长超过50%。

图3 2017年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市场投融资事件分析

(NCG整理,数据来源:数据猿对外公布数据)

投融资集中在A轮共16起,占比约41%;投融资金额较大,多集中在千万级和亿级,主要以VC风险投资为主,占比约80%。

从投资细分领域来看,健康服务、健康管理是投资的热点领域,一共发生11起投资事件,其次是基因检测领域有6起投资事件,大数据平台与医学影像各发生5起投资事件,肿瘤癌症领域发生4起投资事件,数据技术服务与精准医学各发生3起投资事件,药物研发以及可穿戴设备分别发生1起投资事件。

从资本市场来看,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投融资热度不减,投资金额相比去年增长明显,尽管仍有一些管理机制、政策法规、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难题和障碍,但未来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增长潜力较大,市场空间广阔,预计未来几年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摸着石头过河,各方积极探索产业发展

大数据产业发展是一项创新的、填补空白性的工作,没有任何成熟的实践经验可以照搬照抄,其产业链条复杂,涉及面广,只有打通上中下游产业链,即数据拥有方、技术提供方、数据应用与服务方,三者联合创新,在摸索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打造共建共赢的健康医疗大数据生态系统。

第一批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试点成效显著,6省市各有特色

2016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确定福建省、江苏省及福州、厦门、南京、常州为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首批试点城市。如今经过一年多时间发展,6省市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福州在全国首发“一个办法、两大平台”,即《福州市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福州)和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服务平台(福州)。福州破题,把“健康医疗数据共享开放”作为突破口,在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两大平台”截至今年4月末,已完成全市13家市属医院、24家县级医院的数据采集,汇聚了近百亿条数据,对全国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发挥了重要示范效应。

厦门持续发力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在健康医疗云基础上扩容汇聚了卫生、人口、医保、教育、民政、体育等数据资源,初步实现了各类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初步融合;研究制定《厦门市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为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汇集工作提供依据;今年4月份,成立国家健康医疗厦门开放大学,承担东南区域内健康医疗大数据跨界人才培养等任务。

南京健康医疗大数据存储中心一期工程已于今年9月底全面完成,存储容量达52PB,江苏省8000万人的个人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及全省174家三级医院影像资料等健康医疗大数据将统一存储在该中心;应用中心的建设以基因测序为特色,引进了诺禾致源、云健康基因、世和基因等一流的基因测序企业入驻,目前是全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基地,年测序能力达40万-50万人次。

常州主抓智慧医疗产业的培育和建设,规划建设“一中心多产业园区”;建设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集成医学大数据资源,构建临床决策、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支持系统,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等基础数据库。同时结合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链优势,充分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挖掘大数据在新药研发、智能制造、药品监管、精准医疗等方面的潜力。

第一批试点取得的成效,标志着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工程取得重大突破,为全国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创造了可借鉴的经验。

各地政府持续成立管理机构,不断出台政策法规

从1月杭州宣布成立数据资源局,截至11月南通大数据管理局挂牌成立,全国至少已有13个省份成立了22家地市级以上的大数据管理机构。长远来看,成立专门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将有效推动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推动和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以杭州为例,通过发展运用大数据,杭州市智慧医疗已从医院智慧医疗、互联网智慧医疗发展到城市智慧医疗。数据显示,目前已有500万用户开通智慧医疗服务,市属医院诊间结算率达到77%,帮助杭州群众节约了2050万个小时的就医排队时间。

各方各界发动力量,共促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

除了目前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创业公司外,传统的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也普遍开始布局。

一种是针对垂直领域开展大数据分析研究,如东软集团针对肿瘤领域开展了肿瘤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针对医保支付改革开展了DRGs大数据应用,并承接了“辽宁省医学影像云”项目;

一种是借助已有的医院级平台产品,构建服务临床及科研的大数据平台,如卫宁健康在已有的临床数据中心(CDR)基础上构建了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此外,通用的大数据技术型公司也看好医疗领域,以BAT为首的国内科技巨头,纷纷加入其中。

相比企业各自为营、相互竞争,“政、产、学、研、用”各方强强联合的增多也是今年产业发展较为明显的改变。企业间的联盟合作,以三大集团的成立最为典型,福州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生态联盟紧随其后,其由IBM、戴尔、飞利浦、联想、中国电子5家世界500强企业领衔的20家业界名企组队成军;同时作为数据的拥有方,医疗机构也增强了对外合作。

11月,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多家企业单位成立了国内首家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建设成为应用示范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此外,中南大学与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将在健康医疗大数据基础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需求至上,应用突破需结合场景不断深化

目前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领域覆盖面较广,包括公共卫生、临床科研、疾病诊断、行业治理等相关领域。但能够结合应用场景取得很好的落地效果的不多,主要在医保控费、行业监管、辅助诊断等方面实现了突破。

在医保控费方面,针对社保,主要以知识库、规则库等为依托,实现了医疗保险事后监控为主,逐步向事中监控、事前提示过渡的立体化监管模式。此外,对于商业保险公司已经实现了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运动习惯进行医保费用的精准定价。例如众安保险以用户运动量作为重大疾病保险的定价依据,用户的运动步数还可以抵扣保费。将保险产品与运动场景相结合,吸引大量热爱运动的健康群体,降低出险和理赔概率。

