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面对医疗“黑科技”,美国防盲项目唯一返聘专家这样说道……
面对医疗“黑科技”,美国防盲项目唯一返聘专家这样说道……
  • 2017-04-05 15:36
  • 作者:董文颖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萌萌的“大白”陪伴在侧,守护你的健康;部分疾病不需要再去拥挤的医院;哪怕在太空旅行,也可随时远程诊疗;手术中,虚拟现实(VR)技术已经将最复杂的人体变得“可视化”……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渐行渐近,上述这些“科幻”场景不再是虚无缥缈,医疗“黑科技”也不断深入到医疗的各个环节,医疗“黑科技”在临床上又是如何实际应用的呢?带着疑问,中国数字医疗网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眼科主任胡运韬,胡主任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外伤学组副组长、美国加州防盲项目 (California Project to Cure Blindness, CPCB) 南加州大学视网膜干细胞移植研究特聘专家。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眼科主任 胡运韬

眼科的“小而专”

柔和的灯光、整洁的设施、热情洋溢的工作人员,是记者对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第一印象。这里已经没有了传统医院中惨白的墙壁、呛人的消毒水,让人轻松不少。在门诊楼眼科诊室,记者见到了忙碌的胡主任,还没顾得上休息,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于记者的一些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对于记者关心的眼科与其他科室的不同之处,胡主任也进行了介绍:众所周知眼科作为医院科室中的一类,拥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一,检查与治疗工具操作专业度高,对于医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第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少,工具不能交互使用,具备单一使用属性。基于这些专业度的考虑,要求眼科医生除了医学知识的储备外,还需要熟练掌握物理光学、心理物理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对神经学、遗传学、药理学、生理学等知识融会贯通,不但各个方面的知识要丰富,还要具备学习的悟性和天赋,心灵手巧,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

细节决定成败之“神奇药水”

交谈中,胡主任一直在强调一个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眼科领域最为恰当。细节究竟有多重要?胡主任通过一件实例,为记者娓娓道出“细节”的重要。

通过几滴药水,就让失明一年,多家知名医院都束手无策的小女孩重见光明,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善于处理眼科疑难杂症的胡主任。实例中这瓶神奇的眼药水究竟是什么?胡运韬主任究竟拥有什么“神奇的超能量”?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到了胡主任本人。

这名患者是一位中学生,在高中关键的学习阶段,却不明原因的突然丧失视力,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不到0.1。对于每个人来说,眼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焦急之中,家长带着患者穿梭来往于国内多家知名眼科医院求医。按照以往的经验,最可能的致病原因是眼底、视神经、角膜等疾病,但在各种技术手段检查后,排除了这些可能性,对患者进行家族染色体和基因检测,也未显示异常。

该患者还被怀疑为“癔症”,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分离(转换)性障碍” ,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 在眼科“癔症”常表现为患者主观上什么也看不见,但是行走和日常生活无障碍,眼部检查也无异常。该患者接受了抗抑郁药治疗,仍无任何效果。视力表检查始终低于0.1,无法上课学习。治疗陷入了僵局,直到患者求助于胡主任,才出现了转机。

通过亲自检查,并且参考其他专科医院的检查结果、诊断意见后,凭借多年的经验、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胡主任隐约感觉到,这其中一定是漏掉了某些重要的信息。在责任心的驱使下,胡主任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反复翻阅,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细节进入了胡主任的视野:患者自身存在400度左右的近视,但在对这名患者进行验光检查时显示的度数却是1200度,这其中有着800度的差距,差距从何而来?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胡主任判断该名患者可能睫状肌调节出现问题,技术检查迅速验证了这种判断,确诊该名患者为睫状肌调节痉挛。了解了病因后,胡主任马上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手段,只点了数滴调节睫状肌痉挛的眼药水,患者就恢复到了失明之前的视力。

胡主任解释了其中的道理:人眼里的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的变焦镜头,它的变化调节使得人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距离的物像。睫状肌的一松一弛就是调解晶状体屈光状态使得人眼可以或远或近物像的机制。但当睫状肌调节过度造成痉挛,晶状体就无法正常工作,就会造成人眼无法看清东西。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假性近视”的原理,假性近视就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读写引起眼睫状肌痉挛、调节紧张,看远时调节不能放松,从而看远看不清楚。

看似简单的过程,但体现出这样一个事实:“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生的天职,但要真正做到为患者排忧解难,实际上决非易事。相同的病症,病因却错综复杂,治疗手段更是千差万别,医生只能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甚至是直觉来拨开围绕在患者身上的迷雾、抽丝剥茧。寻找治愈患者的方法,不仅需要医生拥有精湛的医术,也要具备临床智慧。

医疗“黑科技”:人工智能不仅只有AlphaGo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以及洞察细节的能力。随着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些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也成为了优秀眼科医生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这就好比是有了专业的知识做地基,想要建成高楼大厦,还需要不断地添砖加瓦才行。

胡主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与眼外伤手术治疗,在视网膜手术,特别是手术技术创新方面尤为见长。他曾把20微米的微针插入直径只有100微米的视网膜静脉进行药物溶栓;在国产电子视网膜人工视觉研究项目中主要负责电子器件植入的手术设计; 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他曾参加美国南加州大学加州防盲项目 (California Project to Cure Blindness, CPCB) ,首创基于生物膜的视网膜干细胞移植技术,并被该项目聘为客座教授多次返回美国帮助工作。在谈到人工智能时,胡主任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人工智能目前发展很快,可以参与诊断的疾病也有很多种。虽然面临国外大公司的一些压力和挑战,但只要下定决心、找准方向,设计出一个简单、高效、准确的算法,我们也完全可以打造出一个自己的优秀人工智能系统。

对于人工智能与与临床的结合,胡主任这样说道:“比如病理切片的检查,想要确认结果,医生要积累大量的阅片经验,能够阅读几万,十几万张,已属不易,但人工智能可以阅读几十万张甚至更多,随着阅片数量的增加,人工智能的诊断会越来越准确,未来医生的职能可能是训练人工智能”。

对于眼科来说,人工智能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眼科涉及大量的眼底图像等光学检查,需要做大量的图像分析,而图像的分析,正是人工智能的优势之一,所以对于眼科,人工智能诊断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把人工智能引入到眼科诊断中来,也是目前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胡主任最后强调:“医学将会被人工智能所改变和颠覆”。未来医生只需要给人工智能机器人提供海量的医学数据供其深度学习,使其具备读懂患者医学信息的能力,成为医生的辅助诊断助手,此时的医生不需要再将时间花在诊断上,而是在更能体现医生劳动价值的地方释放光芒。

与此同时,随着区域医疗共同体的发展,医学影像管理的区域化也将是必然趋势,未来也将会对疾病预防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帮助。当今人工智能发展势如破竹,人工智能不只是一个会下围棋的AlphaGo,其它方面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文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黑科技”  美国防盲项目  清华长庚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