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4-22 11:34
- 作者:石晨露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面对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的诸多痛点:整体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医院人满为患,对患者来说,看病难、等待时长;医生面临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强度大现状;对于医院来说,三甲医院超负荷运营急需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计虹认为拓展移动应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尤为重要。
智慧医院的建设离不开移动医疗,移动技术具有打破空间限制的优势,“像我们医院每年的门急诊总量达到420万人次,日均接待1.6万人次的患者,移动医疗在医院信息化应用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计虹在内蒙古自治区卫生信息化培训大讲堂上发表的主题演讲上说道。
移动医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数据显示2015年1月-12月用户在移动端的人均阅读次数要远高于PC端,而且使用次数还呈现出高增量迅速增长的趋势。反映出了移动医疗产品具有相当高的用户使用市场,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为解决各方需求,医疗服务由信息化部分转移到移动互联已成为趋势,计虹认为:“以前医院比较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比如基于信息化平台、HIS、CDR、集成平台等系统的整体建设水平。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基于移动或互联网技术贯穿医院各信息系统,形成医疗服务闭环,实现预约服务、随访管理、远程会诊等功能的互联移动化等拓展线上服务,同时利用移动互联大流量、速度快的特点简化线下流程。此外,优化资源配置并且通过连接院内院外生命全周期数据,利用数据对健康管理、医院管理等行智能辅助优化。医生与患者院内院外咨询交流,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缓解医院就诊压力和帮助患者解决‘看病难’问题。”
移动医疗的发展已纳入国家多个发展规划之内,推动“云大物移”应用的发展;其次是在医疗行业的投入逐年增长,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社会原因也迫使移动医疗迅速发展,最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促成了移动医疗的迅速崛起。
移动医疗的服务对象大致分为最大的服务人群即患者、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三类,业务应用的范围分为院内和院外两部分,功能可以分为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办公等等。通过运用不同的移动设备,院内服务延伸到患者床旁,院外延伸至家庭。
在院内依托WiFi无线网络,院外基于互联网,共同组成移动医疗在医院的院前、院中、院后的闭环应用。“从咨询、登记开始,到就诊、检查,再到入院、护理,最后出院、随访的一整个全医疗活动,我觉得应该是闭环的应用设计,达到移动医疗实现的效果。”计虹介绍道:“此外,我觉得更确切的设计理念应该是叫诊前、诊中和诊后。关注患者、院内系统、医生三条主线的服务功能点贯穿整个就诊全流程,通过逐步升级,构建贯穿生命全周期的实景医学(线上答疑)服务体系。”
移动医疗是现有信息系统的延伸,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适配便携式设备,设计定制化系统,切合实际需求。院内移动应用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通过手机微信微官网移动平台,为患者提供移动预约挂号、候诊提醒、报告查询等便民服务;为临床打造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随访和移动护士站;为医技科室提供移动心电、药事管理、镇痛访视;提供给管理人员构建消毒供应追溯、婴儿防盗和移动办公系统。
移动医疗在北医三院的应用
拓展移动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优化流程,改善就医服务。对于患者服务北医三院主推微信平台,计虹认为:“微信平台比较方便,只需要点击关注,不需要下载安装APP。我们医院的服务量很大,不希望患者都滞留在医院,很多诊疗信息都推到微信上,患者在家就可以查阅,医院网站上也可以查阅,报告也可以自助打印。” 截止2015年12月,北医三院微官网各类访问总量达近750万次,通过微信平台完成预约挂号21万于人次(位居全北京第一),应用效果得到一致好评。
