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厦门市“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的实践和思考
厦门市“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的实践和思考
  • 2017-11-28 09:18
  • 作者:郑少丽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日前,中国数字医疗网2017全国数字化医院转型系列沙龙厦门站圆满结束。会议上,厦门市卫计委规信处副处长、厦门中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叶荔珊以厦门市”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的实践和思考为主题,分享了厦门市医疗卫生在互联网+下的探索及智慧医疗的前景。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使用人数已达6.3亿,占总人口的50%,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客户也已经超过5亿人,占总人口数的38%。在信息时代,将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延伸到线上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叶荔姗介绍,作为行业的先行先试者,近年来,厦门市一直积极探索“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将全市医疗信息资源、医疗服务资源与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为广大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厦门“互联网+医疗”四大实践应用

2016年12月16日,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打造一批包括建设全域就诊预约平台、个人健康云平台、推进电子医保卡,推广电子处方和网络药品配送,实现移动支付等“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示范工作工程。

叶荔姗表示,近两年,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要围绕以上文件开展互联网+信息化的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以个人健康云平台为中心,通过全域智能导诊平台、统一支付平台、专病智能服务平台、智能慢病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分级诊疗服务平台、智能远程诊疗服务平台共同搭建的健康云服务平台体系。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重塑医疗健康生态圈,实现院前、院中、院后的闭环管理。


 

从“互联网+医疗”的应用现状来看,叶荔姗认为其主要应用集中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促进分级诊疗、健康管理和区域智能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四方面。

早在2009年,厦门已经在全国首创了“全预约、全自助、全天候”的门诊就诊流程新模式,大幅度缩减了非诊疗时间,显著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方面,厦门主要从门诊挂号预约、检查集中预约、孕产妇产床预约、线上线下体检预约、第三方统一支付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检查集中预约平台的建设是厦门市2017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已经在四家医院上线。叶荔姗表示,未来1-2年要打通全市医疗机构的检查预约深度流程,包含多项预约检查规则性的智能知识库来实现区域预约检查全流程。厦门是一个外来人口城市,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本地孕产妇“一床难求”问题日趋严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厦门创新应用了I健康平台,本地孕妇可以就近在社区建卡,通过智能孕产妇管理系统识别身份,优先预约分娩医疗机构和分娩床位,在不增加产科床位的情况下,切实保障了本地产妇分娩需要。在体检方面,厦门市借助互联网手段打破了传统的多流程方式,通过线下预约方式将传统的预约、选项、缴费、查报告等流程移到了线上。目前已经在海沧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试点应用。另外,厦门市口腔医院在全市率先推出智能导诊机器人,可以指导患者就诊、引导分诊,同时又能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就诊环境、门急诊、住院的就诊流程及医疗健康知识等,今后结合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进行身份识别,开展其他自助服务。

在推进分级诊疗方面,厦门通过儿科智能导诊平台、重症监护推进远程会诊、智能家庭签约平台、三师共管,两网建设四方面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儿科看病难一直是厦门医疗卫生工作关注的焦点。借助互联网技术,厦门实现儿科智能导诊平台,通过整合全市儿科资源,将各医疗机构儿科就诊人数、等候时间及空余床位等实时信息通过平台公布,引导患者均衡有效利用儿科资源就诊,缩短等候时间,有效缓解了儿科就医难。厦门作为分级诊疗和家庭签约服务的医改典范,一直不断创新,不断借助新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目前已经实现了慢病患者在线申请续方,家庭医生确认居民健康情况,开具处方,居民完成在线支付,自动实现取药和物流配送。

在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方面,厦门通过互联网+实现了院前、院中、院后的闭环管理。叶荔姗介绍,2017年初,厦门搭建完成了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平台,通过不间断收集智能设备的数据,形成对患者或者健康人群的血压、血糖、心率、运动量等生理信号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监测,显示受检者的各项参数的全貌,建立长期监测的人体生理信息数据库,从而对个人和群体作出相应的健康预案。目前海沧区全市共接入1300个可穿戴设备,接下来集美区的5000台的设备也会陆续接进来。在厦门的家庭签约平台上,居民在客户端绑定体征智能设备后,系统实时自动地获取到终端设备上传的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满足医生对病患体征的实时关注需求。

