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6-21 10:37
- 作者:佚名
- 来源:宁波日报
得病了,去哪家医院好,该找哪位专家看病?绝大多数居民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惑。
宁波市鄞州区的居民有一项优于其他地方的福利———他们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不但有社区医生给他们“解惑”,还能帮助居民预约大医院的检查、专家门诊和住院,还可以承接下转病人的康复随访。这简直称得上是“一条龙”的医疗保健服务。
这得益于鄞州区今年初试点推行的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遇到基层医院无法诊治的患者,基层医生可以通过此平台转诊到区内三家大型医院或同级医院的特色专科。区域内各家医院可供预约的床位数量、门诊专家号、可检测CT、核磁共振等项目、手术情况,通过平台一目了然,而且优先保证转诊患者使用。
“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这是未来的诊疗趋势,在新的医疗体系中,鄞州区基层医生将成为医疗资源调配者,引导患者有序就医,逐步构建起分级诊疗模式,让现有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转”起来,居民看病不再盲目
张伦今年65岁,家住鄞州石碶。今年1月中旬,他忽然感觉胸闷,伴有咳嗽,坚持了5天,症状不见好转,1月19日上午,他到家附近的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经检查,他被确诊为肺气肿、心动过速。接诊的许静刚医生告诉他,这种情况必须尽快住院治疗,否则随时有呼吸衰竭的危险。张伦听完慌了,这样的毛病该去哪家医院,找哪位专家?
“鄞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春明”,许静刚为他推荐,10时49分,通过鄞州区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提交了转诊申请,11时刚过,张伦收到了鄞州人民医院通知办理住院手续的消息,12时11分,许静刚一端的电脑屏幕显示,张伦已经入院。
从今年年初至5月底,鄞州区通过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转诊住院患者173人,预约CT、核磁共振、胃镜检查268人。
鄞州区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是该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去年4月,鄞州区与杭州江干区、绍兴市、长兴县和三门县共同成为浙江省全科医生签约和分级诊疗信息化试点城区后,起草了《鄞州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全科签约和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并在今年年初正式试运行。
鄞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调研员陆国咪介绍,建设该平台主要为了促进全区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和居民就诊的合理分流,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让老百姓找对医生、看对病。”陆国咪说,大多数患者并不知道什么病该到哪个医院的哪个科室,但基层医生接受过专业培训,自己能治疗的病就为患者诊治,治不了的可以给患者推荐适合的医院及专家。
电子病历让医生看病更方便准确
鄞州区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后,受益的除了该区居民,还有医生们。
李滨是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外科医生,他说,平台试运行后,自己的业务水平明显提高了。
“以前遇到疑难杂症患者,要么把大医院的专家请来,要么把患者介绍过去,但都是断续的,很难了解到整个治疗过程,现在通过平台转诊到上级医院后,可以在电脑上持续关注病人的治疗信息,包括先进的治疗理念、诊断用药,这对我帮助很大,学习了这类型疾病的处理方式,遇到不懂的问题,还可以电话请教这位医生”。
另外,伴随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鄞州区全面推广电子病历,不久将实现全区全覆盖,这种做法目前在全国也不多见。
鄞州区卫计局党委委员朱宇介绍,电子病历主要是为了实现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它记载着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体格检查、检查检验结果、诊断用药等信息。“患者在转诊时,医生打开他的电子病历,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看病更方便、准确,”朱宇介绍,“为了保证电子病历的完整性,我们对医生填写电子病历也有严格管控,如规定的几大要素选项没有填写的话,提交时会跳出提醒,无法诊毕。对医生填写得是否认真,也有计算机辅助加人工的抽查考核。”
电子病历的推行,打破了医生门诊时边问诊边手写病历的传统方式,所有内容通过设定好的模板进行选择。鄞州区卫计局曾做过试验,医生熟练使用电子病历后,比手写病历节省了约50%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与患者更多地互动沟通。
李滨说,他所在的卫生服务中心每一层都有一台供患者使用的电子病历打印机,打印出的电子病历所有信息清楚明了,还有相关疾病的告知,医生变得更专业,也为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打通“信息孤岛”,重新整合医疗资源
55岁的李赛花是石碶街道的一位居民,3年前因胃癌做过手术,前几天,要到鄞州二院住院复查。
李赛花来到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通过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帮她查看了鄞州二院的床位情况,提出住院申请,十多分钟后,李赛花收到了一条短信,通知她第二天上午带着有效证件办理住院手续。她说,这可比以前方便多了,不需要一大早去排队而且还得等有床位后再次办理手续。
打开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医生的电脑,可以看到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上,区域内各家医院可供预约的床位数量、门诊专家号、可检测CT、磁共振等项目、手术情况等医疗资源情况,清晰明了。
陆国咪说,“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这话说了很多年,实际操作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家医院没有实现数据交换。这次鄞州能成为试点城区,主要是因为我们原有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发挥作用,这个平台把区域内所有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都融合了,相互之间可以分享数据,打破了“信息孤岛”,所以才做到了如今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上医疗资源清晰可视。
宁波市乃至全省其他地方的分级诊疗多是依靠医联体,基层医院只能选择一家对应的上级医院,鄞州区打破了这个人为的设定,所有基层医院都可转诊到鄞州人民医院、鄞州二院和明州医院等区域内三家大医院,也可以转诊到同级医院的特色专科,确保转诊患者能根据自身疾病到相关科室力量强大的医院就诊。
重构以社区医生为主导的诊疗体系
3个多月前,40岁的袁苏萍因慢性膀胱炎到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因为没有手术的设备和技术,她被转诊到鄞州人民医院。术后,她按照约定回到社区医院复查,当初给他手术的陈光耀医生正在此坐诊,就挂号做了膀胱镜术后检查。
这种“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模式是未来的就医趋势。陆国咪介绍,目前鄞州区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流程:社区医生接诊到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通过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联系上级医院,同时上传患者电子病历。上级医院的资源管理负责人接到转诊申请后,必须在5分钟内做出收到回应,同时联系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医生要在30分钟内做出下一步就诊判断,判断该患者是否符合住院或手术条件,并将结果通知基层医生和患者。
朱宇说,目前,大医院的专家们都特别忙,有的专家半天门诊要看上百位患者。其实,只有少部分患者的疾病是需要看专家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同时,又被大量浪费。未来这种利用率高、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将被改变,专家门诊、住院床位等大部分医疗资源要通过基层医生预约、转诊。根据宁波市的目标,两年后将实现50%专家号通过诊间预约形式发放,目前,为了培养医生和患者的习惯,力争优先保证转诊患者所需的专家号。
在未来的诊疗体系中,通过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社区医生将成为医疗资源的调配者。大部分患者的医疗信息是不对称的,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医疗资源,导致病急乱投医。社区医生握有医疗资源,会吸引更多的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建立稳定的契约式关系后,社区医生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将医疗资源再分配,使患者实现有序就医,真正成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同时,也会改善大医院因无序就医而导致的人满为患状态,提高专家资源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