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1-30 10:58
- 作者:佚名
- 来源:华医网
我国现有近百万乡村医生,长期以来,他们植根于农村, 用最贴近农民群众的辛勤工作,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时期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形势下乡村医生队伍的生存和发展的状况却不尽如人意。
1 身份的尴尬与矛盾
2010年卫计委出台“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对乡村医生的职能进行明确:“乡村医生的主要职责是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
作为农村地区最基层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具有社会公益性。
与之相对应,大部分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身份还是农民,使其完全被排斥在国家工资、福利待遇政策以外。
在这样背景下,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只能将追求自身经济收益作为其服务的原动力。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与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身份与其所承担的公益性服务之间的矛盾将更为突出。
2 收入偏低,待遇无保障
2007年《中国乡村医生历史回顾与现状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医生的收入水平各地差异较大,涪陵、长阳和浦东三个样本地区平均年收入分别为7187.82元、9241.88元和20397.67元。
目前,只有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初步建立了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多数地区尚未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相关研究显示,乡村医生仅有2.54%的人有养老保险,97.46%的人没有,“老无所养”问题严重。
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实施,乡村医生的收入结构也在发生改变。
研究结果显示未来乡村医生收入将主要包括:医疗服务费、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经费补助等。
可见,未来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来自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等经费将成为其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制定了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这为解决乡村医生待遇问题提供了突破口。
3 整体素质偏低,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困难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从2004年起新进入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应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鼓励现有的注册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从2004年开始,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数量逐步提高,比例逐渐增大,由2004年的9.5%提高到2009年的14.2%,但是总体而言,转化速度缓慢。
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难原因主要是:
(1)乡村医生队伍整体年龄老化,学历水平偏低;
(2)医学专业中专学历,目前仍有一定数量乡村医生不具有报考资格;
(3)现有考试与乡村医生实际工作不符,目前现有医师资格考试类别设置为“临床、口腔、中医和公共卫生”,更加强调专科性,而乡村医生既从事常见病的诊疗,又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兼有医生、护士、防保人员等多科性需求,工作更强调综合性和基层性。
参考文献:田疆. 中国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与发展[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2012, (2): 127-129
4 乡村未来的出路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医师队伍建设,缓解农村缺乏执业助理医师的问题,国家决定于2016年9个试点省开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点工作报考对象是在乡镇卫生院或者村卫生室工作的医生。考试合格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经注册后限定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工作。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难度降低、也更符合基层现状,也是为许多原本无法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乡村医生开辟的一条“绿色通道”。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