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北京“组团式”援藏两年多,这家医院大变样成为三甲!
北京“组团式”援藏两年多,这家医院大变样成为三甲!
  • 2017-09-29 11:05
  • 作者:佚名
  • 来源:健康北京

2015年8月,15名从北京市属三甲医院遴选出来的医生,踏上了行程几千里的“援藏”之旅。

他们临危受命,却肩负着在三年内把拉萨市人民医院改造成三级甲等医院的使命,也成为北京“组团式”援藏的前锋。两年多来,三批来自北京市17家市属三甲医院的援藏医务人员,共48人次先后踏上征程,有序轮替。

经过北京“组团式”援藏人员和拉萨当地医务人员的日夜奋战,今年8月2日,拉萨市人民医院如期顺利通过自治区三甲医院的评审,率先在西藏自治区七地市人民医院中完成三甲创建。

 

从根本帮扶,引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虽然北京医疗援藏的传统已有40多年,但大规模地“组团式”援藏却是2015年才刚刚开始。

原来的援藏零散,单薄,援藏医生一人的力量非常有限。

而“组团式”援藏医务人员的专业涉及到医院管理、学科建设、护理等各个方面,在了解拉萨市人民医院的情况后,他们就着手从基础设施改造、制度建设、设备更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一齐发力。

现在,拉萨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的患者虽然多,就诊却井然有序,与医改过后的北京三甲医院看起来并无二致。


现在的拉萨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

而北京妇产医院的于亚滨在2015年刚来到拉萨市人民医院时,却发现这里的医院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她深知,在落后的管理制度下,医院很难高效运转。

于是,她主持出台了《拉萨市人民医院院长办公会制度》,2016年10月开始,召开院长办公会35次,决策事项近500项;修订完善了医院的行政、医疗、护理、应急等方面规章制度330余项,印刷7个分册,共计110万字;编写了拉萨市人民医院有史以来第一稿《诊疗规范》,近140万字。

现在,因为“创三甲”,两年多来一直与时间赛跑的她说话快、做事快,介绍起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各项制度和建设如数家珍,也经常习惯性地说“我们拉萨”。然而,因为拉萨稀薄的空气和紧张忙碌的援藏生活,今年45岁的她已经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新增学科12个,新技术30多项,填补拉萨空白

在2015年北京“组团式”援藏之前,拉萨市人民医院的“主打”科室只有妇产科、儿科和内科,2014年全年门急诊量共9.5万人。

经过两年多的援建,这里新建了儿童支气管镜诊治中心、重症医学科(ICU)、血液透析中心、心脏重症监护室(CCU)、高压氧舱等12个学科,学科总数达到31个,2016年全年门急诊量达到15万人,平均住院日减少了0.7天。

援藏医务人员在这里实施手术300多台,先后开展了30多项新技术和多例疑难手术,包括子宫内膜癌合并包囊虫病手术、巨大葡萄胎(宫底平脐)清宫术、宫腔镜下大于4cm的子宫粘膜下肌瘤剔除术等高难度手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胎盘植入处理方式手术等更是填补了拉萨乃至全区医疗技术空白。


援藏队员抵达时的血透室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北京援藏人员团结当地医务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

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刘航是第二批“组团式”援藏的队员。刚到拉萨时,她就傻眼了,原来,她以为的办公地点还是个“大工地”。

为了让血液透析室尽快建起来,当时腿上还有外伤的她和一起来援藏的北京世纪坛医院护士常文静白天查房、培训,晚上看图纸、下工地,研究血液透析室的建设规范,“血透室掉下来一块砖,我都知道是从哪儿掉下来的,”刘航开玩笑道。


建成后的血透室

今年3月,血液透析室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半年,就完成了透析680余例。虽已完成援藏任务,但为了继续培训当地护士,常文静自愿延期留藏一年,介绍起这个自己看着一砖一瓦建成的血透室,她的语气中也充满了自豪:“全国10台最先进的水处理机,这里就有一台。血透机的型号也先进,现在绝大多数医院使用的血透机只有英文界面,而咱们这里的有中文界面,方便藏族人民使用。”

