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5-27 11:04
- 作者:王蔚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5月19日,科研人员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高通量、高内涵药物综合研究平台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操作。
5月19日,科研人员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高通量、高内涵药物综合研究平台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操作。
近年来,美国的“精准医疗计划”正在风生水起地开展。目前,我国也正在制定“精准医疗”战略规划,国内将着重研发一批国产新型防治药物和医疗器械,形成一批国内定制、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显著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为克服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手段针对性低、毒副作用明显、药品无效耗费率高等不足,科学家们近年来不断探索更为个性化的精准治疗。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在国内率先将高通量基因测序与高通量药敏检测技术体系相结合,在恶性肿瘤的精准诊断与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实验显示,该技术体系提供的精准治疗方案为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可能。
癌症传统治疗手段面临多重瓶颈
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不正常细胞的持续增殖是绝大多数癌症的基本特征。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这也导致了人类与其斗争了数千年至今还未攻克。
中科院强磁场中心研究员刘青松介绍,目前我国癌症发生率正处于上升期。2015年,我国约有430万例癌症新发病例,281万例癌症死亡。与2012年统计数据相比,分别同比增长二成和三成。
刘青松介绍说,肿瘤具有强烈的异质性。“世界上每个肿瘤都是独特的,同一种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差异可以达到300倍。因此每一个肿瘤都需要一个独特的用药方案,每一个肿瘤在不同的时期也需要不同的用药方案。”他说。
传统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放疗)和化学治疗(化疗)。但遗憾的是,目前绝大多种癌症的治疗还是使用广普药物来治疗,个体针对性低,在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方面遇到了瓶颈。比如目前抗肿瘤药物的平均有效率很低;药物毒副作用明显,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病人死亡;药物费用支出浪费巨大。
“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人类几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业界研究估计,每年全球造成的药物支出浪费约有数千亿美元。在我国,无效医疗耗费也相当惊人。”刘青松说。
精准医疗:“精准”除癌
随着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基因的变异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表现不同的患者之间基因改变存在差异,临床表现相同的患者,其体内基因改变的情况也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基因分子水平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不同患者对临床治疗反应不尽相同。
因此,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根据癌症的基因分子分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药物和用药剂量,是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现代医学研究努力的方向,被业界称为“精准医疗”。它包括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两部分。
刘青松介绍,肿瘤精准医疗相当于“打靶”的过程,“靶标”即为癌细胞中特异的癌变基因或基因组,“子弹”即为治疗中使用的靶向药物和药量。精准诊断就是找出明确的“靶标”,精准治疗就是找准“子弹”。
近年来,美国的“精准医疗计划”正在风生水起地开展。这个计划将加快在基因组层面对疾病的认识,并将最新最好的技术、知识和治疗方法提供给临床医生,使医生能够准确了解病因、针对性用药,避免在治疗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和药物副作用。
目前,我国也正在制定“精准医疗”战略规划,国内将着重研发一批国产新型防治药物和医疗器械,形成一批国内定制、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显著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中科院的突破:初具“精准”能力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相关团队经过多年攻关,建成了以精准诊断为特色的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体系,同时在国内率先自主开发了以精准用药为特色的高通量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体系,从而真正具备了本土化自主二代高通量基因检测,本土化自主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本土化肿瘤治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检测三位一体的精准用药方案咨询指导能力。
通俗地说,基因测序提高了癌症预防和诊断的精准性,而利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针对病人原代癌症细胞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就是为个体肿瘤患者筛选出“精准可用的药”。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专家实现了将两个技术体系结合,使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成为可能。
“在部分癌症治疗领域,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为‘某个肿瘤病人,在病情的哪个阶段,吃什么药,吃多少’提供科学方案的能力。这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效率,降低无效给药造成的资源浪费,延缓病情恶化,提高病人带癌生存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可能性。”刘青松说。
据了解,强磁场科学中心相关研究团队已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105医院等安徽省内知名医院合作试点,为近两百名肿瘤患者(主要为多药耐药、重症、复发癌症患者)提供了精准医疗方案,在控制病情、延缓生命方面效果明显。
该精准医疗项目获得了安徽省、合肥市卫生、科技、发改委等部门支持,目前正进行技术产业化示范推广。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