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4-19 11:14
- 作者:吴金华
-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为了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人可罗雀的现状,有关部门积极推行分级诊疗工作。而医联体作为分级诊疗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国内各地广泛推行。
不仅三甲医院与基层县级医院开展各种类型医疗体(医共体),县级医院与卫生院、甚至三级医院与卫生院也被成立了许许多多的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可以说是席卷中国,甚至在总理的政府报告中也有涉及。
但是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下与卫生院成立的县乡医联体(含其他三级医院与卫生院成立各种医联体)是否真正能够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
县乡医联体带来的好处
县乡医联体主要是县级医院或者三级医院(以下简称县级医院)与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而成。县级医院出业务骨干扶持基层业务能力、有的还安排人员参与到医联体的日常管理;卫生院提供医疗业务人员、医疗场所、资金。两者结合的目标是为提高基层卫生院的医疗业务能力,为基层老百姓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医联体运作模式一般有完全托管行、紧密型、松散型,不管哪种形式,只要运作得当肯定会给基层带来一些好的变化。
>>>> 让基层老百姓对医改的获得感有所改观
一是可以在家门口得到专家的服务。县乡医联体的中到基层服务的医务人员一般都是业务骨干,他们直接下到基层卫生院,可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专家医疗服务。既可以减轻老百姓的就医负担,也大大提高了老百姓对医改成功的获得感。
二是可以引导病人有序就医。由于卫生院的药品受制约基本药品目录、相关的医疗设备设施相对落后。对一些在卫生院不能及时解决的疾病,可以通过医联体转送到县级医院,不仅能够避免病人乱投医的现象,也可以减少病人到县级医院重复检查、重复治疗。也就是说,在引导病人有序就医方面医联体大有可为。
>>>> 使基层的业务能力有所提升
县乡医联体成立,会给卫生院的业务能力提高带来非常明显的提高。首先是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即可以通过选派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来提高业务能力;也由于上级医院专家的进驻,在日常医疗工作中的传帮带,直接带动业务能力的提升。
其次由于医联体的成立,在药品配备、医疗设备的添置上都会突破原有制约,使得不少药品、不少检查、不少手术在基层都能够开展。这也会大大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
>>>> 让医保资金运行压力减轻
其实县乡医联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会给医保资金减轻不少负担。因为我国的医疗机构是按照等级不同实施不同的收费标准。医院级别越高收费越贵,同样一个阑尾炎在卫生院只要3、4千元就够了,在县级医院一般要6、7千,而在三级医院一般都要1万左右了。而且大医院各种检查项目多、高技术的、高水平的东西是好,但是对医保的支付压力却造成很大压力。
在县乡医联体可有解决的疾病肯定费用比大医院省不少钱,病人反而因报销比例高少付钱,而医保同样也不吃亏。基层则留住了病人,这是一个一举三得的事情。所以说医保应该在支付标准要花更优惠的政策来支持这个新生事物!
县乡医联体的短板
任何事情都有多面性,医联体也不例外。好处是很多,但是问题也不少。最突出的有三个方面:
>>>> 第一,对公共卫生工作有一定的冲击
卫生院主要功能定位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自从2003年非典之后,卫生院的公共卫生工作得到长足进步。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三大类四十几项的工作使得老百姓享受到了相对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县级医院主要是提供医疗服务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多。县乡医联体的如果以县为主,那么公共卫生服务肯定下滑,这种案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 第二,对全科发展有不小的打击
为了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国家这几年一直在推行另一项工作,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希望通过培养的全科医生能够留在基层为老百姓服务。其实这么多年来,培养的人才并不少见,却大多数流向了各大医院进行专科工作。现在县级医院专科医生的进驻基层,导致不少全科医生积极向专科靠拢,这一点也是当初实施医联体建设说没有想到的!全科医生如果一再向专科发展,基层的希望就没有了!
>>>> 第三,就医模式没有明显改变
不少医联体的就医模式还是遵循县级医院一样的就医模式。导致大医院就医繁琐的现象在不少乡医联体内出现。挂号排队、就诊排队、化验排队、治疗排队、付款排队、拿药排队、输液排队等等。原有卫生院妇保儿保防保那种预约式的服务模式基本上沦陷了!这种简单复制大医院的运行模式,实际上就是县级医院在基层的复印版而已,只不过是小一号的县医院,对就医模式没有任何的改变!
县乡医联体的前景如何,以及县乡医联体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都需要时间来观察,在没有摸清情况下全面推广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