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方面,厦门实现了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患者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行政部门可根据平台数据进行分析,为加强医疗行为监管、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提供了大数据支撑。另外,医院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医疗服务质量等明显提高。

厦门市居民健康系统,目前已经实现了300多家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建立个人健康档案447余万份,占95%以上的常住人口。接下来,厦门会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现在系统进行升级改版,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结合患者家族史、就诊用药、检查等记录对海量健康数据分析、整理,以诊断和症状为主要关注内容自动生成主要健康摘要,提供给患者和不同专病的医生,实现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初步智能应用。

互联网+医疗建设三大难点

眼下,互联网+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改变已经势不可挡,除厦门之外,全国各地也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是,囿于中国医疗体系的复杂性,互联网+医疗在中国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难点。叶荔姗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点:

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尚不能实现;这是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硬件软肋。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医疗机构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患者检验检查结果不能共享,医院孤岛现象相当严重。这严重阻碍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相互转诊,居民电子病历数据库、区域信息平台等均无法建立。究其原因,从主观方面看,患者病历实际上体现着接诊大夫的经验和能力,各医疗机构为了各自利益不愿将患者相关信息共享、公开。从客观方面看,技术标准不统一。不仅各医疗机构使用的信息系统不同,标准化水平低,相互之间难以实现连接,而且各医疗机构的基础数据库标准也不统一,病种编码、收费代码等各自为政,即使互联互通,也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医保移动支持还未全面放开;从调研情况看,大多数地方的患者手机付费无法进行医保报销,只有自费患者或自费项目使用,只有个别地方在试点医保支持互联网支付。医保支付适用互联网医疗之所以进展缓慢,一方面在于医保基金本身入不敷出,如果把“互联网+医疗”纳入报销范畴,可能加大医保支出压力。另一方面在于医保系统与医疗行业信息还没有实现融合,许多地方成立的卫生信息平台并没有与医保经办机构联网,还没有实现医疗、医药、医保信息互联互通,医保支付缺乏必要信息支撑。

法律瓶颈,相关规定仍严重束缚“互联网+医疗”发展;主要是两个方面问题,一个是“互联网+医疗”业务范围问题。目前“互联网+医疗”主要涉及医疗服务外围层,如挂号、缴费、病历查询等业务流程,这部分占“互联网+医疗”服务总量的1/3左右。没有深入医疗服务核心层,网上诊疗没有得到允许。按照现有相关医疗政策,医生只能为所在医疗机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医疗机构不能在自设的网络平台上为医疗机构以外的患者提供诊疗活动。但目前个别医疗机构实际上已通过网络对慢性病、复诊等进行诊疗,开具电子处方。应该讲,一律禁止医生通过互联网对病人进行诊断,虽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医疗技术风险,但也影响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另一个问题是医疗纠纷责任划分问题。比如,按照现行规定,远程医疗过程中医疗纠纷由邀请会诊的医院负责,但调研中基层普遍认为,受邀医院收取了费用,理应承担部分责任。又比如,有偿提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医生或机构,提供了不科学不准确的医疗保健信息,从而使患者受到损害,医生或机构是否应承担责任,对此应予以明确。

总结

大数据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及理解世界的方式,且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健康医疗大数据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既包括个人健康,又涉及医药服务、疾病防控、健康养生、环境等多方面数据,要想把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真正应用到医疗领域,必须要将卫生体系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进行汇聚融合,发条能实现个人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本文根据叶荔姗在中国数字医疗网2017全国数字化医院转型系列沙龙厦门站速记稿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医疗  智慧医疗  中国数字医疗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