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天津:2020年医疗卫生服务将形成“多中心”格局
天津:2020年医疗卫生服务将形成“多中心”格局
  • 2016-12-14 14:26
  • 作者:佚名
  • 来源:天津日报

为进一步优化本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最新印发的《天津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本市将建立起以5个医学中心为龙头,9个区域医疗中心、9个专科诊疗中心和12个外围区综合医院(中医院)为主体、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以社会办医为补充,公立和非公立医院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拥有病床5.2张,其中公立医院控制在3.3张/千人,社会办医床位达到1.1张/千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基层床位数达到0.8张,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2至3人,使全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健康权益得到保障。

“双聚、双拓、多中心”格局

按照本市城市空间总体布局规划,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在总体空间布局上规划为“双聚、双拓、多中心”格局。即:保持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医疗卫生资源优势,规划成为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集聚区;在静海团泊新城依托健康产业园,在宝坻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资源,规划建设医疗卫生资源的拓展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首都医疗资源的集中承接地和天津主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外拓展的空间;在外围区的城区和新城分别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城乡建设规划的具体定位,建立医疗卫生服务区域中心,拓展带动本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形成外围多中心服务网络。

二级综合医院或整体转型

本市将在市级大医院规划建设医大总医院、一中心医院、中医一附院、人民医院、三中心医院5个市级医学中心,作为全市医疗卫生服务综合实力的代表,对外辐射和影响,对内吸纳和聚集优势资源;规划建设医大二院、中研附院、天津医院、中医二附院、南开医院、四中心医院、五中心医院、医大总医院空港医院、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9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均衡分布在主城区和滨海新区,作为本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带动本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形成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规划建设儿童医院、肿瘤医院、胸科医院、环湖医院、中心妇产科医院、眼科医院、口腔医院、安定医院和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9个市级专科诊疗中心,突出疾病诊疗专业特色,形成学科发展比较优势,保持本市医疗卫生服务专科特色和优势。中心城区二级综合医院可以通过突出康复、护理等功能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相应特色的综合医院,或者直接整体转型为康复、护理等相关专科医院。

全市医院床人比将达1:1.65

医院人员配置将以床位配置为基点,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为重点,以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和医师标准工作量为依据,按照医院级别与功能任务的需要确定床位与人员配比,承担临床教学、带教实习、支援基层、援外医疗、应急救援、医学科研等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适当增加人员配置,结合服务人口、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合理确定医护人员比例;适当配置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到2020年,全市医院床人比达到1:1.65,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医护比达到1:1.25,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未达到床护比标准的,原则上不允许扩大床位规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以上,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乡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层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签约服务关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zz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卫生服务  天津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