藏族男孩洛桑告诉健康北京,这里建成血透室后,带妈妈来看病方便多了。原来带妈妈做透析,只能坐近一小时的公交去区第二人民医院,有好几次,妈妈因为等公交而感冒加重了病情,而这里的透析不仅做得好,还离家近,走路15分钟就能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训当地医疗力量

为了真正提高西藏地区医疗的“软实力”,北京组团式援建采取了“师带徒”的培养方式,手把手培训当地的医务人员。

拉萨市人民医院为援藏队员遴选出65名优秀本地医务人员作为学员,与援藏队员们结成“对子”进行学习。


北京世纪坛医院护士常文静和她的“徒弟”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各科室总计培养了25名熟练掌握专业和管理技能的徒弟。比如儿科在北京儿童医院杨海明的带教下,以玉珍医生为代表的8名本地医务人员团队,完全掌握了儿童支气管镜技术,独立完成手术100余台。

另外,拉萨市人民医院还按照三甲医院管理及服务需要,选派57名管理及业务骨干奔赴北京各大医院进行岗位锻炼和学习。作为此次援藏的“主心骨”,在过去一年中,北京友谊医院前后分六批接收拉萨市人民医院51名医疗和管理骨干人员来院培训,并安排相关科室的主任、护士长与其一对一结对带教,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

另外,北京友谊医院还先后派出各类专家54人次进藏指导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全部进藏,以不同形式带队支持拉萨市人民医院学科建设。

为援藏克服一切困难

此次援藏“建三甲”,时间紧,任务重。

于亚滨回忆:“2015年8月17日,我第一次接到援藏通知,18号开始体检、筛选、收拾行李、跟家里人商量安排。19号在北京机场T3航站楼,就跟我们一行援藏队员们集合了!大家互相一聊,都是神速出发!”

而来到拉萨,对所有援藏队员们都是挑战:拉萨市海拔3650米,气压、氧气含量都低于内地,且气候干燥,日照强烈。

低气压、低氧对身体的损害是客观事实,用于亚滨的话说,“同志们都是一边喘,一边干的。”

北京地坛医院宋丽红、北京友谊医院周春莲、北京天坛医院的李建国,是在到达后第一天就晕倒,经过急救的。

北京妇产医院的徐小红主任,十年前(2005年)曾援疆一年,十年后又再次出征西藏,她的反应是迟发慢性反应,在西藏的一年,留下了肺纤维化的后续疾病。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徐小红在到达的第二天就上了手术。

而援藏队员的家人,更是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牵挂。

北京佑安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莉莉来拉萨市人民医院担任护理部主任一年多,因为高原反应,凌晨2点前都没睡着过觉。

也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她的管理下,医院的护士队伍从10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一些当地护士,在经过张莉莉耐心的沟通和指导后,从一开始的医疗操作规范观念薄弱,转变到现在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术。

今年7月,张莉莉又接到了延长援藏一年的任务,这让家中跟她关系最好的儿子非常不高兴,张莉莉说,“我知道,他是担心我的身体。” 今年春节休假,张莉莉回到北京,才发现父母两人都卧病在床,但为了不影响她的援藏工作,老两口都没告诉她。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方来英介绍,北京市此次动员了所有市属医院参与此项任务,确定北京友谊医院为主责单位,牵头组织实施,形成了树状结构的援助机制。把北京的人才和技术及管理等各方面的营养源源不断输送到拉萨市人民医院,作为主责单位的北京友谊医院,是输送的中枢,也是输送队长。

帮助拉萨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的意义,不只在医院本身的进步,还在于通过创新援助的内涵和组织方式,形成一整套“组团式”工作方法和机制,对北京今后帮助其他受援医院快速发展,有极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目前,已逐步在援助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医院、当雄县医院和尼木县医院推广,预期将通过等级医院的创建,极大提高各受援医院的综合能力,为当地群众就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如期实现卫生扶贫攻坚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文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拉萨市人民医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