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现状分析
  • 2017-06-13 16:31
  • 作者:万爽 沈剑峰等
  • 来源:中国数字医学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战略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民生领域应用,也是民生经济带动下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点,其建设应用是大势所趋。智慧医疗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融合管理部门、医疗机构、服务机构、家庭的医疗资源及设施,创新健康管理和服务模式,建立全息全程的医疗健康动态监测与服务体系。目前我国智慧医疗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医药产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血液管理、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等方面,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诊间付费、分时段预约、移动护理、移动输液、处方点评、远程会诊、输血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婴儿防盗、手术标本管理和医疗设备管理等,有效解决了医疗机构内部的医疗服务应用流程规范化,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1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基础条件

1.1 智慧医疗建设在政策上日趋完善 自2014年开始,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的相关文件密集出台,为我国智慧医疗的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要推进智慧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围绕解决看病就医难题,以便利医疗服务、惠及城乡居民、壮大健康产业为目标,以医疗服务信息标准化、检验检查结果全国互认为基础、推广远程医疗;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智慧城市”;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提出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实现“智慧医疗”。

1.2 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明显改善 数字化和信息化是智慧医疗应用的基础,近年来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并持续增加、信息化管理机制和专业化水平强化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且在国内涌现出一批通过国际标准测评的医疗机构。

1.3 医疗健康大数据积累日益增多 智慧医疗的核心价值是基于数据共享、协同,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我国医疗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电子病历数据,涵盖医疗健康全生命周期,为区域协同医疗、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等应用的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同时,互联网+医疗的新服务模式积累了大量真实世界数据,为未来更精准的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医疗服务供给等智慧医疗服务带来巨大机遇。

2  我国智慧医疗产业发展格局

智慧医疗是围绕医疗服务,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创新为驱动,以产业变革与协同为载体,如医疗机构自我变革、信息技术产业转型,金融保险深入服务,药品、材料供应链服务变革供应模式,健康相关产业,医疗装备(含便携可穿戴设备)等产业聚合,共同推动发展。

2.1 医疗服务产业升级初现 “互联网化”的医疗机构不断增多,由内向外的医疗服务产业自身变革动力推动的产业升级初现。以改善医疗服务为切入点的各级医疗机构纷纷推出互联网医疗服务,包括协和医院这样的全国顶级医院都在积极拥抱互联网,除BAT互联网行业巨头外,国内较大规模的医疗IT服务供应商也纷纷推出医院互联网智慧医疗应用,各类第三方以智慧医疗服务为专注的互联网创新企业和产品纷纷涌现。

2.2 医保金融行业与医疗机构积极互联互通 传统和新兴的金融和保险行业、传统物流供应企业也纷纷以智慧医疗应用为契机,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为目标,与医疗机构积极互联互通,探索通过大数据的利用精细化病种成本核算,重构医疗保险的支付与核算,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精确和可控成本的医疗服务。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医院药品供应、卫生耗材配送等供应链管理的社会化运营,探索全面托管医院的供应链,降低医院后勤运维保障成本。

2.3 医疗卫生信息逐渐探索互联互通 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管理机构等在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探求信息互联互通,业务紧密协同的智慧医疗服务,提升享受智慧医疗服务的用户感受。

2.4 智慧医疗装备发展迅猛 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小型便携式、智能化的医用设备、健康管理设备制造业也在智慧医疗的带动上蓬勃发展,尤其以运动、心律、血压、血糖、睡眠等监测为主的各类医疗装备较前几年有了成熟发展,结合手机App产品的移动应用不但提高了此类装备的消费量,还积累了海量的生活化数据,使数据服务类产业逐渐增多。

