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小马哥提案“互联网医疗” 从五方面入手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小马哥提案“互联网医疗” 从五方面入手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 2016-03-07 09:44
  • 作者:张敏
  • 来源:健康点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即将提交“分享经济、互联网医疗、数字内容产业、互联网生态安全和“互联网+”落地措施等五个方面的民生“痛点”建议。 和去年的蜻蜓点水相比,今年马化腾将“互联网医疗”作为一个单独的建议提出。对照前后两年的变化,我们也可一窥互联网医疗的未来趋势和它在腾讯版图中的分量。

在去年两会的提案里,马化腾在《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中提到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很多方面改善民生问题。但马化腾也表示,“(互联网医疗)这个领域我们做了很多研究,相当复杂。比如我们投资了挂号网,医院的线上系统很复杂,他们的供应商可能有好几个,很难将它互联网化。这跟整个体制有关,没那么轻松,我们还是从最简单的下手,现在互联网医疗还在起步期。”

而今年,马化腾对互联网医疗的态度和看法不再像去年那么谨慎,他不仅从五个方面建议政府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而且在3月3日晚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关于互联网+,“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智慧医院,它是一整套服务,包括挂号、叫号、取药等一系列,这是最直接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的一个领域,在医院扫描一个二维码就可以把整个流程串起来。”

具体的建议有:(一)进一步落实医生多点执业政策,逐步消除让医生成为“自由人”的“隐性障碍”。 (二)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探索并完善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制度。(三)打破医院的“信息孤岛”,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建立并完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制度,实现相关信息的可得性和互联互通。(四)通过远程教育与远程医疗等手段加强基层医疗培训,培养更多合格的值得信赖的医生。(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

在具体建议里,马化腾指出医生要从“单位人”变为“自由人”,目前逐渐清除了政策层面的“显性障碍”,但是“隐性障碍”仍然没有很好地消除。因此建议监管机构应督促各地落实医生多点执业的相关政策,同时也需要一些配套政策,逐步为医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执业空间,让医生的医德和技术能够获得相应的市场价值,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在实现医疗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等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因此建立医疗数据共享平台,让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诊疗、用药情况,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是实现分级诊疗的一个重要条件。

而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可以在这种层级之间的合作中发挥作用。他建议监管部门积极支持并总结分级诊疗制度的创新与试点经验,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举措,积极鼓励包括互联网与科技公司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分级诊疗制度在各地的探索与完善中去。

医疗数据共享平台不但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基础医疗服务,而且将降低医疗机构的沟通成本,让基层医院和上级医院可以协同联动,掌握疾病治疗和干预的效果。也可以让医保部门更为合理且精确地控制成本,改变原来的粗放式管理,根据数据及时调整报销比例和额度,做到精准管理。

马化腾还指出,医院亟需实现处方电子化,让患者对自己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具有可得性和便携性,是居民实现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可通过远程教育与远程医疗等手段加强基层医疗培训,培养更多合格的值得信赖的医生。特别是,培养基层医生使用移动医疗设备的习惯,做好中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可助力“保基本、强基层”。

在医保支付环节,他提出可考虑在完善互联网医保支付使用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允许合规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进入,由居民个人选择支付公司,建立起便捷的“医疗保险”网络支付制度及通道。

以下是马化腾今年两会《关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建议》全文。

“十二五”时期,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建议。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民众健康水平,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展露出巨大潜力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创新和创业层出不穷,社会力量踊跃。比如互联网健康咨询、移动健康智能设备、微信平台的智慧医疗等。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进入到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推出了越来越多便民利民惠民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一)移动互联网优化医疗服务流程。长期以来,患者进到医院最直接的体验就是长时间排队。目前通过移动互联网的运用,连接医院、医生和患者,实现信息的即时传递,便可把医院服务窗口延伸到患者手机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医院在这方面探索,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咨询、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以微信为例,截至2015年8月,全国已有2.7万个医疗微信公众号在帮助众多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供预约挂号、分诊导诊、检查检验报告查询、支付结算等全流程就医服务。其中,一、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公众号近6000个。在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医院中,用户使用微信服务的占比达40%,微信支付在付费方式中占比达20%,分流效果明显。据调研,患者按照微信提醒候就诊可平均节约30分钟左右等候时间。再比如,挂号网在2015年为3.3亿人次提供了服务,目前每天的挂号量将近20万。

