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改善医疗服务】看辽宁如何打好改善服务组合拳
【改善医疗服务】看辽宁如何打好改善服务组合拳
  • 2017-10-12 18:39
  • 作者:于梦非
  • 来源:健康报

辽宁省2015年启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3年来,该省以“推动分级诊疗、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完善大病救治、提升儿童医疗水平、推进电子化注册”为抓手,“六位一体”组合发力,全面改善医疗服务。如今,需求侧感受明显好转,群众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实现了改进服务、惠及民生的目标。

以医联体为载体推进分级诊疗

通过实施医联体建设,辽宁省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疑难病症及时转诊得到专业诊治,居民小病直接到大医院找专家的就医观念和习惯正在逐步转变。2017年上半年,辽宁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县(区)级以上医院转诊病人67205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9.9%,县(区)级以上医院下转病人6042人,比上年同期增长79.9%,上转增幅明显小于下转增幅,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良好格局。

在硬件建设方面,2017年辽宁省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两亿元,对全省10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必要医用设备投入,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夯实基础。在软实力提升方面,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的“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基层临床医生转岗培训及加注全科医学执业范围,住院医师规培全科,启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试点,实施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完善农村助理全科医生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措施,缓解基层医师缺乏问题。

该省各省级医院全面参与属地医联体建设,在沈阳、大连、锦州等地区形成了由1家省级医院牵头,以1家市级三级医院为骨干,若干二级以下医院为成员的1+1+X模式。积极发挥疑难重症诊治和区域会诊中心作用,跨地区组建和辐射相关医联体,开展优势互补合作,探索采取托管的方式带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快速提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鞍山市铁西医院建立托管合作关系以来,被托管医院实现了自身学科建设和诊疗量的“双提升”,新增临床三级学科5个,成立了门诊手术室,开放床位数增加31%,年门诊量增幅达67%。

该省各地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营口市和葫芦岛市为试点,试行医联体按病种总额付费。以本溪县和盘山县为试点,试行县域医共体总额付费。逐步取消对单个医疗机构的总额控制,实现结余资金合理分配、超支部分由牵头医院承担的医保结算机制,促进医疗机构规范服务、有序分工、上下联动、主动控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东医院医联体作为辽宁省“双向转诊”医保改革试点,对于医保转诊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享受在现有人均定额基础上增加1000元结算的优惠政策,实现了“一个患者、一个医疗团队、一次费用结算”的无缝衔接。(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

为进一步明确医联体建设的主体责任,发挥总指挥、总协调的关键作用,辽宁省推行“医联长”工作机制,即每个医联体均指定1名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牵头医院负责同志作为“医联长”,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政策支持,统筹医联体总体发展。

合理用药执行情况定期通报

辽宁省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每月采购总金额前10位的药品作为本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对每种药品处方金额排前10位的医师进行公示,并建立重点监控药品专项处方点评制度,重点点评该药品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点评结果在院内公示,并责成相关科室和医师针对问题落实改进措施。同时,委托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对18家省直医疗机构重点药品处方点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向委党组提交督查情况报告。“双十”监控实施3个月来,辅助用药、抗菌药应用不合理处方数量逐渐减少。

该省每半年对省直医疗机构及各市“两网”数据等予以通报,每年对省直医疗机构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全省通报,对问题严重的市或省直医疗机构进行约谈,对整改不力的单位挂牌督办。

该省还要求,2017年全省三级医院和50%的二级医院要全部加入“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2018年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全部纳入。经过一系列整改,目前沈阳军区总医院等医疗机构药占比降至23%。

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经过帮扶、资源整合、精准扶贫3个阶段,辽宁省的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2016年,该省重点安排三级医院对15个省级贫困县进行帮扶,为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创造医疗条件。经过建设,县医院建立起了针对当地疾病谱和重点疾病的临床二级诊疗科目,完善管理架构和各项制度,形成比较全面的疾病诊疗标准体系,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开展疑难危重病例会诊、病理诊断和继续教育等工作。同时,建立县医院管理层帮扶制度和导师制培训县医院科主任制度。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在协议内医疗机构间多点执业,不需办理执业机构变更和备案手续。

该省启动健康辽宁影像云信息惠民项目建设,打造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远程影像、远程病理、远程心电等远程医疗服务新模式,群众对基层医院的信任感和就医方便的获得感得以增强。全省依托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省直15家医院、6个市级区域信息平台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平台的联通,患者在医联体内医院间健康信息和诊疗信息互通共享,为下一步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同步开展

在辽宁,“12320”全省统一预约挂号官方服务系统提供省内知名医疗机构号源,目前,101家医疗机构可以移动支付;78家省直医疗机构建立信息库,为患者提供信息查询和推送服务;全省三级医院平均预约诊疗率达到30%,1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京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均可使用“12320”、微信、支付宝、居民健康卡、医院公众号等5种以上方式进行预约诊疗及移动支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立“集中式检查预约中心”及“检查检验方便门诊”,方便患者集中预约所有检查检验,实现信息化、精准化、分时段预约,可通过自助信息终端查看检查检验结果。

此外,该省还将日间手术作为推动分级诊疗,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平面媒体等多种形式,引导患者理解、接受、配合日间手术,为推广日间手术模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构建“手术在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

缓解儿科医疗资源不足矛盾

辽宁省不断完善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例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省直医疗机构,按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及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规划及标准,合理调配儿科医疗力量,积极应对儿科就诊高峰期和局部地区手足口病疫情,缓解儿科医疗资源不足导致的供需矛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东北地区小儿急重症诊治中心,通过构建“五维”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儿童就医体验。小儿内外科门急诊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同层布局,保障一站式服务。差异化就诊流程保障便捷安全。简化平诊流程,App直接挂号推送检查检验结果。危重患儿开通抢救绿色通道,直接送入急诊抢救室进行抢救,后补挂号、交费。开展MDT门诊,对多次就诊未能明确诊断患儿,提供多学科联合诊治。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zz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服务  辽宁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