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科技前沿 >  细数中国远程医疗的几大特征
细数中国远程医疗的几大特征
  • 2016-03-14 09:44
  • 作者:佚名
  • 来源:村夫日记

2016年3月,Latitude Health推出针对中国远程医疗市场发展的报告《远程医疗:价值、挑战和机会》,该报告对中国远程医疗市场做出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报告指出,远程医疗在中国的发展较难以获得爆发式增长,区域性和小规模将是未来远程医疗的主要发展特征,而且,受到政策的影响较大,远程医疗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以远程会诊为主的远程医疗已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但始终局限于医疗机构之间,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控费的需求,远程医疗开始直接面向大众,为常规疾病提供解决方案。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支付方对控费的需求是最主要的推动力,对便捷性的诉求只是市场发展的结果而非推动力。

随着美国在2013年正式实施医改法案以来,各类远程医疗服务都快速发展。绝大部分远程医疗服务都已运营多年,在奥巴马医改之前并没有获得高增长,主要是因为支付方没有向这类服务进行倾斜,大部分不被纳入赔付范围。在缺乏联邦政府和商业赔付的前提下,以自费为主的模式很难打开市场。

美国最近这一轮远程医疗增长最快的是面向团体用户、以看小病为特色的远程问诊,这一模式的主要代表公司是在2015年7月在美国上市的Teladoc。同时,面向大病、专科和急诊的远程医疗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模式直接降低了问诊的价格,有利于费用控制。相比之下,对控费作用并不明确的远程监控市场的增长并不迅速。

与美国市场相比,中国远程医疗的控费效果无法体现,推动力主要来自整体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中国线下医疗服务的整体价格长期被压低,即使发展远程医疗也无法直接降低费用。而且,中国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主要收入来自产品,远程医疗的实施必将迫使其让渡产品收益,这也是远程医疗在中国的最大阻力之一。

然而,随着老龄化和医保对医疗控费的需求增加,中国既有医疗体系的发展已经无法承载市场的需求,急需从原有的以大医院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向多层次多机构的立体医疗服务网络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原先积贫积弱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短板急需补充,而远程医疗则会成为很好的补充方式之一。在这样的一个转型过程中,远程医疗将成为大医院、专科医院和基层所共同构成的服务网络的枢纽平台,最终帮助中国的医疗体系从以医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

但是,中国远程医疗的发展从理想到现实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远程医疗目前的挑战非常大,缺乏成熟的电子病历体系、医保支付的不明确、全国医保体系的割裂以及医生受到产品引导等不利因素极大地制约了远程医疗市场的增长空间。由于受制于上述多重条件,中国远程医疗将更多的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整体发展不会太快,而且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强,在中短期内的市场规模不会太大。

与美国市场不同,中国远程医疗的发展需要线下的重度参与和布局。目前能以轻资产模式运营的更多是类似远程心电诊断和监护这类对供需双方都没有很高负担的模式。虽然也是以轻资产模式运营,远程读片的发展就明显受限。因为中国第三方影像中心非常弱小,要发展远程读片还必须先大力对设备进行投入,这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的模式。而远程问诊的发展则受到线下医疗模式发展的影响,需要沟通和协调好大医院、专科医院和基层各方的利益。与美国市场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支付和考评标准不同,中国的远程医疗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能被市场认可的标准才能真正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

总之,远程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将不会是爆发式的,但价值非常大,会成为整个医疗体系变革的重要手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zz TEL:(010)68476606】

标签:远程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