此外,诊后的随访过去并不容易,但当医生、医院、患者都被连接起来之后,诊后的随访也可以批量完成。

(二)移动智能设备帮助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实现个人健康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巨额开销,提高医保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慢性病人口多,具有庞大的慢性疾病人群,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病人群均已过亿。互联网医疗非常适宜慢性疾病的日常管理,通过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采集慢性病患者数据,从而给予实时干预与指导,将疾病控制于早期和前期,为患者切实带来利益。同时,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及时管理可以显著降低疾病发生发展的速度,进而大范围降低疾病终末期医疗服务的巨额花费,提高医保使用效率,降低医保负担过重的问题。

目前不少移动医疗与可穿戴设备公司通过便携式医疗装置来检测心脏、血液、体温等综合健康指标,未来甚至能提供B超检测。这些检测数据实时同步到手机上,为医生远程诊断或电脑诊断、患者和患者家庭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等创造了条件。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能力与管理水平,带来精准管理与新型服务模式。特别是,由于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做好慢性病人的健康管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有助于提升医疗健康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实现服务模式的优化。随着未来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与个人智能健康设备等系统的互联互通,远端存储和传输将获得极大的增量。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大量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已经提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还将有助于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

二,国内医疗健康领域一些现状

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国家及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扩大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这一系列措施的推进,已经触及了医疗改革的深水区。改变长期结构失衡、供需失调的医疗健康服务市场,提供更具可及性的公共医疗服务,同时稳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仍然是未来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民生难题。

目前看来,作为居民健康的核心保障,国内医疗服务体系面临的现状和挑战逐渐形成业界和社会共识,其中包括:

(一)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生多点执业仍有障碍。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长期难题。由于分级诊疗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三甲医院超负荷运营, 基层医疗资源被长期闲置。同时,由于大医院的优势,大多数优秀医生和专家仍主要聚集在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难以执行。过去两年各级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但由于“单位人”等种种现实因素羁绊,在不少地方,医生自由执业仍然障碍重重。

(二)多数医院之间仍是“数据孤岛”,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缺少可得性和开放度。目前,大部分医院之间的信息并不流通,即使在某些地区的部分医院之间有内部的信息网络,其开放度也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公立医院的属地化管理,医疗机构之间市场化的连接困难重重,这造成一旦病人不在所属地区看病,所有信息就几乎完全切断;而且,即使在本地就医,如果忘带医保卡,临时采用自费就医所产生的信息也无法记录到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中。虽然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已经在很多国内医疗机构中开始应用,但大量的诊断结果和相关数据都处于静态的碎片化状态,无法被有效使用。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

(三)医疗人才的培养,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医生、患者与医院三个核心环节上“痛点”如麻,医患关系紧张,归根结底还是国内医疗体系长期畸形发展及伴随而来的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匮乏。国内全科医生、家庭医生、部分专科医生亟待培养及适配执业环境。对于普通患者来说,优质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不高。在放开全面二孩之后,儿科大夫的缺口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三,对策与建议

