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互联网+医疗健康”四大建设模式和六大应用模型
“互联网+医疗健康”四大建设模式和六大应用模型
  • 2016-08-04 14:43
  • 作者:孙杨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四川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和第二批医改试点省,以家庭远程医疗作为突破口,强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改革工作。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示,将四川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列入四川医改三项试点之一。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提出相应要求,四川在分级诊疗、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方面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所以,关于四川省如何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改革工作,四川省卫生计生信息中心网络医疗管理部部长毛云鹏介绍了四川全力推进医疗改革创新示范应用的落地和执行。

国家医疗信息化战略部署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国家大数据战略。

四川省卫生计生信息中心网络医疗管理部部长毛云鹏

国家卫计委也已全面启动“十三五”《健康中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以及大健康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期,互联网健康服务将率先受益。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

对于人口健康信息化,毛云鹏指出“五点重要意义”,其一,是国家信息化战略落地的重点内容;其二,是深化医改和服务群众的有力支撑;其三,是健康政策和全面监管的基础保障;其四,是模式转变和现代治理的重要途径;其五,实创新驱动和新经济增长的潜力领域。而且关于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规划已实现三阶段飞跃,从2003年以前的起步阶段,实现了以医院挂号和收费规范化、工作流程电子化为主。到2003-2009年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阶段,逐步建立卫生应急指挥、卫生统计等纵向业务信息系统。再到09年以后信息化全面快速发展期,探索建立区域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大力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国家和省级全员人口库基本覆盖13亿人口。

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化顶层设计发展战略

可见,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健康医疗服务模式转变的新动力,成为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途径,成为培育智慧健康服务新业态的新机遇。发展给予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引导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鼓励有机质的医学检验机构联合我们的企业来发展大数据的等健康服务模式。

目前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传统医疗信息化逐步发展为从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向智慧医疗转变的过程。通过“云大物移”为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提供技术支撑。毛云鹏从“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和“家庭远程医疗创新性探索”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何谓“互联网+医疗健康”?毛云鹏解释,“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通讯(移动)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他还表示,通过新技术依托我们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医疗健康服务的生态圈。四川省正在探索的服务模式包含:互联网+慢病管理(构建持续监测体系,提升慢性病防控能力)、互联网+分级诊疗(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互联网+医养服务模式(构建持续监测体系,提升慢性病防控能力)、互联网+医药服务(支撑医药产业发展,打造闭环服务)等。

毛云鹏还分别阐述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建设模式和应用模式。其中建设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医院需求、委托承建;企业自建、租赁外卖;医企共建、利益分担。应用模式包含在线与离线相结合;近端与远端相结合;实体与虚体相结合;自助与辅助相结合。并且结合国内外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情况,将各类服务分为六种类型:

一、健康管理与康复类;服务内容:健康咨询、自我健康管理、轻问诊、慢病管理、院外随诊、院后康复。主要目标群体:患者/健康人群。

二、辅助诊疗类;服务内容:医生工具、远程监护。主要目标群体:医生、医院。

三、提高效率类;服务内容:预约挂号、分诊导诊、诊间支付、报告查询。主要目标群体:患者/健康人群、医生、医院。

四、网络诊疗类;服务内容:远程会诊、在线诊疗。主要目标群体:患者/健康人群、医生。

五、分析决策类;服务内容:政府监管、医保控费。主要目标群体:行政监管部门、药企、科研企业。

六、医疗服务支撑类;服务内容:医药电商、医疗保险。主要目标群体:医院、药企、险企。

最终,“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医疗资源配置利用更大化,诊疗咨询治疗处置高效化,就医需求健康服务个性化、就医方式就诊途径多样化、就医流程服务机制便捷化。

家庭远程医疗创新性探索

针对远程医疗,四川用“六步走”战略实践远程医疗的探索与部署。

第一步,出台政策。2015年8月,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家庭远程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川卫办发【2015】271号文件,此文件指出,对工作目标、原则、步骤、准入等进行了规范,建立了审核备案制度、CA认证制度、患者实名预约制度和患者就诊记录保存制度;确定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首批试点单位,围绕高血压、糖尿病开展网络医疗试点服务。

