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2-28 11:29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2月23日,2017年新版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终于在历经8年后应时而生。这几日,可以说,关于医保药品本身各种各样的专业解读以及占满了圈内各类微信头条。
笔者认为,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社部及时发布新版基本医保药品目录,除了完善医保微观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全国医保系统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中央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在深化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勇于担当的重要体现,具有极其重要历史价值。
笔者作为一个旁观者,认为这次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具有三种改革思维:
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改革理念
去年8月19-20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思想,明确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人民健康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可以看出,在这次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过程中,逻辑起点是如何更好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医保用药问题,并且把这一理念贯彻于整项工作的始终。
2月23日,人社部医保司陈金甫司长作了题为“补缺扩范围、选优提水平”的解读,把补缺、选优放在第一位。所谓“补缺”,就是补老版医保药品目录中没有覆盖、但群众疾病治疗必须的药品;所谓“选优”,就是要选疗效明显、性价比高、群众承受得起的药品。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这次国家药品目录调整,通过补缺选优,新增339种群众治疗必须的药品,必将有助于较好缓解因病致贫难题,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全国医保人在十九大召开前的历史担当和政治担当。
延续了渐进替代的改革范式
我国当代改革的路径依赖是渐进式改革,这种改革基因已经渗透在我国各领域改革的每个细胞。医保改革极其复杂,具有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医药体制改革三重属性。过多的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影响其他领域。维护好多方平衡和相机抉择,采用渐进式改革,是医保改革的工作方法论。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是用创造改革增量逐步替代历史存量。这次医保目录调整,充分体现了这种改革方法和智慧。
由于种种机缘,上一版和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相隔8年之久,医保部门也因此饱受非言,承受巨大的外部压力。如何释放这些压力,成为此次目录调整不得不面临的两难抉择。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全盘否定、另起炉灶,显然是不可能的。理性选择就是在做好增量的前提下,兼顾存量优化。所以,可以从新版医保药品目录看出,在新增药品基础上,做到鼓励创新,许多优秀的国家创新药品进入了目录;做到中西药并重,兼顾民族用药;做好了保基础内涵拓展,在原来以价廉为保基本内涵基础上开始将保生存权作为保基本的新内涵,一些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但临床不得不用的药品也进入了目录。
同时,对于上一版目录实践证明容易滥用的部分辅助用药,增加了更多的适应症限制,防止临床滥用。在医保基金层面,将表现为用控制浪费省下来的钱用于此次目录调整的增量改革红利。一方面,提高了医保药品目录保障的精准度,另一方面,医保基金和财政也不会因目录调整而增加更多压力。
践行了三医联动的改革担当
习总书记讲,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所以,理解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不能光从医保部门一家看,还要从三医联动来看医保的改革担当。
一是更好履行医保第三方支付职责,优化后的整个医保目录,无论在药品数量还是保障精准度都得到了明显提高,相信未来将有助于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让广大群众直接感受到医改带来的红利;
二是更好体现医保的医改杠杆作用,医保药品目录是决定医生临床用药习惯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这次通过调整,有放有紧,加之全国普遍推开的医保智能监管平台,相信未来将能更好将医保监管直接延伸到医生的临床行为,引导规范医生手中这支笔;
三是更好发挥医保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从新版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看,国家创新技术和民族医药企业得到很好重视,相信未来将助力于我国医药企业中长期发展,促进国家医药行业创新和技术进步。
2017年医保药品目录的发布只是一个中国医保改革的新起点,预示着中国医保改革将从“十二五”期间宏观层面的扩面建制向“十三五”期间微观层面的精准提标转变。可以预见,以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发布为契机,未来医保部门在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上还将面临以下新课题:
一是如何更好体现药品本身的技术价值,能否在专利药谈判中尊重医药规律、鼓励良性竞争,毕竟药品主要是用来治病的,在基本挤出药品水分的时候,我们的药品谈判也要走出唯价格论;
二是如何更好利用药品一致性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评价成果,医保部门作为购买方,对物美价廉的落实要从粗放式理念指导细化为量价指标评价;
三是如何更好平衡全国和省域医生和患者用药差异性,医生和患者用药受制于疾病谱、经济条件、医学理念、药品市场供给能力等多种区域性因素,省域诉求肯定和全国层面是不一致的,在公平公正前期下,处理好全国和全省两个大局,是下一轮各省调整不得不面临的技术难题。好在春天已至,绿满大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