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8-03 15:35
- 作者:佚名
- 来源:人民日报
在偏远落后、交通不便的西部省份,老百姓更需要本地有好医生、好医院。可喜的是,在甘肃,随着甘肃城乡居民分级诊疗全面推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门口就医。
据统计,甘肃省医师支援基层人数从最初1755人增加到9716人;分级诊疗病种病人下沉明显,其中二级医疗机构新农合患者住院病人构成由2014年的60.17%下降到2015年的57.12%。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介绍,甘肃已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再转诊”和“资金下沉、专家下沉、病人下沉”的目标,新的就医秩序趋于合理。
远程医疗,病人可在家门口治病
“生病了,还是去省城做检查,更放心。”直到两个月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喀尔钦乡的安主曼还坚持这个观点。年近六旬的安主曼已经咳嗽了一周,可就是找不到病因,眼见病情愈发严重,她决定去几百公里外的兰州“找专家治病”。
动身前,事情有了转机。在卓尼县人民医院,安主曼在医生的指导帮助下,打开了甘肃省互联网医院官网,向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及上海的医疗专家发起了三方远程会诊。
这家互联网医院,是由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微医集团合作共建,2016年4月正式上线运营,是西北地区首家省级互联网医院。两条光纤,一个摄像头,一台电脑,将远隔千里的医院相连接。通过上传的医学影像和病人信息,基层医院的医生通过网络就可以与省会城市的一流专家“面对面”会诊,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甘肃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数据显示,近年来,甘肃省远程会诊年均人次由868例上升至4351例。“‘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实现了省、市、县、乡甚至村等各级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连接,打通了医、药及医疗保险多级系统。”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米登海看来,病人并非迷信大医院,而是追求好医生,因此必须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老百姓才愿意在家门口看病。
多点执业,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除了远程诊疗,老百姓在家门口还能遇到多点执业的专家坐诊。
近几日,因为省城医疗专家们的到来,甘南州妇幼保健院各科室门外都排起了队。“来到甘南州妇幼保健院,我们的任务除了坐诊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手把手’带教培训。”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青步履匆匆,一场妇科急危重症示范性教学查房即将开始。
在刘青看来,只有将成熟的医疗临床经验分享和传授给基层的医护人员,将更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医院建设经验等传授给基层医疗单位,在规范基层医院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基层医疗机构才接得住转诊下来的患者。
由于自然条件艰苦,经济欠发达,甘肃的许多地区基本医疗水平相对滞后。为了补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短板,甘肃省制定《甘肃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甘肃省多点执业医师下基层服务考核及补偿实施意见》,确保医师下基层能得到比原单位更多收入,调动工作积极性。
2016年起,甘肃省计划投入1.8亿元,帮助86个县医院重点加强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急需关键薄弱学科建设。
“让群众安心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分级诊疗制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刘维忠说。
新农合报销引导,试点免费体检和健康指导
甘肃省卫计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三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从97.13%降低到90.1%,下降7.03个百分点。县外就诊率从2014年的22.37%下降到2015年的19.03%,下降了3.34个百分点。分级诊疗对医疗资源优化分配的作用正在不断释放出来,这离不开新农合报销制度的引导,以及健康促进模式的推广。
据介绍,甘肃通过制定新农合住院患者分级诊疗病种报销政策,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在畅通上下转诊通道的前提下,对于病情简单、无复杂并发症的情况,分级诊疗病种患者直接到省市级大医院就医的,新农合资金原则上不予报销;患者执意要求转诊并按规定办理了转诊手续的,2016年按照20%的比例报销,2017年后不予报销。
如果基层医疗机构发生推诿、拒收病人的行为呢?“医保管理机构按一定额度扣减医疗机构垫付的新农合补偿资金,县级医疗机构每外转一例病人扣减1000元,乡镇卫生院每外转一例病人扣减300元。”甘肃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也是要倒逼基层医疗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甘肃从“减少病人”的角度下功夫,自去年开展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大力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强化疾病调查和预防干预,让群众尽可能少花钱,从根本上缓解各级公立医院看病压力,更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展开。”刘维忠说。
去年6月以来,甘肃省42个试点县110多万群众享受了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乡镇卫生计生办牵头协调,在各村成立以计生包村干部为组长,村医、计生专干为健康管理员的健康管理小组,根据村民体检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合理分流患病人群,并进行就医分诊工作。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