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汇总】2016公开课嘉宾&观点
【汇总】2016公开课嘉宾&观点
  • 2016-12-27 16:53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导语:2016年,中国数字医疗网开设的【公开课】获得了热烈的反响,由医疗行业专家做客公开课,分享独到见解。2017年,我们将继续前进,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主题分享和相关问题解答。


专家:高轶,沈阳军区总医院信息科高级工程师;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军卫生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标准专委会副主委;第九届沈阳军区卫生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自2001年起从事医院医保系统研发工作,并参与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至今。近些年,主要协助各级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完成新业务系统论证、方案设计及测试工作。

观点:高轶认为医院端的医保接口集成平台建设很有必要:将各种医保接口及医保功能统一管理起来完成数据传输消息传递,对账发布的功能。现在医保接口嵌入到医院的各个领域,不单纯地表现在挂号、登记、结算这几个部分,自助机、“互联网+”应用等等环节都需要医保系统的知识。

 

专家:吴恒,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199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管理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卫生信息学会理事。

观点:打造良好的信息化生态要做好两件事儿“顶天”“立地”。

“顶天”是指成立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并保证其发挥作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要定期召开会议,对全院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安排和部署,评价信息化项目的可行性和优先级,对信息化项目进行整体管理和监督,建立这样的监督机制可以借鉴科研课题的管理方式来进行。医院的所有信息化需求都需先报信息部门初审,然后交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进行现场评议,领导小组会根据评议结果和项目上线前制定的实施方案,按照时间点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

“立地”是指在全院范围内培养兼职信息员,让他们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配合信息部门进行工作,提高使用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扩大信息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刚

观点:宣武医院在电子病历建设体系中建立了医生质控、科室质控、病案室终末质控及医务处质控监管四部分。梁志刚介绍到,医生质控主要是对医生在进行病历书写的过程中,业务系统会对他进行一些具有提示方面的帮助。同时,根据针对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系统对医生书写的时限,内容的完整性都有要求,医生在书写完成之后就要进行自查。这样不仅保证医生能够进行一个自我评价,还能有效的提高病历的合格率。宣武医院在进行科室质控的过程中,针对每个科室都配备了一个质控员。质控员对每一份出院病历进行质控的评价,这样保证了病历的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专家:张林,LOINC志愿者、终身荣誉高级会员、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观点: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的术语集有很多,UMLS至少收录了199部术语集,其中包括了各个术语集的不同语种,如SNOMED CT(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Clinical Terms,医学术语系统命名法-临床术语)、ICD(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a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国际疾病分类)、RxNorm (Normalized names for clinical drugs,临床药物命名)、UCUM(Unified Code for Units of Measure,计量单位统一代码)等词表标准。不同的标准适用于不用的领域或用途。

LOINC 与HL7、IHTSDO SNOMED CT、RSNA Radlex、IEEE、临床遗传药理学实施联盟(Clinical Pharmacogenetics Implementation Consortium,CPIC)、标准制定组织章程组织(SDO Charter Organization,SCO)等标准制定组织之间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促进了相关生物医学术语标准的协调统一。

LOINC属于先组配型术语集,术语的语义模型是用“成分”、“属性”、“时间”、“体系”、“精度”和“方法”这六个核心概念轴搭建起来的。

专家:程正义,某上市公司任医疗卫生解决方案总监

观点:基于新的医疗服务理念,目前也涌现出一批新的服务形式,包括医疗物联网,移动健康,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远程医疗通过远程交互的方式,能够让一些专家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一些医疗的诊断和咨询,帮助基层分支医疗机构提供诊疗能力;移动医疗则依托移动的技术和手段,让医护人员摆脱传统信息化系统中的场所束缚,开展医疗服务,实现信息化全流程的覆盖;移动健康依托可穿戴设备等移动技术手段,面向院外的人群提供健康服务;医疗物联网是整个医疗领域的网络互联。不断拓展的医疗服务模式,在为医院及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提升医生的价值,为医生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公开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