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6-20 11:41
- 作者:唐闻佳
- 来源:文汇报
对很多患者来说,有时只是需要陪伴和倾听。有专家发现,医院里90%以上的投诉与服务态度、就医流程相关,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关注患者的感受”。上海市社工协会副会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季庆英说,医务社会工作可以弥补医学未抵达的地方,让病人感受到医学在技术之外的温情。
上海是国内引入职业医务社工的先行者。医务社会工作蓬勃发展,已形成全国最为系统的医务社会工作体系。目前上海所有二三级公立医院均已设有医务社工,这项理念先进的工作已辐射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患者有时只是需要一种陪伴和倾听
“亲爱的李,目前小薇的状况还算稳定,我们希望在剩下的时间里能让生命更加充实和美好,谢谢你这段时间的陪伴———小薇的妈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务社工李娅茜收到这封邮件时,小薇一家已经决定放弃治疗,回家养护。
小薇得的是急性白血病,在学校因为一次腹部疼痛,送医院急诊,3天后骨髓报告确诊得病。这是李娅茜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实习时接触到的第一例个案。那年秋天,李娅茜在楼梯拐角处遇到了小薇的妈妈,披散着头发,蹲在地上,将头深深埋进双腿里抽噎着。
“你好,我是血液科的社工,要不去我的办公室坐坐吧,一会儿孩子找您的时候,红红的眼睛,你得想办法解释了。”这是她们的第一次交谈。此后,她们开始了长期的访谈、邮件联系。尽管女儿病情反复,但社工的介入,让她和家人在危机面前不再手足无措。
季庆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专业的医务社工。她说,当你坐下来慢慢听患者和家属的抱怨,你会发现,有的人是因为经济出了问题,所以心情烦躁;还有的家庭因为孩子生病,家人互相埋怨,负面情绪弥漫。这些问题,医生、护士顾及不到,“医务社工的介入,弥合了医患关系”。
社工队伍:从“寥寥无几”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
正是意识到医务社工的正能量,这项工作在上海的多家医院正在自觉推开。2000年前后,上海东方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医院,成为了国内引入职业医务社工的先行者。
“目前,上海所有公立医院,包括二三级医院,都开展了医务社工工作。在上海,包括兼职在内的医务社工有600名,其中专职医务社工有100多名。”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干部人事处副处长倪艳华介绍。
2012年2月,上海市卫生局、民政局、教育局、人保局率全国之先,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所有医疗机构应该设立社工岗位。这一里程碑式的文件大大推进了上海医务社工队伍的发展。
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黄红称,医疗系统“寥寥无几”的社工身影如今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团队,他们的执着实现了医务社会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医务社工紧缺,配置没有统一标准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务社工还有差距。“医务社工有几项重要工作,服务于病家、服务于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完成出入院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搭建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募集善款等。”季庆英称,但是,目前我们的医务社工人员依然紧缺,因此还无法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在全球范围内,社工都属于福利服务,不收费,某种程度上它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有资料显示,美国麻省总院800张床位,配有80名医务社工,波士顿儿童医院,则拥有150名医务社工。在发达国家,一般精神类、肿瘤科、老人类医院的医务社工配比更高,因为这些医疗机构里的患者被认为社会心理问题更多,更需要支持。
在我国,医务社工配置没有统一的硬性标准。上海2012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规定“在医务社工配置上,综合性医院按照每300-500张床位配备1名专职医务社工,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每100-300张床位配备1名专职医务社工”。
倪艳华介绍,目前上海已做到大约400-500张床位配备1名专职医务社工,医务社工不仅覆盖上海所有的二三级公立医院,他们还进入了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介入到临终关怀、老年照护的工作中。
上海各大医院也都设立了社工部,社工已纳入整个医院体系内,作为医院内部员工。在医院的评价体系指标里,有没有医务社工和社工部已经被列为考核标准了———在全国,上海是唯一这样做的城市。医务社工的“上海模式”因而获得全国同行的关注。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