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1-02 14:46
- 作者:点苍鹤
- 来源:医药云端工作室
跨年之夜,思绪良多,本来年终来个总结,年初写个献词,辞旧迎新,热热闹闹,皆大欢喜。然而,越是深入观察医药行业的变化,越是不敢贸然总结,更不敢轻率预判趋势。
近期与京沪深三地行业前辈、投研人士、市场同行密集探讨,思路进一步厘清的同时,更是觉得如此。因此,不妨将自己的想法写为20个关键词,先写下提纲,抛装引玉,后面有空的话,再将此提纲一一展开讨论。
行业高速增长到2012年到达一个峰值,2013年GSK事件之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013-2014年政策制定者经过两年酝酿,终于在2015年开辟华章,政策接踵而来,行业不断变化。
本文不对具体政策进行罗列和分析,而是从政策制定到政策落地之后造成的可能性通过关键词来呈现。
经过2015-2017年3年调整,医药行业的价值重构至少在政策层面打下以下基础:
定责
通过MAH明确主体责任:生产、质量、采购、配送、销售,与代理人的行为合规要求。每个责任主体一个ID,重新编码、制定责任清单、黑名单、信用记录,不独招标采购环节,两票制、MAH试点均如此。
清库
解决积压批件2万个+一致性评价去库存+辅助用药等定向清理。盘点家底,清除库存,去除机体不健康的负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步。
逼退
逼退临床数据造假嫌疑的临床试验+同质化明显的注册申请。拒绝「可疑库存」。
速批
创新药、儿童药、紧缺药审评审批提速。红灯区、红灯区、绿灯区的改革思路,不同路径留给不同情况的参与者,鼓励创新,推动创新、奖励创新。
补课
药品管理法修订+一致性评价+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安全性再评价+规范中成药名。历史不可变,休克疗法不可取,为历史错误集体埋单的同时,也在修正、调整、补课。攻击政策者多半是历史错误受益者,嘲笑政策者多半是实力有限者,拥护政策方为上上之选。
追责
GMP/GSP飞检+打击临床试验数据造假+工艺一致性核查(待落地)。补完课后要维持成果,必须加强监管,不惜矫枉过正。
切割
两票制隔断工业与代理商的药品交易链条,此为两票制的核心本质。交易双方只能是工业对商业(两票制)或工业对医院(一票制),此中不能存在多余的第三方药品交易。此外,两票制一定会降药价,不信等着看,别怀疑。
砍价
药品采购碎片化+药价形成复杂化+药价下降常态化。此「三化」在三五年内是常态,当且仅当医保基金控得住、医生收入稳得住、医院运营撑得住的时候,降价的阀门才会止住。
整合
三医联动+福建医保办模式+医保深度介入药品定价、采购、使用。医改要有起色,先找到一个突破口,三明模式给高层看到了希望,既然九龙治水有漏洞,就整合各部门职能;既然招标还是不能发现真实药价,那么加入医保支付方参与改革,逻辑如此,别再怀疑三明孤岛效应,如今孤岛已连片存在,未来能否成为大洲不好说,但整合后的力量加强、效率提高,行业人士需正视。
屏蔽
医药代表备案制,屏蔽不合规的接触和交易。医药代表持证上岗「9不得」、药企「4不得」、医生「9不准」,上海「三定一有」,受贿5000元开除,条条框框一大堆,尽一切所能拉开医务人员与医药代表的距离,切断药品交易链条。新入行的代表难了,老医药代表困惑了,但「老枪」没有任何改变,因为人家从来不去医院与医生接触。
以上是手段,重锤之下,对应的结果是或者将是:
补税
金税三期+两票制,只要有交易就需要上税、只要有收入必上税,唯税收与死亡不可避免。最大限度合理避税可以理解也需要学习,但奇技淫巧偷逃税款一定没活路。
微利
药品不再是暴利行业,大伙儿需要心态适应、方式适应、行动适应
退烧
抗生素、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等大品种光环不再,市场趋于理性,一个时代就这么过去了。
淘汰
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僵尸批文、淘汰无法通过或放弃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淘汰旧有营销模式、淘汰与政策不符却不想改变的企业和个人。当前中国社会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医药行业最大的矛盾恐怕是落后产能与政策要求、市场期待之间的矛盾,不淘汰落后产能、落后思想淘汰谁?
合规
合规成为必然、标配、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合规不是口号,合规不能产生生产力,但合规会保命、保住饭碗。只有活下去才能谈发展。无论外资还是内企,建立形势下的合规体系是当务之急,形式合规到实质合规是必由之路。
创新
药品创新、模式创新、监管创新,行业变得创新味趋浓。行业两股表现形态,一是保命,另一是创新,泾渭分明,高下立判,所以有人说2018医药行业进入下半场,头部效应明显。创新使得企业发展呈几何指数高速向前,而大多数传统产业特别是落后产能苦于解决眼下的种种棘手问题而陷入泥潭。
分化
重资产与轻资产分化、新药与普药分化、研发生产与销售分化、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化、合规与不合规的分化、强者与弱者分化、上半场与下半场的分化。
创新使得某些企业源源不断注入资源,产品、市场、销售盘子越来越大,重资产显现平台优势;而MAH、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驱动,也使得一些CRO等「轻公司」大步快跑。
也许未来只存在新药与普药两类药品,前者依赖技术创新拔得头筹,后者依赖生产成本规模优势和渠道资源低价快销;前者做服务业,后者做制造业;服务业靠技术驱动、学术推广,制造业靠规模优势、价格致胜。
2018年将在前3年政策的铺垫下,各企业之间的距离高速拉大,无法追赶,差异化的战略也许是条出路。
分流
医生分流、患者分流、医保分流、处方分流、渠道分流、市场重构。医生不愿也不可能永远呆在体制的高墙之内,多点执业到自由执业之路漫长但一定会走过;患者存在多种治疗方式、治疗机构的选择,医保支付改革及商保的渗透介入将促使医保、处方的进一步分流。
不太相信处方分流近期大爆发的观点,但这是趋势,或许要想清楚几点:处方为何分流?哪些处方可分流?流向何处?如何形成闭环?
重构
新型以药补医的形方式的形成或过渡、医疗机构组织形态的重构、医保支付方式的重构、用药结构的重构、渠道重构、营销模式重构、企业组织架构的重构等等带来利益分配的重构。
供给侧改革之后必然是各环节的重构,价值链条切割之后带来新的价值形成,2018也许还处于过渡期,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2018一定是一个精彩的重构大年。
泡沫
创新药的不断上市、各大明星公司市值的急速膨胀,医药行业是否在创新气象下隐藏着泡沫?我们需要长期观察。
2018,好戏才刚刚开场,拥抱2018,祝福2018,祝福每一位医药人走好2018!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