此外,移动医疗应用在北医三院包括移动医生工作站、医生移动手机APP、移动随访、手术麻醉远程系统、移动镇痛访视、远程视频系统、移动药事管理、心电移动推车和心电移动平板、消毒供应闭环管理、移动医护工作站、物联网移动应用、“互联网+”应用、微信微官网应用、互联网院中服务、互联网综合服务、九种预约挂号服务等功能。
对于医生,采用移动推车、PAD、BYOD手机的多元化的方式使医师床旁查房时便捷、准确、高效查阅病历,检验、检查报告及各种信息资料。“我们给护士配置了移动推车,主治医师级别及以上的医师都配备了PAD,覆盖了31个科室,可以用来做病历查阅、医嘱查询、报告浏览和手术查阅,并可使用设备的录音、照相、摄像等功能以多媒体方式记录患者病情。同时开发了一个医生使用的移动手机APP,在手机端部署医生工作站,携带方便,医生在院内外随时随地调取患者信息,检查检验报告等临床资料。”计虹介绍道。
移动随访管理目前应用于骨科复查门诊,覆盖8个病种,目前累计随访患者3500余人,随访表单超过1万5千份,信息转录工作量减少50%。
北医三院中心手术室18个术间自2007年进行信息化建设,到2014年增至55个术间,分布在不同的院区与楼宇。手术麻醉系统现在结合远程系统链接各个院区,并通过远程进行交班,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为激增的业务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为了解决手术多地点办公的沟通难题,建立了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可通过视频进行交接班、疑难讨论等,减轻医务人员路途辛苦,提高工作效率。麻醉医师可以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床旁移动镇痛访视,做术后麻醉评估,结构化模板输入自动生成镇痛相应表格。
移动药事系统可以让药师在药架间巡回,完成药品请领、核收和盘点等工作。药品请领工作由平均每日2小时,缩短至1.5小时,效率提高25%。消毒供应闭环管理对供应包的追溯全程,使用与监管。实现医疗器械和无菌物品从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接收到使用的全过程完整记录和多维度准确追溯,提高医院消毒供应管理水平。采用移动设备移动推车、平板进行心电检查。移动心电图检查设备利用无线网络将患者的检查数据实时上传到服务器,方便快捷高效。
医院最应该关注的还是医疗质量。“我院医嘱平均每日下达共计约1万5千条左右,手工核对医嘱工作量大、效率低、易出错,在执行上缺失电子监控。利用移动技术搭建移动医护工作站,通过WLAN技术,可以进行包括标本采集、口服药执行、输液执行、输血执行的医嘱闭环管理。最后床旁执行的闭环过程。特别是,如果血液制品出库时间超过4小时,系统会自动提示,保障患者用血安全。”计虹说道。基于RFID、WIFI的物联网移动应用,完成产科母婴跟踪、定位和预警;正在探物联网应用于手术资产定位,实现医疗器械的智能管理。
“互联网+”应用开启移动服务新篇章,移动办公app、患者微官网,解除时空束缚,摆脱网络限制,在院内外随时随地调取信息,提供快捷方便的新体验。还实现了一系列以互动和管理为主的综合服务功能,通过交流平台帮助患者获得医护指导,展示医院专长、增进医患间理解与信任,如产科已经开通了一些专题栏目。通过满意度调查、投诉建议,可以帮助管理部门及时了解问题、采取改善措施。通过志愿者申请和岗位管理可以吸引公众参与,方便服务部门开展工作,提高服务管理效果。
重视移动医疗安全
近几年来安全风险增加,2013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 捕获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70.3万个,其中安卓平台的恶意程序占99.5%,包括恶意扣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恶意传播、资费消耗等多种危害用户的功能;中高危恶意软件占80%,大部分移动互联网恶意软件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大量的硬件设备和移动应用都需要安全体系“保驾护航”,为了保障医院业务的连续性,北医三院建成了不同楼宇的主备机房的容灾备份体系与数据中心,建立了统一数据存储平台和集群保护,主备存储数据实时同步。采用虚拟化体系降低单点宕机故障,并减少能耗及维护成本。系统运营监控体系,对网络、服务器、机房环境进行监控,实现了机房环境、网络、服务器、存储等性能指标的监控及预警。注重移动设备的管理,除了mdm 的终端设备管理,对虚拟服务器的深度防控也应加强deep security 用于Vmware的虚拟防病毒。结合IDF插件进行移动PC终端访问行为进行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与安全措施结合使用。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