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首个医师多点执业平台落地 “共享医生”尚难规模化
首个医师多点执业平台落地 “共享医生”尚难规模化
  • 2017-07-06 10:10
  • 作者:金喆 方芳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继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面世,如今“共享医生”来了。

7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由广州数十家三甲医院的医生联合发起、引资共建的“大医汇”医师多点执业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大医汇)在广州启动,成为全国首个落地的“共享医生平台”。

从事骨科20多年临床工作的资深医师、大医汇发起人詹智勇表示,与传统公立医院有所区别,大医汇从经营到诊疗行为都以教授为主,平台上执业的医师90%都是多点执业。

广州一家民营医院院长对记者坦言,类似医生集团这样的多点执业团体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医疗的行业壁垒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想要真正解决看病难的用户痛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已有1500名医生愿意进驻

过去两年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已经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根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我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目前已超5亿人,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分享经济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近日,“共享医生”也来了。

据詹智勇介绍,大医汇规划建设一个近2万平方米的医疗用房,计划在今年12月开门迎客,截至目前已有1500名医师表示进驻意向。与传统医院比,大医汇有两点不同:一是经营和诊疗的行为主体都是教授;二是执业形式有别,大医汇执业的医师只有很少是全职医师,绝大多数都是多点执业。平时患者很难找到医生,现在医生利用业余时间、休息时间和下班时间来解决患者的问题,双方就能够联系在一起。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关向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大医汇的平台就是让医生在满足原有医院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一些业余的时间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可以为医生增加一些阳光收入。

“共享医生”也吸引了不少资本涌入。九鼎同和基金公司总裁迟小莉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300多家有规模的医生集团,从可持续运营和未来的发展来看,医生集团集合了众多优质的医生资源,既能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就医需求,还能联合诊疗解决一些疑难杂症,这也是投资机构认为医生集团有价值的原因之一。

医生集团短期难规模化

事实上,尽管目前移动医疗的平台数量超过2000个,但行业还没有诞生一个独角兽,不论是健康管理类还是在线问诊类的APP,均还在探索阶段。

詹智勇也清楚“共享医生”还需要一定的探索周期。他说,尽管有许多的医师有多点执业的意向需求,但大多数医师目前对多点执业的具体操作与执业地点仍不够清晰。作为还在探索期的成长性平台,平台在准入医师的专业性方面坚持“严标准”。“我们每一个看病的医生都是副主任医师以上,我们将努力把杜绝红包、杜绝药品回扣作为行医的基本准则,对所有患者张开怀抱,一视同仁。”

广州市脑科医院原院长、大医汇联合创始人马崔认为,看病难、找名医看病更难,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难题,公立医院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民营医院的不断产生和壮大正对医疗市场产生冲击。“现在应该说多点执业还在搭建平台和摸索当中,实际上在北京、上海也做过,但由于准备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成功的不多。”

到目前为止,公立医院对于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行有些迟疑。在广州一家三甲公立医院任职的陈教授向记者透露,尽管政府在提倡医生多点执业,医生也愿意去做这个事情,但还是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没有一个院长会在医院里面组织大家学习多点执业的文件,现在都是锁在柜子里的。但实际上多点执业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只是没有一个正规的程序而已。”

陈教授坦言,一名医生每天的工作已经很忙,有时候一个月能有一个周末在家休息就很开心,外界有些对医生多点执业可以提高收入有些误解,更多还是希望能够解决平时工作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为病人提供一些方便。

前述民营医院院长则认为,医疗共享经济就是改变过去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缓解优势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治疗欠佳的问题,提升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体验感,但在实际推广中还是摆脱不了政策壁垒过高、行政体制冗长等问题,短期内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ge TEL:(010)68476606】

标签:民营医院  共享医生  多点执业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