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6-28 10:19
- 作者:王建秀
- 来源:健康点healthpoint
编者按
仔细看华西医院医生集团的做法不难发现,医院正在进一步去中心化,将医务人员流动起来,分散在各地。在这个模式下,硬件资产依然是国家的,但医务人员却是自由的,聘用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执业地点。看上去,这正是医生逐渐走向社会的过渡期。
当然,你也可以说公立医院也通过这种方式,垄断了城市和县级市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劳务公司,但劳务公司也是医生集团的一种模式。
正文:
昨日,有消息传出国内顶级医院华西医院计划要做华西医生集团。华西医院人力资源部一则招聘启示写道:经由四川华西医院同意,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建的全资子公司——四川华西医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立“华西医生集团”,招聘一批临床医师,经过统一培训后,再分别派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本部、各分院、各托管(合作)医院等地点从事医师工作。
此次共招聘52人,涉及29个科室,包括内外科、耳鼻喉、儿外科、肿瘤、重症、检验医学和影像学科等。
消息公布后,各界的评论和猜测态度不一。列举一些:
有人说这是大医院圈地新模式。
“劳务派遣公司”也可以打着“图生集团”的名义出场?真是现时代最深沉的泡沫剧。
突破现有医生集团平静的最佳方案。
为华西的改革加油!这绝对是公立医院的先行者。
把医院做成律所,哪个专家都是合伙人。
评论方向之所以不同,主要是观察的角度和获取的信息含量不同。6月27日晚上,健康点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华西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K先生,他在医院有部分管理职务,因此不愿意透露身份。
为什么华西要做医生集团?他告诉记者,“现在医院有的是,缺好医生,盖医院不如培养医生”,而“医生集团相当于华西医院的蓄水池,将来华西医院的医生也从中招聘”。以后的模式是,“那些医疗、教学、科研实力强的,就被华西医院聘用;只有一项,或者两项强的,就被派到联盟相应的医疗机构”。
为了更好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了解华西医院的定位和发展背景。
华西医院的综合和专科实力在全国排名都非常强大,在2015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华西医院以总得分88.257,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协和医院。同时,它的分数高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0分。
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推进,不同公立医院被划分成不同的定位,其中有一项为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2017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一个条件便是“以一个适宜规模的医院为主体,联合本区域内其他医院,共同承担区域中心的功能和任务”。华西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条件,符合这一定位。
这些功能定位和划分,是和推进的分级诊疗息息相关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提出了组建医联体的四种形式。其中之一是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根据不同区域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若干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同网络的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根据华西医院官网三月份发布的一份信息,华西医院是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编制床位4300张,在职员工八千余人。医院现有包括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大研究中心八个、医学基础实验室37个、临床研究室14个、科研公共服务平台七个;有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国家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西药和中药GCP),国家新药药效评价中心,国家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性检验机构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华西医院正在西南地区组建不同形式的医疗服务联盟。
2016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成华区委区政府签订“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在这个模式下,华西医生的工作模式是怎样的呢?举个例子,“早上七点,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医生佘毅背着包,来到成都市成华区上班。这八个月来,他的日常工作地点从华西医院改为成华区双桥、府青和青龙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华西医院官方网站的信息,在全科医生的基础上,华西还安排了四名“兼职”专科巡诊医师,并希望在区域内实现检验结果互认。
另根据公开资料,华西医院和西南地区医院的合作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2017年2月,华西医院管理团队便入驻龙泉区一院,由华西医院派驻院长到该医院。
根据《医学界》的公开报道,华西医院医生也在不同地区开展多点执业。例如该院呼吸内科易群教授,正在多点执业于乐山人民医院和华西医院,并担任乐山市人民医院院长。
上述种种的背景表明,在西南地区,需要更流动的人才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利用率,需要更加区分不同医院的功能和定位。
我们再回到医生集团这件事情上来。上述采访的K先生告诉记者,“分级诊疗很难,难就难在没法制订分级标准,而同一旗帜下的医生与医生之间,谁能做什么,比较清楚,分级和双向转诊都不难了。”
而在现实境况中,想让一个博士毕业的医学生回到县医院工作,这件事是绝无可能发生的。他接下来说:“从医生的角度讲,博士毕业到县级医院,几乎不可能。但归属是知名平台集团,身份是大医院专家,家在大城市,执业地点在基层,或大医院与基层之间多点。效果如何?”
对于未来医生集团的更多信息,K先生不愿意透露更多。但他看来,这是华西医院的创新。他表达了这样一个理念:“优质医疗资源的生产者,拥有者,必须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获得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
编者手记:华西医院医生集团背后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事实表明,西南地区的人力资源逐渐趋于区域流动,即便医生的身份是在公立医院。
联想到公立医院的床位规模被压缩、已无法再走规模扩张之路,联想到目前中国医院比例结构,中国的医务人员要想进一步走向社会,最容易的方式就是存量改革。而存量改革中,把医院卖给社会资本、变为私人医院的改革又充满难度,医生不接纳。
仔细看华西医院医生集团的做法不难发现,医院正在进一步去中心化,将医务人员流动起来,分散在各地。在这个模式下,硬件资产依然是国家的,但医务人员却是自由的,聘用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执业地点。看上去,这正是医生逐渐走向社会的过渡期。
当然,你也可以说公立医院也通过这种方式,垄断了城市和县级市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劳务公司,但劳务公司也是医生集团的一种模式。
重要的是,这个模式可以隐隐看到,医生集团是完全根据医生的能力来安排工作。如果将来华西医院的医生也通过集团聘用,那么逐渐地,医院留下来的是科研、教学、临床实力都强的医生,这会让华西更像一个纯粹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而临床能力强、其他能力不强的医生,就会流动到基层去。
目前的模式充满争议,但内含新生的改革力量。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原标题:华西医院为什么要做医生集团?这里有更多独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