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组建“医联体”吸引患者首诊在基层
组建“医联体”吸引患者首诊在基层
  • 2016-03-17 10:16
  • 作者:佚名
  • 来源:南方网

笔者发现,清远的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可以通过信息化视频系统邀请大医院专家开展视频远程会诊,患者首诊在基层就可享受到二、三级医院专家诊疗的便利和实惠,从而大大减少患者自行就诊的盲目性和不便。实践证明,发展医疗联合体,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对于改变基层医疗资源利用严重不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尴尬状况作用甚大。

建立和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然医联体的视频带教、查房培训、质控等活动,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吸引了患者首诊在社区,但也面临一些尴尬困境和壁垒。其一,基本药物尚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要,基层医疗机构现有基本药物目录少于二、三级医院目录,不能完全有效地满足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同时,部分患者在大医院就诊完毕,进入康复期转诊回社区后,治疗用药无法保障。其二,医联体内医师多点执业仍存在困难。从实际情况看,多点执业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也影响了医疗联合体的发展。其三,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比较突出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每年招聘和引进的卫技人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员需求,有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不使用外聘、返聘人员来弥补自身人员的不足。还有就是有的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配置不足,不能达标,无法满足居民就医的需求。

针对社区用药与二三级医院差距大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可结合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逐步扩大社区用药范围,在区域医联体范围内,统一社区医院与二三级医院药品目录和品规,保证康复转诊回社区患者的用药需求。

为支持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吸引群众放心在基层首诊,有关部门应落实医联体内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医师按照规定开展多点执业,使医务人员能在区域医联体内的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兼职、流动,大医院的专家能够下沉到社区,从而进一步充实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队伍。与此同时,积极支持卫生系统人员编制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充实一线医务人员队伍,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缓解人员缺乏问题。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也是加快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的重要举措。如医联体内部医保额度的分配可以根据各自的贡献和风险责任等因素,由医联体自己来协商划分。或者在现行支付方式下,考虑适当增加基层医疗机构预付总额,引导居民主动、优先利用家庭医生服务,规范合理诊疗。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shichenlu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联体  基层首诊  分级诊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