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香港6名状元竟全部学医!
香港6名状元竟全部学医!
  • 2017-07-17 11:57
  • 作者:罗拉
  • 来源:医学界

近日,据《大公網》报道:6名来自香港5间传统名校的状元各自分享学习心得,他们全部表示未来想就读医科。一时间状元读医,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状元们纷纷给出的学医理由是什么呢?

拔萃女书院状元林莉雯(右)。(图片来自港媒)

林莉雯:自幼已被医生职业吸引,因家人曾经患病,所以立志在香港修读医科,运用医学知识帮助别人。

皇仁书院状元蔡维泽。(图片来自港媒)

蔡维泽:“希望我的存在,帮到世界一点。”他透露,因为见到公立医院轮候期长,令很多人得不到及时治疗,又觉得不应因经济条件而丧失看病的权利,期望为市民,尤其底层民众的治疗尽绵力。

圣保罗男女中学状元李朗轩和邓惠慈。(图片来自港媒)

李朗轩:从小就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也经学校课程接触到医院运作,他认为医科能够融入科学知识,如参与科研工作研制新药物,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邓惠慈:在中五时曾到医院跟随任职儿科医生的学长实习一周,其间遇上1名约6岁的长期病患儿童,并主动陪伴他聊天及看电视,希望帮助他克服病魔;有关经历令她体会到医生的重要性,希望自己也能以专业医学知识帮助病人。

庇理罗女中状元施奕昕(中)。(图片来自港媒)

施奕昕:中学时曾参与医院义工服务,见到医生照顾病人,认为工作富挑战可帮助病人,就立志从医。

民生书院状元梁冠康。(图片来自港媒)

梁冠康:计划是首选攻读牙医。

香港和内地状元们冰火两重天的医学报考态度,也引起了原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波子哥-廖新波的关注:

近期香港高考放榜,6位高考状元全部选读医科,这和内地高考状元无人报读医科形成強烈的反差。香港的医科录取标准极高,能入读医科的都是最优秀的同学。5年来27位高考状元中,有16位选择了读医科,足见医科在香港受追捧的程度。而內地,1952-2015年3千多省级高考状元,医科连热门专业的前10位都沒进入。

网友们怎么看? 

@月下清影独舞:年薪两百万和年薪几万,状元们可不傻。

@炮子纸:医疗环境包括医患关系恶劣是主要原因,培养周期长收入低也是一部分原因。

@平凡:虽然顶尖人才无人学医,但是普通医学院校依然挤破头。

@长沙牙医老黄:一方面内地医疗市场乱象过多,包括医保的问题,药品回扣问题,虚假宣传问题,医生过劳待遇差的问题,少数地区医闹屡禁不止的问题,这个得承认……但另一方面,医生职业越来越受人尊重,这是必然趋势,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生的社会地位也会向发达地区靠拢!

可见,内地状元们不爱报考医学专业的原因,大致有可分为:

一、薪资待遇差

香港公立医院住院医生起薪为54220港元,若不计专科,约25岁就可获逾5万港元月薪,30岁约可达7万港元。而且这还只是以公立医院计算,不包括私家医院及诊所医生。和咱们大陆一样,医生也分等级,医生等级不同,工资也不相同。最低的是月薪5万港元,最高的可以达到22万港元/月。具体的如下图:

而反观内地医生,根据2015《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数据:

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医师占29.46%

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的医师占37.37%

收入在5000元至7000元的医师占15.40%

收入在7000元至10000元的医师占11.58%

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医师占6.15%。

在凛冽的现实面前,内地状元不学医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培养周期长

尽管大家都知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医生临床经验的提升益处良多,也是打造标准化、同质化、高水平医生的必由之路。这条路,美国、英国等很多国家的医学生也都走过,但似乎我国的医学生们,走的格外艰难。

我国目前推行的是“5+3+X”规培制度,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至4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也就意味着,学医至少需要8年,多则需要12年的煎熬才能成为一名合格医生,而这8-12年中,医学生们又面临人生的大难题: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奉养双亲(乃至四亲)···这些无不需要钱来解决,而我国规培生的收入较低也是众所周知的,有些规培生甚至艰难表示:还需父母接济。

漫长的学习生涯,迫在眼前的人生大事,与同龄人的现实差距···这些无不加重了医学生完成规培,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负担,学医之路,道阻且长。

三、医患关系紧张

如果说薪资差强人意,培训时间漫长,医学生们还可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先贤哲学激励自己一把,但面对日益恶劣的医患关系,面对防不胜防的医闹,医学生们常常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学医的初心: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

不时发生的医闹事件,影响的不只有已经成为医生的医生们,还有正在成为医生的规培生们,以及想要成为医生的学生们。

尽管现在医疗界流行这样一句戏言: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但如果医生们的生活待遇能够切实得到保障提高,医患关系能够和谐相处,这样的戏言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玩笑话,被历史尘封。

医学注定是一个晚熟的职业,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一颗兼济天下,仁爱之心,正如《人民日报》刊文指出的那样:

医生是生命的守护神,也是社会的公共财富。给医学生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给献身医学者一份体面的收入,体现着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如果毁掉一批医学生的信心,未来几代人将可能陷入有病无医的困境。因此,请善待医学生,莫让医学生吃苦又吃亏。

 (原题目:惊讶!香港6名状元全部学医!)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文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香港  状元  学医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