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分级诊疗落地缓解大医院门诊压力
分级诊疗落地缓解大医院门诊压力
  • 2016-10-14 14:52
  • 作者:佚名
  • 来源:经济参考报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依赖常见病、多发病的三级医院业务量或将减少。业内人士认为,大型医院在应对改革带来的影响和收治的患者群结构的变化时,互联网+医疗服务大有用武之地。

分级诊疗试点全面展开

我国分级诊疗试点正在全面展开,根据卫计委此前发布的通知,北京市等4个直辖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266个地级市进行分级诊疗试点。根据近日举行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确定的医改工作思路,分级诊疗成为本轮医改的第一要务和重中之重。

分级诊疗一般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模式,让一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分流在基层医院,从而提高优质稀缺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大医院的非重点专科,特别是一些内科科室,患者数量下降比例很大,使大医院面临生存压力,据称,全国某知名三甲医院一内科科室患者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四分之一。

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认为,构建分级诊疗,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在基层首诊中,老百姓愿意不愿意去?基层能不能接得住?双向转诊中,现在从下对上转不难,但从上怎么转下来?大医院愿意不愿意放?放下去对大医院有何好处?

根据目前确定的改革方向,今年将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院长张阳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分级诊疗是根据国情和老百姓看病难的现状制定的方案,要打造一个有序的就医环境,小病在小的地方看,大病可以分级转诊。这对我们有一定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创建于2004年,由国内知名神经医学专家参与创建,是以治疗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癫痫、脊髓疾病、小儿颅脑疾病、疼痛疾病为主的股份制神经专科医院。据了解,三博脑科作为神经外科为主的高端技术服务的医院,患者有92%都是来自北京以外的地区,所治疗的病种基本都是大病范围。

“病人可能会减少,这对我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张阳表示,“如果大病都要在当地治疗,会有很多病人因政策的限制无法到三博来治疗。我们必须紧跟国家的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加强稳固专业人才队伍、组建医联体、对口支援等,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用高端技术服务普通百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认为,分级诊疗对大医院来说就像温水煮青蛙,这些百年老店要受到冲击,只是医生还不知道。未来,大医院门诊量会降低,收入会减少。

“互联网+优质医疗资源”应对

事实上,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会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在此过程中,大型医院应该如何从技术和模式上分流病人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社区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初诊,对患者的病情做出了初步判断,遇到像脑肿瘤这样的大病患者,社区医院是无法承担和完成手术的,还是要将病人转诊到有服务能力的大医院。” 张阳认为,社区的转诊建议会对老百姓起到关键作用:“得了什么病到底去哪个医院治疗更好,社区医院要负责为患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因此,让更多的社区医院了解我们,了解我们医院的专长和技术以及服务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患者成功转诊很有帮助。”

张阳认为,大型医院在医疗水平和服务上必须走高端路线,集中诊治疑难杂症。“别人不能看的病,我可以看;别人不能诊断的,我可以诊断;别人不能化验出来的,我可以化验出来,让医院的含金量进一步提高”。同时,三甲医院要做医学研究的领头羊,从医学研究上转化出更多的生产力。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长熊利泽认为,大医院应是疑难重症的救治中心、科学研究及学术中心,是医护人才的培训中心,国家的重要战略卫生力量。推进分级诊疗势在必行。大型医院如何面对分级诊疗?首先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要提升服务价格;第二是成立医疗集团;第三就是建设虚拟医院,使用虚拟的病床对出院的慢性疾病患者进行指导等。

陈尔真认为,应对分级诊疗,医院要有对策。首先应关注医疗工作的含金量和医院运行效率,实现由经验型、粗放型管理向科学型和精细化管理转变。其次,大医院要打造相对紧密型的医联体,带动基层医院技术水平的提升;第三,加强与县级医院的合作,加大对口支援力度;第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医护人员的从业感受。

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对记者表示,大医院门诊当中有百分之六七十并不需要到大医院来看,有一部分人通过互联网问诊或者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减少一部分盲目到三甲医院看病的患者。此外,到三甲医院复诊的人次超过60%,通过互联网又可以截留相当一部分。这不仅仅是帮老百姓节省了成本,也帮医生节省了大量的成本,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为需要他们的患者服务。

此外,张阳认为,“互联网+优质医疗资源”大有用武之地。优质医疗资源指的是优质的技术、权威的方案(知识经验)、高端医疗领域人才。那么如何真正实现“下沉”?据了解,依托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三博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医疗的闭环服务模式:多渠道远程服务、实时网络医院、互联网社群矩阵,从而打破传统的单一就医流程,实现了互联网覆盖区域内患者零距离、低费用、高质量就医;系统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民营医院迎来发展契机

本轮新医改启动以来,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多次发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并积极推动创造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公平发展环境。市场层面的各方都已经明显感受到国家在社会办医领域的鼓励态度和明朗趋势,中信、华润、北大、复星等都在社会办医以及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方面表现抢眼。包括外资医疗机构、投资机构,也都在寻求拓展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机会。

张阳认为,近年来,国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了准入,拓宽了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以后将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医疗机构兴起,对三博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和残酷,但是社资办医的兴起也会让老百姓越来越认识到就医的选择性更大,打破以前就医必须到三甲公立医院的传统观念,把医疗服务质量放在首要考虑,不再区分公立和民营性质。”

“我想,在未来十年,我们计划发展10家到15家这样的医院,床位规模差不多能达到4000张到5000张的规模,仍然坚持技术的高精尖。”张阳说,“我有两个观点,一个是高端技术服务大众,为普通百姓解决问题,一个是高端技术创造价值,让医生、医院获得认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shichenlu TEL:(010)68476606】

标签:分级诊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