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4-25 13:31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讯 记者:李哲)随着我国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不少地方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各省都在摸索到底哪种模式才适合在我国进行大规模快速复制、推广。近日,记者深入调研采访发现,宜昌以“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为特色的医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建设全方位的智能化信息平台,并立体化覆盖中心卫生院、县医院、市医院等,用智慧医疗的新模式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可以说宜昌从一开始就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分级诊疗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使整个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在一个智慧的逻辑框架中进退有序。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一直是宜昌医改的重点。经过积极探索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形成了“全程服务人性化、转诊过程智能化、服务平台社会化、体系建设一体化、制度创新导向化、患者利益最大化”的分级诊疗 “宜昌模式”。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已经非常强调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到医改中间,包括公立医院改革,包括制度建设,包括分级诊疗制度等方面。”华中科技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院院长方鹏骞表示,需要我们的企业来参与这样一个改革,进行投入,使得分级诊疗运行的更有效率。
据悉,顺应“互联网+”趋势,引入专业社会力量,搭建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是湖北宜昌市卫生计生委在推进国务院分级诊疗制度中的一大新举措。宜昌市卫生计生委大胆改革创新,在全市774家医疗机构搭建起“系统+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新模式,建立以下三大智能便捷的信息平台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首先是建立转诊协作平台,实现上下转诊全环节高速联通。通过引入第三方互联网公司,在全市774家医疗卫生机构联网应用分级诊疗转诊协作服务平台,实现了预约、就诊、转诊、结算的过程。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通过转诊平台转诊163587人次(其中转门诊1659人,转检查332人,转住院159133人,转康复2463人)。记者看到,在市人民医院专门建立了转诊的服务中心,从基层医院转诊来的病人会有专人进行接待、引导,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安排下,通过绿色通道可以直接到对应科室就诊,节省了患者大量的时间。
其次是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医疗机构零距离上下联动。宜昌市投入350万元建立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信息共享平台。“我们远程医疗中心最开始的起点是在建立远程区域影像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过去是胶片直接呈现,不能直接传输,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区域影像中心的建立最初是基于人民医院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为了帮扶下级医疗机构把系统延伸到基层医院。此外还有超声远程医疗,它是通过一系列独特的技术,使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将一些“高难度”病案的信息完整地传递给更加权威的医院,再由这些权威医院进一步分析后回传。目前这些是免费的。”当阳市卫计局副局长熊贵斌向记者介绍。
最后是建立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对重点人群提供全程智能化服务。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智能监测报卡系统和分拣系统将患者信息实时推送到居民所在基层医疗机构。为了更好的服务慢性病高危人群,让他们享受到全程智能化服务,宜昌市投放了500套智能穿戴设备,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实时体征监测。
“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推动我们全民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我觉得这也是医改的一个重要方向。”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加强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代涛认为考虑到慢性疾病有患病率较高,覆盖面较广,病程较长,风险在可控范围内的特性,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进行适当培训,这些疾病的基本诊疗措施和相应技术就能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把患者在大医院、市中心医院诊断的结果转到家庭医生团队,转到基层,这样就把健康管理的事情落到了实处。
此外,有关专家也针对宜昌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更多商业机构参与,甚至资本参与进来运作时信息安全是否得到有效保障表示担忧。安徽医科大学赵林海副教授建议要提前规范好信息的共享和使用,并协调好政府、医疗机构、商业机构之间的利益,确立责任关系,以及最终如何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