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医生:提高就医体验?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医生:提高就医体验?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 2017-05-17 13:37
  • 作者:燕小六
  • 来源:医学界

5月15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刘强在微博上,直言“怕上门诊”:

 

刘强的“怕”不是偶发事件。曾有一项针对全国医院患者投诉的分析,结果显示,61%的患者投诉涉及候诊问题。
 
最近,成都一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告诉《医学界》,TA也希望给患者提供好的就医体验,但“非不愿为,实不能为”。
 
 
中国一些大型医院的门诊候诊流程,存在bug。总结起来有3方面:
 
第一,患者“到点不来,来了就要看”;
 
第二,叫号系统设计有问题;
 
第三,叫号牌形同虚设,诊室就是患者想进、想进就能进。
 
这3个问题是你中有我、相辅相成的。
 
我在门诊上,就遇到过一名“误点”患者引发的医患事件。
 
为便于讲述,我们姑且称他为A先生。他是我的老患者。有了手机挂号以后,他经常能秒到5以内的门诊号。
 
但A先生有睡懒觉的习惯。等他睡醒、洗漱、吃完早饭,到办公室晃一圈,再来医院时,往往10点了。
 
我曾提醒过他:“诊疗有序,尽量按号来。”A先生笑着回复:“太早了,真起不来。我都挂上号了,还能不让看!再说,我就是来开点药,花不了多少时间。大家都理解!”
 
终于,A先生遇到了“不理解的人”。
 
这一天,很多老患者像是“约好了”,扎堆来复查。要求加号的病人也特别多。
 
10点,候诊患者开始不耐烦,一个个插针似地挤进诊室,门都关不上。
 
我身后的检查床上,坐着一对母女,她们等着我抽空解释检查结果。四五个患者和家属在我身前站成扇形,且有逐渐缩小包围圈的架势,病历本们一阵阵地蹭着我的头发。还有五六个患者组成人墙,严丝合缝地堵在门口憋!闷!我觉得自己的每一次呼吸,进肺的只有二氧化碳。我试着劝说大家到门外等待,尊重其他人的隐私权。结果,连象征性地挪挪步都没有。
 
约莫11点,门口的争执声越来越大。我都没法装听不见了。
 
是A先生。他扬着手上的挂号单,说:“我是2号,我要进去。”
 
一对老夫妻硬挺挺站着:“我们排了3个小时,凭什么你说进就进。2号现在才来,你安的什么心?”
 
有人抬头看热闹。有人嚷嚷“吵什么呀,烦死了”。也有人趁乱把检查结果塞到我眼前,“您帮我看看结果吧。”
 
谁都比我嗓门大,谁都比我着急。
 
没两分钟,保安和护士来了。拉拉扯扯一通,骂骂咧咧一场,现场消停了。但我的周围还是杵着四五个。结果,当天有人跑到医务处,指责我“没有医德”、“不看顾患者隐私”。
 
说起来,我们医院的叫号系统设置,也是一次叫两个人候诊。我很理解这个设定:正因为有人不守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突然内急——“同时叫两人”,就不会出现“号到人没到”的尴尬,实现门诊流程的最大化提速。
 
可问题是,在医生出诊期间,候诊室外何时空闲过?
 
依靠丛林法则,强者优先。当遵守纪律的成本变高,插队的收益就更明显。如果有300人排队,那么插队获得的利益相当可观。而遵守纪律者的正当利益被侵犯后,结果也是去插队——反正不遵守纪律,也没什么惩罚。由此导致的一个局面是,所有人都不遵守纪律。
 
如今,老百姓都在喊,要提高就医体验。我也很苦恼:不改变个人的候诊习惯,就医体验怎么好得起来?
 
 
在优化候诊体验方面,每家医院都花了不少心思。有的取得了一些效果。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采取“二次候诊”模式。
 
患者先到候诊护士台刷卡。护士台上方的液晶屏会滚动显示各诊间的排队情况。到号时,护士会通过广播,通知患者去相应诊室。每间诊室外,会有一个小号液晶屏。上面依次显示出诊医生的名字、就诊中的患者名字,以及下一位候诊患者的名字(姓名会做隐私处理)。候诊患者可以坐在诊室门口的椅子上,等待片刻。如此一来,病人不用一窝蜂地拥在诊室门口。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等医院,利用手机的移动功能,实现远程候诊。患者关注该院账号后,即可通过手机,查询自己的候诊信息。同时,医院也会通过移动账号,主动发送消息提醒患者,“在您之前还有几位候诊患者”。等快轮到自己的号时,再去医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文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就医体验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