第二步,成立机构。2015年9月成立“四川省家庭远程医疗管理指导中心”、“四川省家庭远程医疗华西技术指导中心”和“四川省家庭远程医疗省医院技术指导中心”。

第三步,召开大会。去年11月,成功召开了四川省首届“互联网+健康服务”创新创业大会,会上BAT等知名企业、专家齐聚一堂,达1600余人,高峰论坛、产业峰会、投资峰会、合作洽谈等内容丰富、成果丰硕。与高校、上市企业等签订7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分别授予9个单位为“互联网+健康服务”示范区、创新企业、孵化基地、特色楼宇,为13家本土创业公司引资约4亿元。

第四步,打造平台。“健康四川”是由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监管、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中心主办的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医疗健康服务云平台,通过门户网站、微信订阅号、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医疗信息惠民” 服务。以 “健康四川” 为载体,开展就医导航、预约挂号、在线支付、报告查询、网络预诊、健康管理、大数据挖掘分析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应用服务。

第五步,探索实践。

·慢病管理(四川省人民医院、青羊区模式)——以“健康四川”为载体,省人民医院家庭远程医疗技术指导中心为核心,以青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打造线上线下医患互动模式,面向社区慢病患者开展包括网络咨询、网络预诊以及慢病管理在内的各项服务。

·慢病管理(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社区联动“糖管家”)——依托“健康四川” 平台,构建三级综合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的慢病管理体系。2015年12月8日,省四医院参照台湾模式制定的“慢病管理体系—社区糖尿病管理体系”启动了互联网+慢病管理的项目研究和试点工作,开展“社区糖管家”定制服务。

·妇幼服务(儿童医疗保健)——2015年底,启动了“健康四川”妇幼专区建设工作,全面对接全省近400所二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的机构信息、医生信息、门诊号源、床位使用、检验检查等数据,向妇女儿童提供便捷就医服务。另外,还构建了“家-社区卫生-三甲医院”多级联动的儿科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模式,面向儿童提供上门儿保、社区门诊等多种多样的线下服务。

·大数据分析(重点科室病人流向图)——以儿科为例,对比儿科病人动态流向图和儿科医疗资源分布热力图,反应出全省儿科病人主要向成都集中,少部向病人所在地周边的泸州、绵阳、南充等儿科医疗资源丰富地集中。以XX州为例,儿科病人到成都就医的达到全州儿科病人的30.9%,且其中的52.5%集中在成都市内的三级医院。

第六步,提质增效。全省21个市州成立家庭远程医疗管理指导分中心。汇集全省30余家二级以上大型综合医院近900名家庭远程医疗试点服务医生信息。增加皮肤病诊治,心理咨询,营养咨询,病理、影像、心电诊断等网络诊疗服务。以“健康四川”作为家庭远程医疗唯一入口,统一制作发放CA数字认证证书,建立健全安全机制,全面推动家庭远程医疗安全、有序、迅速开展。

最终,要搭建整个互联网医疗的生态圈,把相应的所有的产业链上的机构和企业都融入到健康生态圈里面,最后实现多方的共赢。毛云鹏如是说。

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积极贯彻国家和省“互联网+”战略部署,推进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服务新模式,实现医疗服务智能化、行政管理精准化、健康服务个性化,推动全省卫生计生信息化水平实现较大跨越。

实现路径是全力实施信息化领跑战略,推动医疗服务、医疗技术与信息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建成全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通过加快推进搭建专业完备的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积极打造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分级诊疗体系,努力建设全人群健康大数据中心推动精准医疗,贯彻落实“互联网+”行动构建全新健康服务模式,关注生命全程,建立互联网家庭医疗体系,以群众健康为中心,提供医防一体、服务到家的“零距离”健康服务。

(本文根据“现代医院数字化建设新趋势-西部医院信息化建设经验分享”主题沙龙上演讲速记归纳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  医疗健康  互联网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