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上海将推广社区养老模式 十三五再建托老所400家
上海将推广社区养老模式 十三五再建托老所400家
  • 2016-06-12 14:41
  • 作者:佚名
  • 来源:劳动报

 养老,一直是上海这个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城市着力解决的民生问题。昨日,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在做客2016“民生访谈”时表示,上海老龄人口已达435万,“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实行“评估”以公平、合理地分配养老资源,同时再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400家、长者社区照护中心50家等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

老人凭照护等级接受服务

据悉,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已有435万,如何让这些老人均衡、合理、公平地分享养老资源一直是上海政府极力探索的问题。

朱勤皓表示,上海自2014年12月开始,在徐汇、闵行、杨浦、普陀和浦东新区先行试点了“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制度。其中,徐汇区在全区开展试点,效果较好。不少老人通过需求评估,确定了照护等级,知道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服务,而且通过公平、公开的轮候系统,享受到了相应的养老服务。

“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制度的推出,给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提供了一条公平、公正的通道。特别是对失智失能,以及高龄重症等老人而言,可以通过统一需求评估,申请相应的养老服务,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时效性。“根据不同的等级接受与之相适应的服务,包括居家养老服务、高龄老人照护服务,以及老年护理机构的服务,而失智失能的老人通过评估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帮助。”

目前,市政府已经要求,在试点基础上,在全市全面开展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现在,各个区都在积极推进落实,今年年内一定会在全市全面实施。今后,老年人申请基本养老服务,都可以申请评估,然后获得相应的服务。”朱勤皓说。

扶持家门口的“托老所”

除有机构养老以外,朱勤皓说,社区养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老方式,而“嵌入式”养老的模式比较符合上海房屋资源紧张的特点。“我们希望老年人能够在就近、能够在熟悉的社区环境当中颐养天年。”

据悉,嵌入式养老模式,其中一种是长者照护之家,主要收助照护三到四级的老年人提供短期的助养等服务。床位一般在10张到49张。2015年全市试点已经建设了22家。此外,另一种是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托老所”,主要是收助照护等级一到三级的老年人,以及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早上去托老所,晚上回自己家睡。目前,全市有日间照护中心超过了400家。

朱勤皓说,实践证明社区“嵌入式”的养老服务机构,规模比较小、设置灵活,可以充分调动整合社区的资源,因地制宜提供服务,在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照护同时也可以保持他们原有社区的归属感,也符合老年人不离家或者不离社区的传统养老习惯。

朱勤皓表示,政府将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向嵌入式、小规模、多功能方向发展,促进居家、日托、临托、短托等各种服务方式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将再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400家,长者照护之家50家,届时,这两类社区托养机构将实现千家的规模。”

285万老人已办敬老卡

敬老卡发放也一直是备受市民热议的话题。朱勤皓透露,目前已有285万老年人办理了申请手续,完成制卡250万张,发放200多万张,其中约140万张卡已经办理了激活手续。

朱勤皓提示,新的敬老卡是银行卡,根据银行的规定激活一般要由本人去办理,由其他人代为激活涉及到密码等问题,存在资金安全风险。然而考虑到部分老年人行动不变,目前民政、金融等部门采取了一些应急方式,下一步在批量激活趋于平稳时,由各个商业银行将服务延伸到居委会或者是村委会以及一些养老机构,上门提供服务,为老人激活银行卡。

朱勤皓坦言,确实银行人手不太够,一下子285万量比较大,也请市民能够耐心等候。

此外,朱勤皓提醒无法本人激活的老年人不要着急,不激活不影响津贴入卡。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少数老年人没有办理,暂时也没关系,两年之内申请补发,应得的津贴一分不会少。

此外,自6月25日起,老的敬老卡将停止使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社区养老  老龄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