3  智慧医疗建设应用取得成效

3.1 优化资源布局、改善医疗服务体验 看病就医难题是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流动不充分导致的。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医疗服务,为医疗服务的“供需匹配”带来十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智慧医疗最显著的成效是改善患者医疗服务体验。通过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医院围墙打开,将院墙内的资源向社会开放,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一个虚拟化的客户服务体系,放大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3.2 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形态升级 从应用领域看,智慧医疗首先带动了从医疗向外辐射的医疗产业链,如健康体检为主的预防性健康管理,以老年群体养老养护为主的医养结合,居家社区慢病康复管理等,将医疗健康服务的理念从认知提升到实践,促进了整合的医疗保健体系建立,虽然还是一些小规模或试点性试验,但示范意义重大,能够真正推动分级诊疗秩序的形成。

从产业辐射来看,智慧医疗的应用成效带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如IT技术行业的过渡和转型,金融保险服务业转型,传统社交网络转型、医疗电子商务转型。医疗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程度高、信息不对称特性明显的行业,因智慧医疗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推动,传统行业纷纷聚焦医疗。传统医疗IT产业从技术供应商向信息服务转型;金融保险企业投向和借助健康管理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数据服务对客户进行健康管理,控制保险支出,并与传统医疗IT行业进行战略投资,促进产业整合;健康和医疗相关的产业,如药品零售、医疗器械、个人用医疗装备等产业的拉动效应已经显现。

4  智慧医疗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智慧医疗认识的差异化问题 医疗服务体系复杂,专业性极强,关系每个人的生命健康,要有基本的规则和规范底线,技术的创新驱动,产业的创新机制驱动都要符合核心业务的内在规律,对这个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在自我变革的过程中遇到技术、经济、社会的变革,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分布实施。

4.2 智慧医疗规则尚需完善 智慧医疗相关应用规范尚在探索,还不完善。传统医疗服务业态的规则是经历一个长期过程才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障应用的安全和规范是医疗健康服务优先重要的标准,如各类应用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尚无专业机构认证和准入、一些信息的智慧医疗服务模式还无质量管理规范。

4.3 智慧医疗尚未实现传统领域和互联网的融合贯通 智慧医疗应用的两个相关领域运行机制存在差异,如何融合互补。在我国医疗机构绝大多数是非营利性公立医院,内部生产资料,如药品、卫生耗材等虽然实行市场化机制交易,但医疗服务本身一直是公益性非营利的,且有严格的准入机制,第三方基于互联网等提供的医疗服务还处在一个灰色地带,亟需探索立法和规范。

5  政策建议

5.1 建立智慧医疗应用评价框架和建设应用指南 将智慧医疗应用从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落实、可考核评价的形态,是促进智慧医疗发展的方法之一。建议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系统框架下,尽快组织专家出台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指南。对智慧医疗的功能规范、技术规范、管理规范提出应用模式和效果指标,智慧医疗相关的领域可以参照执行。建设指南要注重从信息化的技术上升到智慧医疗应用,考虑到建设标准,重点突出应用标准和应用的创新模式及实现路径与方法。

5.2 建立智慧医疗行业规范和各类准入标准 重点建立智慧医疗应用业务规范、产品规范和管理规范。业务规范要明确哪些是禁止性的,哪些是准入性的,哪些是考核监督性的,由粗到细,由传统医疗业务规范重申逐渐到适应新形态的创新,顶层设计,逐步建立;产品规范要明确产品的技术标准、审核标准、准入标准,要确保智慧医疗服务技术和产品从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技术适应性和互联互通等方面有标准可依,有监督测评机构,有审核准入机构,保障智慧医疗服务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规范要明确不同角色,不同职责、服务流程、管理节点、质量控制标准和环节,保障智慧医疗应用有据可循,有法可依,持续改进。

5.3 建立智慧医疗产业发展规划 随着“十三五”的到来,建议从产、学、研、用的角度提出智慧医疗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引导智慧医疗产业群有序发展,顶层设计,重点突破,示范应用,如智慧医疗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发展生态形成机制,重点应用示范建设,基本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等。

(来源:节选自《中国数字医学》杂志2017年第5期,作者及单位:万爽: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沈剑峰: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高学成: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文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智慧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