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5-05 11:26
- 作者:江宇
- 来源:医改正能量
目前不宜鼓励在职医生兼职创业
2月28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删除“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内容。
对此,一些媒体解读为,这一改变是为了鼓励医生、特别是公立医院的医生自主创业,很快就会有大量医生开办的个人诊所涌现。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这是“改革的盛宴”、“巨大的利好”。我们认为,这种解读是不准确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仅仅删掉了禁止医疗机构在职医务人员设置医疗机构的规定,但是,并没有明确公立医院在职医生是否可以设置医疗机构。“法无禁止即可行”对于私人部门是成立的,但是对于公共部门并不成立。公立医院属于公共部门,应该是“法无授权即禁止”,也就是说,公立医院的医生必须获得政府的明确授权,才可以举办医疗机构。一些媒体把卫计委的《决定》朝着有利于某些特定利益的方向进行了有偏差的解读。
我认为,大规模鼓励公立医院医生“下海”开诊所,并非这一政策的初衷。这是因为,在当前环境下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兼职创业,将危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影响医改的方向,干扰落实预防为主、分级诊疗、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根本方针。
一、鼓励医生兼职,不符合医疗卫生规律和公益性方向
为什么说不符合医疗卫生行业规律?
首先,医疗卫生是一种需要长期协作的复杂劳动。越是需要协作的复杂劳动,就越需要固定执业。比如,飞行员为什么一般不多点执业,就是因为对质量的要求严格,多点执业难以管理和保障安全。医疗卫生具有规模和范围效应,大部分服务需要团队的合作,一个公立医院需要连续的、完整的服务体系和专业分工。一旦医生多点执业,合作效率必然降低,也必然破坏公立医院体系的完整性,也增加监管的难度。如果一个团队都是打零工的心态,谁为患者长期健康负责呢?
其次,医疗卫生的服务是严格分层的,让医生自由执业,将导致分级诊疗体系瓦解。分级诊疗的目的,就是通过基层全科医师的筛查,把需要看专科医生的疑难杂症患者筛选出来,从而有效利用大医院的资源。如果让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到外面去创业,就会鼓励“小病大治”,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分级转诊制度完全瓦解。
更重要的是,多点执业的岗位之间如果有利益关系,那就更不能多点执业。比如,律师可以多点执业,因为律师基本是个体劳动。但是法官就不能兼职当律师。如果一个法官白天判案子,晚上兼职当律师,那么肯定是“吃了原告吃被告”。之所以严格禁止教师补课,就是为了避免教师在课堂上“留一手”,在补课时再讲。即使在商业领域,一个人一面在微软、华为就职,一面自己开公司与其竞争,也是不允许的。同样的,公立医院和医生的私人诊所之间,肯定会有利益关系。而这种利益关系,比目前的医药代表送回扣,要更复杂、更隐蔽、更难监管。设想一下,一旦在职医生兼职成为常态,医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这样做:在公立三甲医院接待病人,让病人去自己的诊所,靠公立医院的招牌揽生意,利益却归自己。
因此,“多点执业”的本质应该是鼓励医生流动,即,一个医生既可以在公立医院工作,也可以自己开诊所,但是,同一时间只能受雇于一家机构,而不能一身二用,这样才能避免利益冲突。如果一个医生希望下海创业,完全支持和欢迎,但前提是必须放弃公立医院的职务,否则就在实质上就相当于用优质公共资源为个人牟利。
二、目前舆论支持医生在职创业的理由并不成立
目前舆论支持公立医院医生在职创业,有几个理由:有利于促进民间投资、有利于让优质医疗资源流向基层、有利于提高医生收入、调动医师自主创业积极性、有利于满足“多元化医疗需求”。这几个理由在总体上都是不成立的。
首先,“促进民间投资”并不是医改的目标。把促进投资作为医疗政策的目标,是本末倒置了,是唯GDP论在医疗领域的反映。在医疗领域,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医生,而不是资本。目前我国医疗体系已经出现资本过剩,医院的硬件和设备已经过度扩张,成为导致过度治疗、费用上升的根源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再鼓励增加投资(而且是以逐利为目标的民间投资),就会进一步推高医疗费用,给将来带来沉重负担。我国医疗领域所短缺的投入,恰恰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投入,而民间投资“无利不起早”,不可能向预防保健、基层医疗等领域投入的,而只会投向利润高的专科服务、治疗服务和高端服务,这将让现有的医疗资源更加紧张。
其次,鼓励兼职医生创业,并不能促进分级诊疗。有人认为鼓励医生兼职能够促进分级诊疗,这种观点的言下之意是,目前好医生不去基层,是因为政策的限制。事实是这样吗?恰恰相反。现在的政策是完全鼓励医生去基层的,但是由于基层投入、激励、编制等方面还不足,所以基层还不够强。如果在国家大幅投入、各种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好医生都不肯去基层。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会相信,让医生跟着“私人资本”自主创业,好医生就会去基层呢?投资者是无利不起早的,他们要么把好医生引向专科化、贵族化,要么通过高额的价格来筛选患者。现在在公立医院为100个患者服务的医生,将来可能到了高端私人诊所之后,每天为1个VIP患者服务,这个患者固然享受到了最好的服务(也不一定),但是其他99个患者呢?把话说得再明白一些——市场一些机构打着“强基层”的旗号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自主创业,这只是一个幌子,其掩盖的是别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把公立医院的好医生挖出来,在实质上实现医疗资源私有化。
最后,医生自主创业,真的对医生自己有利吗?确实,医生自主创业,在短时间内可能提高一些收入。但是他失去的是公立医院的平台,看起来自由了,但是却变成为资本打工,为资本逐利的目的服务,最终将失去自己的职业价值。从长期来看,是得不偿失的,将以医生自身职业精神的丧失、技能的退化、医患矛盾更加尖锐为代价。
三、市场炒作“医生兼职创业”,实质是公立医院渐进私有化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多次指出,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把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既然国有企业都要守住底线,医疗卫生作为公益性比企业更强的行业,就更应该守住底线。
之所以目前有这样大的声音、夸大多点执业的作用,其实质是推动公立医院渐进的私有化。
公立医院是宝贵的国有资产,许多人希望通过公立医院私有化实现一夜暴富。因此,自90年代末开始,主张公立医院私有化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他们首先想搞公立医院整体的私有化(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但是以宿迁医改失败为转折点,公立医院全盘私有化并没有实现。然后就退而求其次,希望搞混合所有制,但是从总体上也没有推开,因为逐利性资本进入公立医院,并不符合公立医院的目标,所以受到各方面抵制。于是,就改变了策略,通过医生多点执业来釜底抽薪,实现公立医院实质上的私有化。目前一些人士热炒的取消医生编制、发展医生集团和医生多点执业,加起来就是一副完整的公立医院私有化的路线图,首先通过资本的力量,把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生挖出来,形成医生集团,然后利用多点执业的政策,举办私立医疗机构,这就实现了公立医院优质资源的私有化。对此,卫生行政部门和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应该守住底线,不应该为那些表面上的理由和说辞所迷惑。
(作者:江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