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1-11 10:30
- 作者:佚名
- 来源:北京日报/健康报
今后,北京市要将推进分级诊疗实施情况及成效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范围,与院长考核、奖惩挂钩。近日,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会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林克庆出席并讲话。
分级诊疗制度,以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为基本特征,最能体现医改基本原则的制度要求。
未来,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必须相应调整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标准,使其能够没有顾虑地调整服务结构,专注于收治疑难复杂疾病。本市将探索实施医联体总额付费制度。据悉,对医联体实行总额付费,可以推动医院下沉资源、下转病人,开展日间手术,加强预防保健工作,最终不仅有利于控制医药费用,也有助于促进全民健康。
林克庆要求,各区要深刻认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深化医改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首要任务切实抓好;同时,除卫生计生部门外,各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协作配合,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各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革创新,勇于突破。
分级诊疗突出医联体作用,会议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该市共建立了53个区域医联体,基本覆盖了北京市的服务人群,初步形成了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
据了解,医联体的工作方式主要表现为开展双向转诊、上级医疗机构定期派出专家到基层出诊查房带教、基层医师到上级医院进行专业培训及免费进修、基层预约大医院专家号源、远程会诊等信息化建设、推进检查结果互认等,并突出了4类慢病管理内容、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考核绩效等工作。
在医联体管理结构上,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该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上级区属医院及公共卫生机构实现了管理一体化、基本医疗一体化和公共卫生一体化的紧密联合;医院和社区中心同一法人,中心主任为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实现了人才与资源的共享;上级主管区属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负责全科医学研究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对接和统筹,诊疗和操作的统一,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区属医院调配专家到社区出诊、开展带教,并参与全科团队工作和签约患者会诊;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等资源共享、统筹管理。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构建以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前3季度,16个区共53个医联体内上转患者共222436人次,是2015年的2.57倍,医联体内下转患者40352人次;下级医院医师到大医院进修1776人,派出专家38846人次;全市建立3587个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累计签约359.1万户、727.2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达到33.5%,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为75%。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