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李玲再次放话医改:必须依托信息化才能取得进展!
李玲再次放话医改:必须依托信息化才能取得进展!
  • 2016-03-08 13:10
  • 作者:孙杨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两会期间,一篇“中国医改是一群脑子不好的人在开特奥会”的文章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推到了风口浪尖,近日,李玲教授再发惊人之语,“中国医改必须依托信息化才能取得空前绝后的进展。”这让医院信息科主任的肩头担子又加重了几分。那么当医改遇到信息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走入深水区的中国医改前路又在何方?

医改的总设计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李玲教授表示,信息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是空前绝后的,对于医疗行业来说,信息化大发展是当今医改不容忽视的关键契机,其对推动中国医疗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李玲教授还针对医改的具体实践做了以下阐述:

第一,一味以“创收”为中心的改革无法撼动医疗本质。围绕公立医院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公立医院一直没有改好,不论是任何机制的改革都逃不开公立医院的本质。国家应该思考的是,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让其抛弃“创收”这一概念,真正以最小成本维护患者的根本利益。

第二,“东北姑娘吼一吼,移动挂号抖三抖”。从根本上解决挂号问题,不能单靠行政手法,更不能靠价格机制去引导。任何国家解决医院挂号问题都依赖“强制转诊”。换句话来说,患者看病的第一步必须是在基层医生和基层诊所中发生,逐层转诊到上一级医院和医生手里。

第三,让医生职业“体面”起来。古往今来,医生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而近期频频发生的杀医、伤医事件,正是缺乏保护医生的制度规定。

第四,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需要信息化手段完善。传统考核方法容易扭曲医生的行为,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医生考核指标,综合、全面的考核医生的工作,让医生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治病救人当中去。

李玲教授一再强调,医改这件事,信息化投入的部分不可忽视。医改政策层出不穷,而中国医改的路又在何方?

【医保应为医改的先行者】

近年来中国政府试图抽丝剥茧、以点及面地来破解医疗难题,但是收效甚微。患者、医生以及主管单位都有各种抱怨,一直未达成共识医疗难题横亘于三方之中,难以化解。

历经30年医疗变革后,中国的医疗制度依旧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看病难,看病贵”这两大难题仍未得到妥善的解决。纵观全球医疗体制改革经验,适宜中国变革的两大启示包含,其一,政府要合理安排建设综合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换句话来说,就是患者就医要具有保障医疗水平的健康保险支持,老年患者还要持有养老金保障其基本生活及就医行为,贫困患者需要社会救助体系为其必需的医疗服务兜底。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并且支持财务独立核算的机构,我国的公立医院其传统的道德定位和其现实中的功能定位无法匹配,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就助长了医患矛盾的升级,而唯有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进行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

那么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中国应该如何建立综合社会保障体系呢?首先,必须通过优先建立并完善健康保险体系,逐步发展养老金制度。其次,逐渐加强健康保健体系并设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当然,在这些方面,中国政府也在不断的探索虽然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在不断的建设,但其中不容忽视的潜在问题和风险依旧存在。社保体系建设依旧延续城乡二元化及管理、筹资分散化、碎片化的模式;保障水平偏低;地区、城乡不平衡等痼疾依然存在;更为严重的是,覆盖面的迅速扩张导致地方社保支出压力剧增,有些地方甚至通过扩新还旧的方式弥补当期支出缺口。随着覆盖率的不断提高,保费增幅降低,支出增加,必将构成财政隐患。与其广泛铺开,不如重点突破,优先完善健康保障体系。构建城乡均等的健康保障体系,可以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先行先试政策。

其二,要建立计划与市场相互制衡的机制。其中包含几层含义,首先,政府应着重塑造卫生体系的公平性。其次,应当转变中国当前医疗市场政府一家独大的局面,通过市场竞争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最后,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放开,政府职能需重新定位,管理的侧重点应逐步由“医院”过度到“医保”。

【“三医联动”转变到“三医合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李克强总理表示,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同比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范围,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流通等改革;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鼓励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而李玲教授对此也有一番新的见解:医改最终不仅仅是实现“联动”的问题,更多的是要形成“合一”的状态。对此,李玲教授用“三明医改”做了举例。福建省三明市的医疗卫生改革相当的成功,真正意义上把过去医生靠药、考检查创收的机制破除了,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立性,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让药品也回归治病的本质中去。虽然这样的改革是“倒逼”出来的,但是从结果上来看,是可以复制和学习的。

“三医合一”就是真正的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体制,让医保、医疗和医药真正的化整为零,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信息化让“健康梦”撑起“中国梦”】

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下一个超过我的人一定是在医疗健康领域”,让多少个创客投身于医疗行业。李玲教授也对这句话做出了自己的诠释:比尔盖茨是做信息的,所以,未来将要超过他的,一定是医疗健康领域做信息的人!

国家“十三五”把信息化作为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而在整个国家信息战略里面,医疗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众多行业中,医疗领域应用信息化是最有利的。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无论是移动医疗,还是“互联网+医疗”,都是从不同角度入手,来解决这种巨大的不对称性。而李玲教授表示,想要实现完全对称是不可能的。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就诊全流程闭环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单纯依靠传统的集成式信息化无法满足医疗的整个行为过程,所以,中国的医疗改革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纵横维度拓展应用。

中国医改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各界人士共同携手努力。而我们始终坚信中国的医改之路一定是“中国制造”,决不是一味照搬照抄别国之路。而信息化将是支撑“健康梦”成功实现的强有力武器,通过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让“健康梦”撑起“中国梦”这一伟大愿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改  医疗信息化  李玲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