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如何面对社会办医 一位院长的话如醍醐灌顶
如何面对社会办医 一位院长的话如醍醐灌顶
  • 2017-06-15 16:33
  • 作者:佚名
  • 来源:普天药械网

随着医改方向的不断校正,国家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方面,从政策方面持续加力,广遭诟病的“玻璃门”、“弹簧门”正在被逐渐打开,中国非公立医院发展的春天正在到来。

对这一令人高兴的形势,公立医院院长应该怎么看?换句话说,公立医院院长应该以什么心态应应对民营医院的蓬勃发展?

不同的心态决定不同的行为。

如果从所供职医院的利益出发,那么就会被“一亩三分地”思维所挟持,就会将民营医院视为“天敌”,就会如临大敌,甚至层层设防和围堵。反之,如果将其看做“友军”,那么则会友好相处甚至主动给予“炮火支援”。

在这个问题上,一位院长的话犹如醍醐灌顶,使笔者获益匪浅。

那是几年前,在山东省医院协会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一位时任某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后来任医学院党委书记的与会者在发言中说,我们这些公立医院院长,应该从心里把民营医院的发展看做好事。为什么?不必说什么大道理,可以从我们自身说起,在座的各位无论现在身体多么健康,都是潜在的患者,都无法逃脱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只有通过包括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来促进医疗资源的增长,只有各种所有制医院开展良性竞争,才有望解决目前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只有这样,当我们离开工作岗位和疾病缠身的那一天,看病时才不必绞尽脑汁地求人和托关系。

那位院长的话看似十分“自私”,但这里面蕴含了一个值得思索的道理,那就是一旦一个公立医院的院长回归自然人甚至移动到患者的视角,而不是从维护自己所在医院利益的狭隘目的出发,那么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和民营医院发展的看法,就立马会发生质的改变,就会更加理性更加客观。

许多离开医院领导岗位的医院管理者大概都有“人走茶凉”的心理体验。试想在位时前呼后拥,不仅自己生病甚至连亲朋友好生病,也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无微不至的诊疗服务,但一旦离开领导岗位后呢?有几个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感?但这是由于人的人性所致,古今皆然。你作为院长也好主任也好,总是人生某个阶段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无论时间长短,总有去妆谢幕的那一天。但只要生命之火没有熄灭,我们任谁也无法回避病魔的侵袭,因此而超越“政绩诉求”,超越宛若浮云般的名利诱惑,进而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促进医疗市场的健康运行,岂非超越未雨绸缪之考量的别一种格局别一种境界?

对那位院长的上述见解,可能有人会做出“屁股决定脑袋”的解读,事实上这并非没有道理。“屁股决定脑袋”,在许多人眼中似乎是令人不齿的行为,但事实上这种认识很难经得起推敲。试想如果我们往雅里去说呢,如果提升到哲学层面上说呢,“;屁股决定脑袋”和“存在决定意识”的哲学命题有什么大的区别?事实上非但凡夫俗子,甚至连政治人物也很难摆脱这一“魔咒”——美国新选出来的总统特朗普在大选中狂怼中国,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般又是指责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又是声称把台湾当做与中国博弈的牌来打。但当选后如何?对中国的政策不也出现了“发卡弯”?此乃“屁股决定脑袋”也,此乃“存在决定意识”也。

在职的公立医院院长通过社会角色的转移,不自觉地实现了换位思考,不自觉地将患者的命运同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由这一角度切入同情患者、敬畏和珍爱生命这一情感层次,这才是事情的意义所在!

除了因利益考量导致某些人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采取拒斥心理外,还有一种人,是因被传统思维所绑架而与前者殊途同归。

这类脑袋上顶着“学者”、“专家”之耀眼光环的人,一谈起民营医院发展就谈虎色变就如临大敌。仿佛一旦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中国的医改就“犯了颠覆性错误”,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就会“崩盘”一样。这类人的“杀手锏”是什么?就是以医疗卫生领域的最大特点是医患双方信息高度不对称作为立论的主要依据。事实上不论在任何领域,信息的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则是绝对的。试问用电脑的知道电脑构造吗?开汽车的懂得汽车维修的方法吗?就拿笔者来说,驾龄有十多年了,开车里程也达十万公里之多,但至今仍不知道车子的玻璃水怎么加,但这丝毫不妨碍笔者享受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在医疗领域的医患关系中,双方的信息的确高度不对称,医生也的确身兼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代表的双重角色,但那又能怎么样?加强“放管服”就是了,坚持“宽进严管”就是了,对涉及医疗质量的关键性信息进行公开甚至强制性公开就是了,通过信息;披露给患者一双“慧眼”让他们“用脚投票”就是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君不见新中国建立前的几千年来,何曾有过当今意义上的“公立医院”的影子,不也没有因疾病和瘟疫而天塌地陷,亡国灭种?再说了,在极左思潮盛行年代被打上“文化侵略”之标签的西方在中国所办的教会医院,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不也逐渐得到了人们认同?非但如此,现在有些医院在编纂院史时,只要医院历史上与这类教会医院有点“沾亲带故”的联系,就千方百计扯近距离,以此来彰显医院的“血统”之高贵。可见医疗机构有独特的精神传承,这是其魂魄所在,至于医院是公有还是私立,都无法从根本上取代这一点。就如同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气神儿,与什么穿戴无多大关系一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文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社会办医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