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变之年,非公医疗使出“吸人”大法
- 2017-05-17 14:04
- 作者:徐洁
-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
2017非公医疗或迎质变之年
2010~2015年,民营医院的床位数由37.37万张上升到103.42万张,增幅达176.75%。
——《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
发展报告(2016)》
如果说2016年前,非公医疗一直在暗中储蓄力量增加规模与公立医院抗衡,那么2017年很可能是一个分水岭——多轮政策红利不断下发,民众就医需求持续攀升,对优质医疗服务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及社会满溢资本几年间的优胜劣汰,2017年,非公医疗迎来规模之后的多元、重构之年。5月16日,在2017非公医疗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无论外资医疗企业、中国资深媒体代表,还是非公医疗主体、社会资本把控者,都纷纷肯定非公医疗将迎质变之年。
然质变首要破题之人才紧缺,是非公医疗市场多元、重构之本。
非公医疗“人才造血”能力低下
人才的张力十分匮乏,当下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是医疗行业不具备这种人才的造血能力。
——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俞熔
公立医院体制人才的垄断,多点执业的落地断点,都给非公医疗发展血脉之人才保障带来阻碍。以全国首家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上海全景医学影像中心为例,其院长李树洲坦言,人才目前是全景发展关注的重中之重。“但中国医疗教育体系存在缺陷,优质平台缺乏,看病难表面是获取优质的医疗服务难,但优质医疗服务的根本之困还是人才。”京东方集团副总裁、健康服务事业群首席医疗官张伟一语中的。此外,东北国际医院总经理郭斌表示,现下公立医院把握人才的核心、私立医院争夺人才风起云涌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更大的危机在于,即便非公医疗挖到了人,怎样留人反而更难。
血脉维护之非公各家招数
好的医疗体系是不能过度依赖专家的体系,未来中国的医疗市场是生态化系统的建设。
非公医疗管理类人才俞熔建议不妨关注“跨界之士”,他认为在星巴克等一批优秀医疗圈行外跨国企业成长起来的中高管理人员或许能为非公医疗增加异样的能量。而专家方面则较难解决,但随沃森等智能技术驱动和临床路径标准化倡议推行带来的变革,他也相信能与专家抗衡的诊疗机制终将出现。郭斌则倡导非公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们关注人才引进之后的持续保障,薪资生活科研基金保障只是基础,更重要的应是人才引入后的学术平台及发展空间。洪晖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晖认为,医疗行业是真正以科学为基础发展的行业,人才的制高点需要国家制度和时间的共同打磨,“不能期待拿钱瞬间砸出来一个人才来,社会和资本需同样富有耐心。
”西安长安医院总经理黄宁、北京天坛普华医院创始人杨世春则都认可非公医疗“槽”的构筑对人才吸引的重要性,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医生对此表示十分认同,作为本就为做平台医院而生的医生集团,他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非公医疗机构愿对专业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此外,黄宁还对非公医疗学科建设人才提出了三点期待,“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一定是国内外先进技术都能实现并引进且不断进行开拓创新的,一定是有能力、有责任带领团队的,也一定是有经济头脑把科室和机构合理回报挂钩的这样一批人。”尤其在当下非公医疗拥有优质资本和认可关注度后,学科建设必将成为非公医疗的造血之源。
质变之年,非公医疗对公立医院人才虎视眈眈,专业医疗人才蠢蠢欲动于多点执业放开后脱离体制施展自己的功力与抱负,因此,公立医院的人才之困或将于非公医疗人才困境破题之后急速上演。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文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非公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