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特需价格放开将进一步挤压民营医疗
特需价格放开将进一步挤压民营医疗
  • 2016-11-28 10:37
  • 作者:佚名
  • 来源:村夫日记

长期以来,特需服务一直是公立医院尤其是优质公立医院非常稳定的业务。由于拥有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人才,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是较多没有特殊关系的中上阶层的就医首选。但由于长期的价格管制和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要求,这块业务在公立医院的发展规模一直是受限的。正是由于价格管制和规模管制,也给了民营医疗一定的发展空间,能够通过给出较高的价格来延揽一部分名医前往。但随着医改的推进,这一市场正面临转折。

随着医改对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的取消,医疗服务价格的上升就成为弥补药品销售收入减少的必要措施,而特需服务也正好落在弥补的措施之中。比如,北京就将在2017年全面放开公立医院的特需价格。药品零加成之后,公立医院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收入不下滑,但由于以药养医的运营模式对于药品的依赖过大,即使大幅度上调各类服务价格仍很难在短期内补足缺口。

由于特需服务属于高价值高现金流的模式,不受医保这一核心支付方影响,而且近年来需求日益旺盛,公立医院对于取消其管制的呼声一直很高。不过,虽然价格放开容易,但规模控制仍然是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与公立医院本身的公益属性有关。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对外发布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指出,严格控制特需医疗服务规模,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因此,政策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业务来弥补目前的公立医院的收入缺口,但同时又严格控制其规模,以防止公立医疗服务过于逐利而引发公益性缺失。

但这一政策很容易被急于寻求收入的公立医院来拆解,也将在事实上对民营医院和所谓的医生集团形成巨大的挤压。

随着特需服务的价格放开,公立医院将加大对特需业务的倾斜,有着优质医生资源的医院将尤为明显。由于名医的稀缺性,即使价格上涨也不会引发需方的减退,而且,与其让医生到外面多点执业为民营医疗机构创造收益,不如尽量将这些大牌医生留在院内,为自己医院多增加收入。这意味着医生未来的流动将趋弱。对医生来说,一方面是医院的行政要求,另一方面,既然在自己医院也能获得高额收益,为什么还要到外面行医。因此,特需价格的放开将对依赖名医资源的民营医院和完全依靠体制内医生的医生集团形成很大的冲击。

不过,10%的规模限制仍在,这使得公立医院无法将其完全规模化。但规避的方法并不难获取,之前的院中院和院旁院,现在的PPP模式都是很好的做大特需业务的方法,尤其以PPP模式最为理想。比起之前的院中院和院旁院,PPP模式下公立医院在其中获取的收益远超之前的模式,也给了医院更大的动力来拓宽PPP业务。当然,参与其中的社会资本确实能从中获取收益,但如果无法获取这样的合作机会,大部分民营资本都将面临比之前更为困难的局面。因为除了开发自身的特需业务以外,公立医院的优质资源将更多的倾斜在PPP模式的新建医院上,不会容许医生再私自前往其他民营医疗机构服务。而对于体制内医生集团来说,由于公立医院将日益不能容忍医生在没有利益合作的其他医疗机构执业,如果不能为公立医院导流,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景将日趋削弱。

总体而言,在短期内,尤其在未来的2-3年,大部分民营医疗的发展将更为艰难,整个市场将向能获取优质公立医疗资源的机构倾斜。因此,民营医疗机构的从业者必须转换思路,真正扎实的去发展自身的特色,而非总是希望在相同的领域与公立医院去竞争。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zz TEL:(010)68476606】

标签:特需服务  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