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网格化”来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网格化”来了
  • 2017-06-06 16:48
  • 作者:俞欣
  • 来源:村医导刊

随着签约服务的深入推广,我们发现传统的网格化签约模式逐渐暴露出服务管理僵化、人力资源协调成本高等缺陷,如何实现签约服务的高效运作,赢得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更高认可呢?“后网格化”签约服务模式探索应运而生——2016年之前,我们中心的社区签约服务模式以网格化管理为主,即以全科医生为骨干,以社区护士、公卫人员为核心成员,组成团队对辖区常住居民按社区、楼道住宅单元划片包干管理。这种签约模式在当时一定程度地满足了居民需求,解决了一些健康服务问题。但随着签约服务的发展,居民对于健康档案的管理、与签约医生的交流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诉求,签约居民希望与签约医生有更密切的契约服务关系,希望享受到中心提供的更多形式、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了解居民的诉求后,中心领导征求了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人员的意见,科学论证分析之后,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本社区的签约服务新模式,即“1+1+x”的“后网格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签约服务团队由1名签约医生+1名签约助手+若干责任助手构成,采取签约门诊为主的服务形式。签约门诊由全科医生坐诊,负责患者的就诊与签约;签约助手与责任助手负责在签约后完善对患者的后续服务。针对高龄、卧床、行动不便等确有需要的患者,签约医生团队还会采取家庭病床等形式开展上门服务。

在初步完成“后网格化”签约模式的理论构建后,中心首先在下辖的中北站点进行试点。中北站近3年平均门诊量在60000余人次,居民在上午扎堆就医,就诊秩序混乱低效;站点居民分属于不同的网格团队,部分签约之后后续服务无人跟上。在新模式运行期间,中心着重于协调架构人员配置,为签约医生配备合适数量的签约助手和责任助手,完善分工。同时,中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签约团队为患者和居民提供了基础服务包、增值服务包、特需服务包。基础服务包含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增值服务包含签约门诊、预约转诊等附加服务,特需服务包含了口腔保健、糖尿病血管神经功能筛查、骨密度检测、针灸推拿等特色诊疗服务项目,分层次为签约患者提供所需服务。

效果与思考

“1+1+x”签约新模式运作近一年来,中北站签约居民预约履约率提高了近15%,门诊就诊人次增加5000余人次,新增开展了雾化吸入、骨密度检测、肺功能检测等治疗项目,签约人数增加近千人,站点就诊环境及秩序较之前得到明显改善,居民满意度明显提高。

通过试点一年来的相关数据比较,我们看到,“1+1+x”的新型签约模式通过签约医生团队提供连续、优质的医防一体服务,从划片包干到分工协作,形成签约服务工作团队利益共同体,签约医生团队之间的有序竞争激发了优质服务活力,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及签约团队健康服务能力。在站点初步试行之后,中心将对“后网格化”签约模式进行总结与改进,有望进一步推广与试行。

但在新型签约模式的运作过程中,仍有一些地方值得深究与探索。如何运用新模式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利用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发挥签约模式中各个组成部分人员的积极性,成为运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同时在建立机构内部“1+1+x”工作团队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医联体中三级医院优势资源,满足患者更多的医疗保健需求,建立同质化的医疗服务供给,更是下一步优化签约服务模式机制的努力方向。(原题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思与行】签约服务:“后网格化”来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文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家庭医生签约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