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互联网+模式引入120 成功突破急救“瓶颈”
互联网+模式引入120 成功突破急救“瓶颈”
  • 2016-06-29 16:34
  • 作者:佚名
  • 来源:武汉晚报

 “互联网+”移动医疗已经成为推动医改的重要手段。今年上半年,武汉市第一医院将“互联网+移动医疗”模式引入120急救,全力打造急性脑卒中、急性创伤、急性胸痛、急诊产科四大“急救绿色通道”;与市急救中心、硚口区急救站合作,利用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传输,成功搭建全省首家120院前急救一体化模式。

昨天,该院副院长陈国华透露,截至目前,已有30余例脑卒中患者,及时成功“拉栓”,术后恢复正常比例高达50%,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他坦言,如此高的救治率,得益于患者及家属及时选择了最正确的求救方式,医生在最短时间内采取了最恰当的处理方式。其中,最关键的是“120急救一体化”院前院内无缝对接。

实时对讲 提前制定抢救计划

急性脑卒中

69岁的刘婆婆患有多年颈椎病,上周四她突然头晕恶心呕吐,家人以为她颈椎病复发了,并没有太在意。2小时后,刘婆婆连话都说不清了,儿子这才意识到出了大事,赶紧拨打120把她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

“整个过程就像拍电视剧一样。”儿子毛先生告诉记者,上了急救车后,医生们立即连上一个ipad式样的设备开始检查,“脑卒中,左侧完全瘫痪,无法言语,并伴有心脏房颤……”对讲机里,医生将检查结果一一详细告知医院。“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老太太有房颤。”

市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刘文华接到病情后,立即着手制定抢救计划,各项急救措施提前准备就绪。载着刘太婆的救护车一到医院,立即通过“绿色通道”被送入CT室。右侧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刘文华马上启动“拉栓”手术,植入支架,仅用45分钟堵塞的血管就被打通。第二天一早,刘太婆自己吃了一大碗热干面。

“脑卒中发病突然,病情险恶。八成以上的脑卒中都是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梗死。及时静脉溶栓,打通堵塞的血管,可显著减少病人致残率和死亡率。”刘文华透露,国外试验早已证明,如果能在发病后3个小时的“黄金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100个人中有33个人可以完全恢复正常,64人一定程度恢复,只有3个人“拦不住”。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我国仅有16%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被送到医院,其中只有1.3%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送医后要挂号、找医生诊断、等候检查等,大量时间被耽搁。“中风抢救,时间就是生命。”刘文华主任解释,处于时间窗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急诊医生5分钟之内就能接诊处置,半小时内完成化验和检查,符合溶栓条件的,60分钟之内就可以给予溶栓治疗,不符合的患者马上就可以改行“拉栓”手术,大大提高了脑卒中术后康复的几率。

远程指导 为后期康复创造机会

急性创伤

“呜呜呜”一阵阵急救鸣笛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从西马路开往市一医院的急救车上,躺着一名浑身是血的年轻女孩,她刚不慎从4楼失足跌落。

女孩名叫杜萍,25岁,全身多发骨折,呼吸心跳一度接近消失。急救人员对她进行了电击抢救后,通过视频连接,市一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夏平大致推断是双下肢多发骨折合并骨盆骨折,视频里他指导急救人员为杜萍进行骨盆和下肢固定后冰敷,以减少骨盆出血。

考虑到高处坠落往往合并肝胆脾胰等内脏损伤,夏平迅速召集ICU、普外科、肝胆外科等多科专家准备会诊和参与抢救。急救车抵达后,经进一步检查证实了他之前的诊断。手术后,通过数月的康复训练,杜萍奇迹般康复。

夏平告诉武汉晚报记者,车祸、高处跌落等原因造成的骨盆骨折创伤,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骨盆血运丰富,一旦大出血,很快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对现场急救人员进行专业的急救指导,非常重要。”他解释说,能为伤者争取更多宝贵的急救时间,提高生存几率,也为之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一旦伤患进入急救车,车中各抢救措施、每一种用药及处置时间都会被急救医生精准地记录在院前病历中,院内后续的预检分级、抢救室抢救、留观处置、最终转归也与该病历息息相关,整个诊疗过程一气呵成。夏平坦言,从患者上急救车开始即可视为该患者已经进入院内急诊,将院内急救完整地延伸至院前急救,大大节约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调阅资料 及时“打孔”救命

急性胸痛

“我太看中孩子成绩了,多亏了医生及时手术,不然我要后悔一辈子。” 说起2个月前惊险的一幕,高三女生林婷(化名)的妈妈止不住地落泪。

林婷早晨一起床感觉胸口疼痛难忍,赶到医院拍片是气胸,右肺被压缩一大半,医生当即要求马上住院。之前得过气胸,上次保守治疗效果还不错,林妈妈想到当天有场考试非常重要,坚持要女儿先完成考试。考完后,林婷心慌胸闷,喘不过气,林妈妈吓得赶紧叫来120。

急救人员检查发现,林婷心跳每分钟110次,血压不停下降,病情十分危急,赶紧电话连线市一医院普胸血管外科。该科学科带头人尹杰接到电话后,通过系统调阅林婷既往就诊资料。“通过初步检查,可能是血气胸。”听到电话传来的初诊结果,尹杰推断是气胸复发,破口与胸壁粘连处可能有血管撕裂,随时有失血性休克风险,他立即召集手术小组待命。林婷被送达医院后,立即被推入检查室。之前猜测被证实,由于气胸破口处血管撕裂出血量较大,须马上手术。待命的手术小组展开抢救,从胸腔中吸出积血近千毫升。经及时治疗,林婷转危为安。

“血气胸相当危险。”尹杰心有余悸地说,幸亏当时对讲连线,在急救车到达前,已初步作出诊断,才为后来迅速“打孔”微创止血,抢救林婷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和手术机会。

车载视频 专家远程“保”胎

急诊产科

家住万松园路的小孙,怀孕后一直没有按时产检。5月的最后一次产检提示臀位,脐带绕颈2周。上周三上午,小孙在家羊水破了,她以为是尿漏了,并没在意。下午3点,她开始腹痛,一直拖到晚上11点半,她才拨打120。

急救车上,胎音100次/分,急救人员迅速通过对讲和视频设备接通武汉市第一医院妇产科。对着视频,撩开急救被褥的瞬间,连线两边的医护人员都吃了一惊:宫口已开,毛毛脚都掉出来了。

情况危急!妇产科学科带头人贺漪迅速指导车上急救护士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将毛毛脚还纳至阴道内,再堵住阴道口。她通过视频一边观察产妇情况,一边通过对讲机不停地安抚产妇情绪,让产妇跟着她的指令节奏呼吸。

医院启动产科绿色通道,5分钟后急救车抵达医院,产妇被直接送入手术室,15分钟后,一名6斤重男婴顺利出生。

贺漪介绍,足先露在臀位中属于较危险的类型。当时宫口已开4厘米,胎心偏慢,胎儿足先露,胎儿很容易发生宫内窒息。与急救人员及时连线沟通,指导急救护士堵住阴道,帮助产妇冷静放松下来,为母子安全分娩赢得了宝贵时间。

贺漪无奈地说,产科门诊时常会碰到马虎妈妈,毛毛都快出来了自己还不知道。急救车上配备了视频可视化设备后,产科医生能对产妇状态初步观察,配合车上急救人员的对讲描述,基本上能掌握产妇当前情况,一方面可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院内能提前启动紧急预案,大大提升了紧急生产的安全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  移动医疗  急救120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