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医疗大咖在职创业 姿势会有什么不同
医疗大咖在职创业 姿势会有什么不同
  • 2017-06-07 16:23
  • 作者:郭俊
  • 来源:CHC医疗传媒

日前,基于国家鼓励医生一边在公立医院任职,一边创业;鼓励在职创办企业,不用辞职等等利好政策,舆论媒体大量关注了上海一妇婴原院长段涛正式宣布自己创业的消息。

如此医生创业形势大好,究竟会再发生什么显著变化?我不清楚。但是在我看来,有一个严峻的事实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医疗行业的快速变化,让很多原本以为有难度的事情现在倒变得不再复杂了。

当然,段涛院长在职创业这已不是唯一案例,为何舆论媒体单单非拿段涛院长创业说事呢?首先,段涛院长在职创业,动静比较大。其次,惊天动地,但跟其他医疗大咖一样,有着基于自己价值考量的充分理由。通常医疗专家、大咖在职创业个案,舆论媒体基本判断的准确,重点又能突出。

问题是热衷医生创业案例的舆论切勿忘记了医生真正的核心问题,医生创业背后涉及的医生价值更应该被重视,应该都甚于医生大咖的渲染。很负责任的说,舆论媒体需要对医生何去何从,更要以满满情怀去牵挂和关注,焦点在于多给期待创业医生提供有帮助的经验和指导,能否从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的神话中寻求真正的“解放”。而不是出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揣测。

总而言之,媒体对医疗大咖创业过度渲染和疯狂的热捧一定会损害医疗大咖品牌形象和粉丝们对其的信赖。如果不停下来自我反省,审视行业趋势,提升公众形象,可能口碑还会继续下滑,而医疗大咖也只能是曾经的神话而已。

常言道,海不扬波。人都有强烈的身份归宿的心理需求。谁若问自己“如何实现伟大理想”这类问题,谁就势必不得安宁。这就好比有理想的人正在做着既想要外在的功利,又想要内心平静这种不可避免的矛盾体验。

医生创业发展定位问题,基本上是按照政策鼓励的那样在走“先多点后自由”的路径,虽有一定的节制,但也一直比较注重引导。导致目前医生自由执业出现难以落地问题除了政策缺乏延续性等原因,更多被诟病的问题是自医生自由执业政策启动以来,现实结果依然是目标不断落空的“循环”,那就是医生自由执业难以落地问题。

既然公立医院存在着残缺机制,医疗大咖却依然恋恋不舍,不舍是有靠得住的传统业缘的维系,恋得是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最踏实。为了现实的需要,每个得势的医疗大咖,脚都踩在原平台的门槛上,身子却在对市场和资本献媚。

对于并未彻底离开体制,又理想着做创业的医疗大咖来说,在职创业这种路径模式是有违市场价值规律,是一种功利主义的遁辞,是很难成功,但也多少道出部分实情。很多公立医院退下来的院长,从后台走到前台,不过是在找出路。是在做找出路的尝试,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真的走出体制。

医疗大咖对“中国私立医疗机构有太多的不尽人意,中国的公立医疗机构有太多的无奈,总得有人有勇气去面对这些挑战,去改变这些现状。”就医疗大咖混合态创业项目来看,的确战略方向和思路与众不同。医疗大咖的创业主题是简单的一句:“get productive。以医疗大咖自身医疗知识和学科水平是可以做得到医生创业项目的,是精细化的线下品牌授权运营的一种轻资产模式,是希望提升行业和政策相同理念影响力的一种创业项目新方式。

这种看似在职创业路径如同轻资产运作,但谁又能在新的创业方式中拿到更多胜出筹码?即便以医疗管理公司平台展现於市场,混合态创业项目是否具有伟大的愿景并付诸实践,或许会存在不少争议。也就是说,在国家新政策提倡创业的阶段,唯一成功的地方是向别人证明这件事是可以做的,但是绝不保证这个事是可以成功的。所谓的高屋建瓴阐释并不够严谨,无法诠释创业项目混合态的内涵,抑或与实践不兼容。

目前来看,“并未彻底离开医院”仍是医疗大咖的底线。医疗大咖一旦完全融入市场所谓的开放、协同平台,则很容易丧失医疗大咖多年来一直超然于外的“爷们”姿势。不过,具有混合态特征的医疗运管项目,充其量只是靠专业技术实力与市场层面的对话,如今是趋势为先,优势不再、文化认同消散的境遇,已不是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和具体的业务操作的竞争,问题是怎样通过提升创新影响力来影响行业,都在争取更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说白了,时代已经改变。医生就是本本分分的给患者看病,从患者获得疗效中体现出价值和尊重,这就是医生的归宿,这是医生的品牌惯性和品牌联想,永远不可能高大上。在资本更是如蝇逐血,愿者上钩预期不及的情况下,还真不知医疗大咖其自信从何而来?

基于市场是一切商业的基础,再好吃的奶酪都有放不下的时候。任何不谈市场规则而妄谈改变行业的说法都值得警惕。倘若没有创新,只会“借鉴”,也就失去了创业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没法再骄傲了。

通常来讲,预测医疗行业趋势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预测不准确有很多原因,认知的局限性导致过高或者过低的估计了一些困难,前几年对体制内医生多点执业判断就明显过于乐观了,而对体制外医生自由执业的预测又明显悲观了。尽管业界对所谓多点执业的唱衰就没有停止过,已闯荡多年的医生自由执业尚且遇到都是很难的尴尬。

在中国这样的医疗环境下,医生自由执业的发展,尽管结果各有千秋,但却一直比较低调稳定,十分辛苦地走在自由执业这条路上。命运当然不全然取决于医疗大咖,境遇良好而平生顺遂的医生也很多,况且社会对他们的态度,也因天时、地利、人和有别。大概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大咖难免要比普通医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便在体制内,无论是采取那种方式,向创业靠拢,都是一个艰辛的历程。

在职创业不止于自嗨,看似毫无问题。医疗大咖在职创业是在以一个高大上的医生为自己做品牌背书,除了本身具备足够影响力,拥有强烈的个人私有属性,能否围绕团队合作的价值感这个核心来打造?靠医疗大咖习惯性努力,一旦进入竞争更激烈于医院的社会,可能真会不自觉地用力过猛。但的确单靠医疗大咖在职创业也没办法建立起来一种团队合作愉快的制度和文化。

事实上,医疗大咖在职创业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实则是表达了一种“欲进则退”的意味。令人担忧的是为日后医生自由执业发展方式埋下了隐患。在此讨论医生在职创业方式好,边界如何划分?真正的医生自由执业之路还要更久?

我倒以为,对于功成名就的医疗大咖而言,创业最难能可贵之处是多关注培育后起之秀人才与诊疗服务实力的品牌匹配,去个人化权威,保持后退。并在此给医疗创业大咖致以敬意!

作者:郭俊 原省级三甲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资深民营医疗行业观察与实践者、民营医疗运营管理职业院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文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大咖  创业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