在公共卫生方面,我国的公卫管理机构已经开始运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公共卫生监测评估和决策管理能力。例如中国疾控中心启动了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公共卫生综合应用试点工作。试点地区之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已实现从区域到市、省、国家传染病和慢病数据实时交换共享。通过建立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汇集每个患者个体的所有临床诊疗、公共卫生随访资料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直报、传染病直报等公共卫生业务应用,实现公共卫生各业务领域间、公共卫生与其他行业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服务。

在临床辅助诊断方面,利用海量信息的输入分析,包括医学期刊、论文、文献、教材、临床病历等,集合自然语言和机器学习算法,打造临床决策辅助系统,根据患者已述症状,协助医生完成问诊与体格检查流程,并可以智能识别患者病历与检验指标,提醒医生可疑的疾病范围,针对可疑疾病,快速查询病因与诊断标准,提示诊断措施。该应用的核心场景是赋能基层,帮助基层全科医生实现高水平诊疗。

虽然我国的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模式已经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实践,但应用的种类不够丰富、应用的层次不够深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医疗大数据公司在引入人工智能上具有天然优势,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得数据者得天下,整合共享亟需突破六大挑战

数据标准难统一

其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多样,如ICD10疾病编码就存在国际版、国内标准版、北京版等几个版本;其二,不同机构不同医院甚至不同科室之间对标准的使用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以同一医院从临床系统和财务系统两个口径分别统计科室收入为例,也存在科室名称标准存在差异的问题;其三,各省市县在国标基础上进行的本地化拓展各有不同,如药品目录、收费项目,导致不同区域平台对接也存在标准统一的问题;此外,标准在数据产生过程中,执行情况不理想。标准不强制执行没动力,部分标准还未真正落地应用。

数据整合汇聚荆棘丛生

一是各个地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中电子病历使用尚未全面普及,数据无法有效收集;二是原始数据质量良莠不齐。一方面由于医护人员的使用习惯存在差异、内容填写不规范、质量缺乏监管等原因,导致关键数据项缺失、乱填、不符合规范等问题。另一方面,存在一人办理多张就诊卡,多人共用一张就诊卡现象,对后期数据分析利用造成很大干扰,需要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过滤;三是数据的后结构化效果不理想。尤其是电子病历中留存着大段的自然段落,包含了最完善的临床数据,如何将这些存量数据进行准确地结构化处理,是现阶段的一大难题。四是非临床的健康数据整合利用难。随着移动健康医疗的兴起,运动手环、睡眠枕、睡眠床垫等新兴可穿戴或家用健康设备所采集的非临床健康数据日益增多。但由于各个厂商的算法和标准不统一,以及缺乏共享开放机制的支撑,这些数据的有效整合利用还存在巨大阻碍。

数据共享开放面临多重障碍

因政策、管理、历史现状以及商业利益等因素,积累的数据主要集中在医院内部或第三方医疗信息化厂商,即使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地区也很难做到数据的共享开放。对数据拥有者而言,“不愿、不敢、不会”共享与开放数据。所谓“不愿”,指的是有些医疗机构将数据视为自己的私产,担心一旦将数据共享开放,自身的利益会受到损失,又无法看到明显的收益;所谓“不敢”,是因为健康医疗数据涵盖了大量的个人隐私等信息,一旦泄露,风险极大;所谓“不会”,指的是政府和医疗机构不知道如何开放数据,包括如何开发数据接口,如何进行数据的清洗和匿名化处理等等诸如此类的技术性和规范性问题。这些都成为目前健康医疗大数据难以共享开放的重要瓶颈。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堪忧

目前我国没有从国家层面出台针对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专项法律法规、配套政策及监督机制等,造成数据的归属权与使用权不明确、数据共享开放的管理制度缺乏、数据授权使用与全程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另外,我国现行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较为滞后,仅在一些相关的法律中有些零散的规定,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保护隐私信息的法律法规,对于侵犯隐私的惩罚机制没有具体规定,对隐私权的保护以及侵害隐私权的诉讼也没有形成专门的法律制度。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健康发展。

健康医疗大数据人才缺失

由于健康医疗大数据是生物医学与信息技术、数据统计、管理等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因此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高、尖、精的健康医疗信息化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缺乏相关统一的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还未建立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很少有高校设置生物医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交叉专业,人才培养缺乏与产、学、研相结合。因此造成目前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供给与存量不足,数据应用缺乏人才推动的困境。

商业模式未成熟,数据价值难释放

目前国内健康医疗大数据企业现有的盈利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收入、搭建平台或系统收费、软件收入、提供服务收费、免费提供服务换取流量之后靠流量变现。真正实现盈利的或者说真正实现变现的企业仍然是少数,绝大多数仍然烧资本的钱,盈利模式不清晰。如何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与生态系统,还需多方共同努力探索。

小结

综上,未来几年健康医疗大数据市场将进入高投入和高速发展阶段。

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引导以及重点工程的推进,包括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及产业园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会带动区域内医疗大数据投资不断增长。

其次是医疗服务创新需求的推动。现在很多三甲医院已经建成或在建院级平台和数据中心,这是未来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也是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和起点,医院需求的增强也必将带动企业的投入。

在产业大力发展同时,也应平稳心态,切勿急功近利。一方面,人才、标准、法规等当前面临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种政策和机制的建立推广需要时间逐步磨合完善。

另一方面,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以及产业园等基础性的建设工作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不是“一次设计一次投入一次建设”所能完成的,需要持续投入。此外,大数据产品和应用场景需紧密结合,如果产品功能并非刚需,使用者很难愿意为此付费,和用户需求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大数据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zz TEL:(010)68476606】

标签:健康医疗大数据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