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姚建红:浙江“双下沉”分级诊疗做法初见成效
姚建红:浙江“双下沉”分级诊疗做法初见成效
  • 2016-04-05 13:21
  • 作者:佚名
  • 来源:光明日报

当前,我国医改不断向纵深推进,难度系数不断增加。那么,浙江做法能否给其他地区带来一定的启示或鼓励,记者就这一社会关切专访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

紧密型合作更有利于为基层“造血”

“双下沉、两提升”简单来说,就是医疗人才下沉、城市医院资源下沉的同时,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率双双提升。对此,姚建红表示,相对于有些地区的典型经验,浙江注重的是医疗资源的整体下沉,重点建立城市三甲医院与县级医院紧密的合作办院关系,以分院等形式和基层建立稳定的管理、技术、人才、信息和经济纽带,推动城市医院人、财、物向基层下沉,促进医疗技术均质化。

“目前城市三甲医院和县级医院合作的方式有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他指出,浙江省推行的是前者,对基层医疗机构实现的是“造血”功能,松散型合作方式则以“输血”为主。

姚建红说,紧密型合作要求双方是责任、利益和发展的共同体,城市医院要对基层输出服务能力、医疗技术、管理水平并且有相关量化评价指标和奖惩机制对其进行约束,所以对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效果更好。

目前,浙江省15家省级、39家市级三甲医院已与122家县级医院开展合作办医,全省90个县(市、区)实现了城市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全覆盖。相关数据显示,该省县级医院业务水平和学科、专科建设,以及急救能力明显提高,Ⅲ、Ⅳ类手术台次增加61.5%,微创手术从几乎没有到全面开展,平均每家县级医院建立专科、亚专科4个,近年来新增龙头学科30个。

基层留得住患者是推进分级诊疗的关键

根据我国医改设计,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的诊疗任务,基层解决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城市大医院则承担解决疑难杂症和进行学术研究的责任,患者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进入一个良性的就医秩序。

“这就是分级诊疗,也是2016年推进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姚建红指出,分级诊疗分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四方面。“其中,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的重要起点,基层留得住患者才能促使医疗资源流动起来。”

他坦言,从目前各地的探索来看,基层首诊一直是制约分级诊疗的瓶颈。而浙江“双下沉”做法应该是初见成效的。根据数据显示,该省县域内就诊率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提高了约5%和3.09%。其中,桐庐县达到93%,海宁、海盐等地已接近或超过90%。同时,城市医院门诊量增速开始放缓。截至2015年12月底,在杭省级医院门急诊量8家出现下降,2家增幅下降,最大下降5.38%。

患者就诊考量的主要是医生。因此,姚建红强调,在推进分级诊疗的过程中,医疗人才至关重要。上级医院要选派责任心强和水平高的医护人员到基层帮扶,而政府更要搭建平台让他们“沉下身心”地在基层发挥作用,制定相应的措施鼓励医护人员。

世卫组织认为,基层能够解决80%的健康问题应该是良性的就医状态。我国2015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了具体目标,那就是县域内就诊率在2020年提高到90%。

对此,姚建红表示,目前很多地区都在做着一些有益的探索。厦门市尝试以病种为切入点,推行以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的“三师共管”的模式,把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常见病患者留在基层,而上海则以“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的模式引导居民首诊在基层,即居民在自主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和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探索或者借鉴别的地区相对成熟的经验。如此,在不久的将来,百姓在家门口看病的愿望应该能实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分级诊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