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互联网医院要想活得好,必须具备这3种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医院要想活得好,必须具备这3种核心竞争力!
  • 2017-08-29 14:57
  • 作者:褚鹏
  • 来源:医学界智库

今年针对互联网医院的政策监管呼声大起,很多政策预期阶段性爆发,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应该说近几年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医院的热度有所下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应多年好友、笔耕不辍的《医学界》CEO陈奇锐的邀请,笔者写了一些对互联网医院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的研讨分析,跟业界同道交流分享。

纵观今年出现的一些针对互联网医院的政策监管预期和种种传言,无外乎集中于三个焦点:

1)互联网医院的牌照审批从严,例如可能取消县一级卫计局发放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的审批权;

2)互联网医院的业务被限定于患者复诊相关的医疗服务,不允许互联网诊疗行为涉足初诊,以规避医疗风险,如误判给患者造成的损失和医疗纠纷。再确切说就是不允许互联网医院直接为初诊患者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线上问诊服务被定位于健康咨询的范畴;

3)鼓励互联网医院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做患者院前的导诊服务以提升就医体验,或为患者做出院后的康复管理以提升治疗效果,如鼓励在慢病管理上做精服务。至于要出台取缔已审批的互联网医院或要求互联网医院更名为线下实体医院名称等等诸多传言,目前看尚未出台正式的监管政策,也并未实施。

今年针对互联网医院这一新业态要加强监管的政策呼声被炒的沸沸扬扬,为何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呢?其实并未出现什么严重的医疗纠纷,主要跟互联网医院牌照的申请量陡增和未来行政部门监管难度的预期增大不无关系。

首先,应该说互联网医院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这一新生事物是伴随着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步伐应运而生的。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波潮流:PC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PC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医院也兴起了如火如荼地信息化建设,基于PC端的HIS/LIS/PACS甚至ERP系统纷纷应用于医院的经营管理中,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和水平。

2007年随着苹果手机的诞生,逐步掀起了一波智能手机的发展狂潮,为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提供了物质条件。现如今人人使用智能手机,各种APP盛行,其中也不乏琳琅满目的各种医疗服务软件。

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医院诞生了。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第一波互联网医院兴起后,至今已经有近百家医院或互联网公司获得了互联网医院的牌照,如笔者所在公司投资的一家互联网医院,就是在县政府的立项支持下,由县卫计局审批并颁发的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当然,随着近几年物联网概念的兴起,互联网医院在医疗设备“硬件的软件化”方面,会有长足地提升。

那么,互联网医院的业务形态到底是否能够适应政策监管的要求呢?后续诸多互联网医院是否面临着政策的严管,甚至像传言中的,如果没有线下实体医院的支撑与参与,就会被吊销牌照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疗的核心还是医生,即医生在院内为患者提供面对面的诊疗服务;而互联网技术则是工具,为医疗行为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诊疗效率,提升就医体验。因此,互联网医院应该从以下几种细分业态建立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未雨绸缪以适应随之到来的政策监管。

一:D To C的业态

诊疗行为属于专业性非常高的服务行业,也是一种专家销售的模式,患者只能依据医生的专业意见完成医疗服务的购买行为。类似好大夫在线和春雨医生的线上问诊模型,一批互联网医院在做平台、签约医生,在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问诊服务。

这种业态解决的痛点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连线医生和患者,让医疗资源直接触达需求方,满足患者的问诊需求,并为患者提供线下就医通道。这需要精耕细作互联网平台,签约更多和学科更全的高年资专家,以吸引患者的消费;并为医生提供随时可以上线的移动端互联网诊疗工具,如在线问诊APP和小型诊疗设备,便于医生随时随地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疗咨询服务。

二:To B的业态

在医院信息化进程中,一大批做HIS等系统的技术公司崛起,紧密地跟医院建立起了长久的技术合作关系。这些技术公司的优势是深深地嵌入到医院的诊疗环节里,打通了医院内部的各类系统,整合了患者院内的信息数据。

在这种强大的技术支持下,一批有实力的三甲医院在当地卫计局的支持下,申请了互联网医院的运营牌照,并整合互联网技术资源,为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一条龙的线上服务。如近两年陆续出现在实体医院里的自助挂号系统、自助缴费系统、自助查阅和打印检验检查报告系统、院后患者疾病康复指导APP等。这种业态解决的痛点是患者的就医体验,改变了以往实体医院经营的模式:被动地等着患者来就诊、出院就放羊的状况。

据笔者了解,现在很多医院都应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不仅打通了患者院内的数据库,还为科室的医生提供了手机端的患者院内数据信息和远程问诊、会诊系统,医生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患者数据的导出、患者问诊的解答和远程会诊服务。再比如医院常常遇到的挂号难、结算排队时间长等令患者叫苦不迭的场景,甚至是异地医保结算、对接商业保险公司完成实时结算等难题,都有望被互联网技术所改变。

三、直接To C的业态

这一类互联网医院的代表可以说是以挂号业务起家的乌镇互联网医院,直接满足了患者获取就医通道的难题。无论是开设PC端的网站平台,还是应用手机移动端APP,这类互联网医院直接为患者提供挂号、就诊绿色通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刚需类服务,解决了就医难的痛点。

患者的需求无非是发现症状时及时就诊、就诊后有医生提供康复指导、复诊绿色通道等。而互联网医院可以通过跟线下的实体医院合作,满足患者的就医和康复需求。

另外,有领先的互联网医院,正在探索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整合了线上医生资源、患者康复所需的各类可穿戴设备资源,实现了硬件的软件化,采集了患者院内和院外的疾病进展数据,为患者建立了动态的结构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帮助医生实时掌握患者的康复进程,为患者提供疾病的动态管理服务。

总之,对于中国的患者来说,家庭医生的普及度相比国外还有差距,导致就医是相对低频的消费行为。但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线下体检、诊前线上问诊和诊后疾病康复却是可以带来高频的消费行为的。未来各种业态也会交织在一起,为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健康中国的口号,让国家更加注重投资国民的健康,也带动了国民整体医疗素养和健康投资意识的提升。投资就是用当前的消费换取未来的消费、未来更大的消费。To C虽然难做,但找准方向,软硬件结合,是大有可为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文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医院  核心竞争力  发展业态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