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看病何时不求人
看病何时不求人
  • 2017-08-31 11:36
  • 作者:白剑峰
  • 来源:白说医画

有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曾说,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大量求人的事,生老病死都要求人。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交织成一幅“中国式求人”图卷。

在所有的求人之事中,看病求人最具典型性。由于国内尚未建立家庭医生首诊制度,老百姓看病很盲目,有病乱投医。尤其是在大医院,挂号难、检查难、住院难、手术难,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面前,几乎人人都会感到焦虑、恐惧和茫然。很多人半夜三更去排队,也未必能够挂上一张专家号。从挂号到手术,几乎每个环节都要求人。时间耗不起,病情拖不得。所以,很多人生病后,第一反应就是找熟人,这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看病需要求人,反映了我国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当前,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尤为短缺,加之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看病难尚未根本缓解。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9.3亿,相当于人均看了5.8次病。虽然病人数量急剧上升,但医护人员数量并未大幅增加。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为2.31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为2.54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要想看病不求人,根本出路在于解放医疗生产力,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总量,同时合理配置优质医疗资源。

医疗是一个人才密集型行业,医疗资源短缺,最缺的就是人才。有钱可以盖起最豪华的医院,可以买来最尖端的设备,却未必能找到最优秀的人才。因为医生的成长,需要长期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不可能几年之内速成。因此,从全球来看,医生是一个高投入的职业,也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相比之下,我国医生的待遇整体偏低,尤其是基层医生的待遇严重偏低,导致很多优秀人才不愿学医。即便是医学院校毕业生,也有很大一部分流失。因此,通过改革收入分配机制,让医生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学医从医。只有这样,优质医疗资源才会越来越多。

增加医疗资源总量,既需要加大政府投入,也需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两只手”同时给力,就能动员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医疗领域。我国公立医院床位数占绝对优势,但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是缓解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的明智之举。眼下,社会资本办的非营利性医院数量极少,主要原因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台湾,企业家办非营利性医院,可以享受抵税政策,这就使得很多企业家把办医院当成了做慈善。如果没有这样的激励政策,社会资本就很难源源不断地涌入医疗行业,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必将更加凸显。

当然,看病求人也折射出一种不良社会心态。在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一些人凭借特殊的社会地位,通过熟人或金钱打通关节,挤占公共资源。而个别医生也借此捞好处,通过暗箱操作实现利益交换。这样一来,无权无钱的普通人看病更难。“潜规则”盛行,不仅加剧了医疗资源短缺,而且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

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国家,必然要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这就意味着,社会治理要靠制度,而不能靠熟人。每个人认识的熟人毕竟是有限的,也是可变的,而制度才是最稳定、最牢靠的。有人说,判断医改是否成功,有一条最简单的标准,那就是看病求不求人。这句话很有道理。对于政府来说,只有加快推进医改,充分释放医疗生产力,建立一个良性运转的医疗制度,才能让老百姓看病不求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文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白剑峰  看病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