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下,民营医院如何御风腾飞?
- 2017-05-15 11:01
- 作者:Dan
- 来源:医药云端工作室
在大多数时候,当我们提到“医改”,一般是指“公立医院改革”,与之对标的民营医疗,长期以来以负面新闻活跃在公众视野,一直被有意无意边缘化,这种形势正在发生改变,近两年随着系列政策集中落地,我国医改也开始步入收割期,虽然医改主旋律早已定下,但最终会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医药环境,目前仍有无限可能性,民营医疗正在这些可能性上发力,其顺应趋势逐渐转型、强刷存在感的背后,是势压公立医院抢占市场的野心。
政策上,鼓励社会办医、多点执业放开带来一片利好;市场上,资本从观望到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华润、中信这类资本大鳄以及药企、险企、地产公司等玩家不断加码;运营上,一方面,背靠雄厚的资本,民营医疗正在用钱砸出一个全新的诊疗和口碑品牌,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取消药品加成、组建医联体甚至介入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强刷存在感。
民营医疗从蠢蠢欲动到来势汹汹,目前还没掀起真正的大风大浪,基于眼下正在重塑的医药环境,无论民营医疗是大改还是小改,都会影响药品采购和销售模式,最终操作空间有多大,关键在于能不能把牌打好。
占领城池三要素:民营医疗目前最大的阻碍是“人和”
如果说不断释放的政策利好是天时,那么持续的规模增长算是民营医疗的地利,天时:
政策的扶持给民营医疗发展移植了有利的土壤,也带来了资本的青睐,近几年,资本在民营医院的投资,主要分为5种模式:
1.收购、新建医院,如复星医药、恒康医疗、康美药业以及海南海药等;
2.专科连锁,如爱尔眼科、通策医疗、迪安诊断、马应龙、慈铭体检等;
3.参与医院建设,如和佳股份、尚荣医疗;
4私立高端医疗中心,如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和睦家医疗集团;
5.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托管,如信邦制药、金陵药业、凤凰医疗;就去年来看,收购医院是资本集中的方向,药企、实业以及金融业加码收购医院,抢先布局下游产业链。
据医学界整理统计,去年医院并购项目共48个,交易金额为2015年的3倍,共134.5亿元,投资方除了复兴医药、恒康医疗以及凤凰医疗等,还有华润、中信等资本大鳄,药企、险企、地产公司甚至主业为传统制造业的常宝股份也参与收购医院资产。
也有“第六种模式”:互联网医院的线下诊所。尽管政策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尚不明朗,2016年,春雨、微医以及丁香园纷纷试水线下诊所,截止到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大军已经扩充到约36家,未来仍需紧跟政策动向。
地利:
近三年来,民营医院数量增长惊人,2015年开始,民营医院数量首次反超公立医院,去年全国公立医院数量减少430个的背景下,民营医院不依不挠继续增加1955个,“长势惊人”,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2014年,公立医院数量总体还占优势,当时公立医院13343个,民营医院12166个。随着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政策落地,双方在规模化上开始拉开差距,2016年全国医院数量达到2.9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747个,民营医院16004个。全国公立医院数量少了430个,民营医院增加1955个,总体来看,是公立医院在减少,民营医院在增加。
人和:
早在魏则西事件之前,民营医疗也几乎不存在“口碑”一说,从数据来看,虽然民营医院在数量上超过公立医院,但诊疗人次上公立医院仍占绝对优势,尽管增幅达到了17.1%已创新高,2016年民营医院诊疗量也仅占总量的12%。
人天生对负面新闻的敏感度大于正面新闻,何况医疗这种在大众眼中涉及“生命底线”的行业,医改造成的市场不确定性和长期的负面形象,暴露了民营医疗的短板,基于此,虽然资本热情不断高涨,但也不乏处于观望态度,已投资的营业方也处于圈地养羊的阶段,看中的是长期回报。
目前民营医疗也正在转型,新兴民营医疗背靠资本,借着多点执业松绑春风收揽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优质医疗资源,重塑口碑;营销方式也不再是旧版莆田系的作风,而是探索和三甲医院合作,共建微课堂、专家讲堂、会诊直播等方式,莆田系目前也在积极洗白转型。
开始参与“三医联动”
在政府导向下,民营医院在医改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未来在采购、GPO上,可操作性空间不断拓宽。
2015年民营医院纳入医保定点开闸以来,全国范围内民营医院纳入医保定点已是常态。福建去年开始将药品采购并入医保,实行医保办模式(医保管理+药品采购+药款结算+医保支付标准制定等各项职能整合),就在上个月,福建莆田成立71家包括莆田系民营医院在内的药联体,将参与福建省立医院药品二次议价。
目前,莆田市已明确今年全市公立医院要全部上普天药械网采购结算,该网站不巧正是著名的莆田系医疗大佬合力打造的药品、器械网上交易平台,作为医改明星的福建一向画风清奇,现又引入非公药采平台来实现更加市场化的药械采购,民营医院也参与药品降价联动,这与国家近几年开始鼓励社会办医,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大方向殊途同归。
事实上,福建这种医保办模式即将在全国复制,就在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也提出“开展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试点,承担基金支付和管理,药品采购和费用结算,医保支付标准谈判,定点机构的协议管理和结算等职能。”
目前,已有福建、浙江、天津、安徽、重庆等省市将医保与药品采购有机结合,而其他省市包括广东、甘肃等均在今年的深化医改方案中明确,接下来要推行医保办模式。
无独有偶,4月29日,南京同仁医院宣布执行药品零差价,成为江苏首家自愿实施药品零差率的民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响应政策的背后,是民营医保医院对政府补贴的渴望。
除了纳入医保定点,政府的财政补贴也是民营医院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在多种公开场合,以民营医院为代表的利益群体从未放弃对政府喊话,希望能像公立医院那样有政府补贴,但可想而知收获甚少。
2016年9月,东莞多家民营医院响应政策取消药品加成,并希望政府能够在财政亏损上给予一定补助,对此,相关部门则表示对民营医院主动降低老百姓负担的行为表示肯定,并委婉拒绝其索要补贴的要求。
但是政府给予民营医院补贴也并非遥不可及,2013年,深圳便出台政策,在土地、人才、税收、财政补贴、社保政策等多个方面扶持民营医院,此后几年扶持经费逐年上升,去年更是出台《深圳市推动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了深圳对社会办医扶持政策的覆盖面。
民营医院之于新医改的意义,在于和公立医院各司其职,为市场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其作为与公立医院博弈的棋子,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近年来密集出台鼓励社会办医政策,也侧面透露了该风向。
为此,民营医院积极参与新医改也是意料之中,除了医保办模式、响应药品零差率,还参与构建医联体。
目前全国各地均有将民营医院纳入医联体的案例,比如江苏南京明基医院、重庆安康医院、广西南宁博锐医院等,今年《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纳入医联体后,民营机构纳入医联体消息更是纷沓而来,而在更早之前,民营医疗机构的“医院联合体”更多是通过资本投资聚合在一起,或是通过同一地域组合在一起,如今分级诊疗政策方向明确,落地有序,这些新旧民营医联体,迎着分级诊疗的红利,想象空间巨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tanxy TEL:(010)68476606】
标签:民营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