鉴于互联网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重要作用,建议政府在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方面,着重考虑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落实医生多点执业政策,逐步消除让医生成为“自由人”的“隐性障碍”。医生多点执业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市场规律配置医疗资源,藉此解放医生的生产力。医生要从“单位人”变为“自由人”,目前近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逐渐清除了政策层面的“显性障碍”。但是“隐性障碍”仍然没有很好地消除,例如部分地方的医疗机构仍然要求医生多点执业需要第一执业单位的同意,以编制、科研项目、职称等隐性条件约束优秀医生外出执业。此外,现在的技术准入标准跟医院等级挂钩,能否开展相关手术主要取决于医院,而非医生是否具备相应资格,这限制一些名医在基层医院施展拳脚。因此,建议监管机构一方面应督促各地医疗机构落实医生多点执业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些配套政策帮助消除“隐性障碍”,逐步为医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执业空间,让医生的医德和技术能够获得相应的市场价值,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探索并完善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制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是目前优化国内医疗资源配置的一个关键因素。国外的分级诊疗经验暂时难以直接复制。实现分级诊疗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患者信息共享,只有让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诊疗、用药情况,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才能实现有效的分级诊疗体系。而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可以在这种层级之间的合作中发挥作用。互联网在实现医疗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等方面拥有巨大潜力。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服务试点项目,正在尝试和积累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探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这将有助于引导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建议卫计委等监管部门积极支持并总结创新与试点经验,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举措,积极鼓励包括互联网与科技公司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分级诊疗制度在各地的探索与完善中去。

(三)打破医院的“信息孤岛”,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建立并完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制度,实现相关信息的可得性和互联互通。上面提到患者信息共享是实现分级诊疗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有助于病人和医生参与其中,使得个人健康信息实现可溯性,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而且大大降低患者迁移带来的重复检查和信息遗漏,这不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也可以从其中获得重要的数据以进行产品分析和战略制定。这种互联互通不但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基础医疗服务,而且将降低医疗机构的沟通成本,让基层医院和上级医院可以协同联动,掌握疾病治疗和干预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医保部门更为合理且精确地控制成本,改变原来的粗放式管理,根据数据及时调整报销比例和额度,做到精准管理。目前虽然大多数医院都有信息系统,但大多是为医院工作而服务,服务患者的较少。当然,这样一个信息共享系统有赖于政府、医院、患者、第三方技术支持等各方的共同协作。

具体而言,建议监管部门可以建立配套政策法规,由满足要求且居民个人指定的第三方公司,按照对应政策法规,在完善患者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存储信息,再由居民通过互联网授权查看、使用其对应健康档案信息。相似的做法,也可考虑在完善互联网医保支付使用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允许合规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进入,由居民个人选择支付公司,建立起便捷的“医疗保险”网络支付制度及通道。

目前来说,医院亟需实现处方电子化,实现患者对本人电子处方的可得性,同时医疗药品等相关领域公共数据相应地需要开放共享。未来,还可积极探索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医疗信息共享领域的运用。值得注意的是,让患者对自己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具有可得性和便携性,是居民实现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这正是移动互联网的用武之地,也是未来移动医疗的根基所在。

(四)通过远程教育与远程医疗等手段加强基层医疗培训,培养更多合格的值得信赖的医生。尽管医生自由执业对于推动增加供给也有作用,但中国医疗供给短缺的核心问题是合格医生的匮乏,医生自由执业只能盘活存量,无法带来增量,最终还是解决不了短缺的问题。而互联网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医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远程课程学习了解新的医学信息和研究成果,为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便利,从而提升医生的整体专业水平,增加合格的值得信赖的医生。特别是,培养基层医生使用移动医疗设备,做好中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可助力“保基本、强基层”。当然,医疗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更是没有前例可循,在推进过程中宜标本兼治。此外,近年医学生源低分化的现象应引起一定关注。

(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这一点。建议相关部门在总结全国SARS疫情监测直报信息系统的经验基础之上,与互联网科技公司一起积极探索以应对新的挑战。

总之,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运用,在实践中能够为目前的医疗服务体系带来效率提升,资源配置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改变,服务质量提升等积极作用,应该成为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供给侧改革”的题中之义。当然,全民医疗健康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既没有经验可以直接复制,也并非凭借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一己之力可以解决,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有序有效地推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医疗  医疗服务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