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医生创业热起来,哪几条路可走?
医生创业热起来,哪几条路可走?
  • 2017-06-13 18:03
  • 作者:姚常房
  • 来源:健康报

“是的,我创业了!”6月2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前院长段涛宣布“下海”,这将医生创业的舆情关注再次推向高潮。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释放,创业者从当初为了理想,单枪匹马闯江湖的谨小慎微,到一步步在政策护航下变得多元而大胆。

空间迅速扩展

2009年,医师多点执业被纳入政策设计,到2011年,全国不少省份相继开展了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并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加以规范。在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越来越明朗的时候,已有不少医生不再满足于“多点”,选择也更具挑战性——走出体制。2012年,张强宣布脱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加盟上海沃德国际医疗中心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虽然他不是行业里走出体制的第一人,但却引发了整个行业的高度关注。

2015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被业内视为医师多点执业的“松绑政策”。这一时期,医生开始更大胆地寻找多赢方式实现自身价值。其中,标志性事件是这一年成立的“体制内医生集团”——大家医联,其创始人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孙宏涛医生表示,这个平台是大家自愿发起成立的,既能满足部分医生的诉求,也能解决医院的需求,而且符合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战略。

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同年,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经过工商登记并取得法人资格的医生集团。

“形势喜人,形势催人,形势不等人。”这是段涛宣布创业的缘由。在他看来,在这个时候宣布创业是响应国家政策,顺势而为。确实,国家层面今年鼓励医生创业的信号更是频传。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都明确医生可以兼职创业。

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何达博士说,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公立医院医生创业的市场空间迅速扩展,除了以往的开诊所、开医院、到私立医院行医外,开始出现诸如医生集团这种为临床医生提供服务的中介型组织,目前医生创业的路径越发精细化,出现了专业做医院管理、培训等多种细分领域。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政策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在重视市场作用的政策引导下,原来供不应求的医学教育、培训等领域均向市场敞开了大门,并出现了数种以前国内不存在的新工种。

业务形态接地气

“医生创业热,很大程度上跟这一波新媒体兴起、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这些创业者基本上都是网红。他们充分地利用新媒体对自身品牌的传播,同时也利用新媒体了解更多信息,整合更多资源,形成创业平台。以前,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黏合度不高,个体执业很难。现今医生不仅可以通过新媒体黏合已有患者,还能扩充形成新的患者群。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等手段又能组织更多医生做教育、交流等。”华康移动医疗的首席运营官戴廉表示,“如果说两年前,大家更多是虚拟组织状态下多点执业的话,现今,这些网红创业者都在纷纷落地一些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当然,这些机构一定不同于传统医疗机构,因为它的医生来源不同,组织形式、运作方式也不一样,会大量利用新技术。”

“医生集团和医院集团的结合,会是今年的一个热点。”戴廉说,所谓的医生集团,其实就是医生集合起来一起执业。自建是不少医生的选择,因为自建会更符合他们的理想。所以张强现在做的是日间手术中心而不是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原眼科主任于刚创办的美和医疗集团做的是平台型医院而非单体综合医院,更像一个专业服务平台,提供包括硬件设施、检查、护理、保险等全方位配套工作,吸引医生入驻,一如机场与各航空公司之间的关系。

“脚踏两条船”的孙宏涛则摸索出了一套“下沉”路径。“我们的区域化心电分级诊疗平台可以快速复制”,通过开展远程心电平台合作,在基层诊所投放心电图机和硬件设备,培训诊所医生。如果需要,则转到中心医院,大家医联的医生会去做手术。

段涛则对体制内的医生特别在意的科研、职业发展等有更深的思量。段涛表示,将设立医院管理公司、医院集团、研究院、培训学院、创新中心等多个模块。研究院将轻起步,也就是先不建实验室,研究人员柔性加入。研究院将保证资深专家能有团队帮助做科学研究、发SCI文章、申请科研基金,在大学做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培训学院可以让年轻医生有体面的收入、培训学习机会等。

“无论何种形式的创业,创业者们比较看重的一点是模式能否被复制,能否突破点的束缚向面上扩展。如果一个商业模式很难复制的话,是算不上成功的。易于复制的日间手术中心、临床中心、分级诊疗平台等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恰恰证明了这一点。而这也是医生集团越来越接地气的表现。”一位三级甲等医院院长表示。

要有“清零的心态”

“医生创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无论是医生个人还是社会接受程度,都需要一个慢慢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准备创业或已创业的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仍不少,其中身份转变和处理与公立医院关系尤为重要。”一位专家说。

“对创业者来讲,最大的挑战是能否跳出医生这一身份本身,把自己当作一个创业者,去面对所有事情。转变身份,要有一种清零的心态,这很重要。”戴廉说。正如段涛所言,不当院长后,职务所带来的很多条件已不复存在,甚至要重新学习生存技巧。张强更是告诫:“创业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需要足够勇气与担当。”

而在医生创业相关配套政策还没到位的情况下,处理好与公立医院关系对创业者来讲是当务之急。作为“脚踏两条船”的创业医生代表,孙宏涛强调,大环境、大趋势没问题,但小环境还有瑕疵。对身处体制内的创业者来讲,会有院长的不理解、不支持,医院私下也会有些土政策要求取消多点执业,这时有些医生会退缩。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一定要明了自身权利和义务,平衡好在职单位与创业的关系。“如果没有信心和能力处理好,建议不要尝试”。

对于医生的此类担忧,也需社会各方帮忙清障。有公立医院院长表示:“医生作为‘单位人’,如果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出执业,不叫多点执业,而是‘重复执业’。公立医院医生原本就高负荷,执业精力如何保证,患者安全与质量如何保证。”对此,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说,要让医生避免重复执业,就要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单位人”过渡到“社会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zz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生创业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