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曹战强:10年临床应用经验,语音技术到底好不好用?
曹战强:10年临床应用经验,语音技术到底好不好用?
  • 2017-07-26 15:26
  • 作者:石晨露
  • 来源: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医疗语音识别技术应有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简单的说就是解放医生的双手,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病历的写作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都表明,书写病历占用了医生大量的有效工作时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早就开始探索语音技术在临床方面的应用,2008年利用语音合成技术自主研发了排队叫号系统,在“2017中美智能医疗大数据峰会”上,该院信息中心主任曹战强分享了语音技术在口腔门诊中的应用经验,他认为“医生的双手被占用,是语音录入的最大刚需”。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曹战强

语音技术包括语音合成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理解三大块。语音合成技术可以将任意的文字信息转化为自然流畅的语音,相当于给机器装上了人工嘴巴;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将语音中内容、说话人、语种等信息识别出来,相当于给机器装上了人工耳朵;自然语言理解可以对自然语言进行语义理解给出适合的指令集合,相当于给机器赋予人工的大脑。这三个部分也是语音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三个主要方向。

曹战强介绍:2008年的时候,我们利用语音合成技术做了一个排队叫号系统,已经应用到现在十年了,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目前为止,已经调用了683万条数据,基于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可以进行分析,比如通过叫号时间,可以看到某一个科室当时的工作压力分布情况。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如何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一直是各类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语音识别技术是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美国72%的医院使用语音转写实现医疗信息的收集,医生和护士通过语音输入病历,实时地看到文字内容的功能。 

“口腔科的大夫写病历的时候非常麻烦,因为会有多种口内状况同时存在,医生容易混淆遗忘,口腔科的门诊病历相当于综合医院的完整病程记录。医生检查过程中双手占用,无法记录患者牙齿检查处置信息,事后记录造成患者就诊信息丢失。医生要把这些信息全部都记录下来,这个对于他临床任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曹战强分析。

经过多年的技术变革,在无屏、移动、远场状态下,以语音为主,键盘、触摸等为辅的人机交互时代正在到来。目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语音录入都发展得很好,不仅可以个性化语音录入,建立医学词库、个人词库和地方方言词库,系统自适应自学习;同时与信息系统集成实现更高的智能。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曾尝试开发一款语音识别软件,实现外网和内网打通,产品体验效果虽然非常好。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软件的使用率大大降低。

曹战强介绍:“在这种情况下,正好有一个机会,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于科大讯飞共建的基于语音的门诊病历采集系统正式进入试点,在医患沟通、检查、处置过程中,使用专门定制的医学麦克风设备全程录音后,自动生成结构化的电子病历。通过语音输入,平均病历书写时间减少75%,语料库的训练,医学语音识别率达到97%,病历结构化比例达95%。我们把这个产品放在北大口腔的一个门诊部先试用,在没有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其使用率达65%,年轻大夫的使用率在80%到90%左右,有些医生几乎所有的病历都是通过语音输入的。”

但是这个系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第一,改变了医生的工作习惯,增加了设备,且设备待机时间有限,日常处理和故障处理增加;第二,语言的连贯性需要训练和适应,口水话、外来声音干扰还是存在;第三,与模板相比,需要医生全文阅读再次确认;第四,少数未纳入系统的易错词还是会干扰;第五,自带文本编辑器解决一定程度的智能化问题,集成难度提高。

语音技术的临床还不仅仅局限于此,超声检查报告语音识别与录入系统已经实现在超声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门诊大厅导医台旁放置了智能分诊导诊预约挂号系统(智能导诊机器人),能承担导诊护士的基本职责,比如指导患者就医,引导分诊,介绍医疗保健知识,以及与患者互动等。此外,301医院还通过语音技术,记录医生的查房过程,并与电子病历系统做数据对接;以及声纹知情同意书,保证将来的司法身份鉴定的可靠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ge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语音识别  临床应用  电子病历系统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