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2-29 11:21
- 作者:佚名
- 来源:青岛晚报
近日,市卫计委举行2016年全市卫生计生暨中医药工作会议,发布了《2016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今年将推进分级诊疗、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计生服务转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社会办医“五项突破”,统筹做好各项卫生计生工作,促进我市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医疗费用总量增幅下降
去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23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让利市民3亿多元。住院均次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内,门诊均次费用实现零增长,医药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为市民节省医药费用1.8亿元,缓解看病贵问题。
今年市卫计委将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向纵深发展。 6月底前,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建立健全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补助、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的新补偿机制等。试行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分类管理,对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在全市先行放开知名专家诊察费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2016年,实现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和医疗费用总量增幅下降,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提高。
力争“一号通”全面联通
今年,我市将贯彻落实《青岛市“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2016-2020年)》要求,建立全员人口数据库、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电子病历数据库的自动归集和动态更新机制。加快推进医院门急诊电子病历建设和应用,试点实施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跨医疗机构授权使用。完善居民健康信息服务系统,全面推广预约诊疗、线上支付、在线随访、检验检查结果在线查询、健康知识咨询等居民健康管理“一号通”服务,年内力争委属一百多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联通。
据介绍,在市卫计委所属医疗机构接入青岛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务系统后,居民持区域诊疗卡或社会保障卡可在全市范围内各医疗机构预约挂号、就诊缴费,与此同时青岛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身份识别,真正实现全市“一号通行”。实行后,居民可随时随地用自己的身份识别号码通过电脑、智能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登录平台,调阅自己及家人在指定时间段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流程中产生的健康信息(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实现健康档案信息查询和维护、健康知识浏览、健康咨询与专家互动、预约挂号、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疗费用查询等功能。手机端应用支持诊间移动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排队叫号提醒等功能。医生在经过患者授权后可跨医疗机构调阅、使用该患者的健康信息、诊疗信息。
公布孕妇数量和床位情况
去年,我市扎实推进单独二孩政策平稳实施,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6.2万对夫妇提出单独两孩生育申请,其中5.8万对获得批准。组织了全市育龄妇女信息清理核查、符合二孩政策人群摸底、育龄夫妇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计生队伍基本情况调研等系列活动,涉及调查人群210万人。
今年,我市将落实“全面二孩”政策,积极应对政策实施可能导致出生人口骤增情况,着力完善产科和新生儿科服务能力建设。扩充产科儿科床位,加大产科、儿科和助产士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妇幼保健管理,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加强助产技术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监管,推广中医妇科、儿科适宜技术,开设15个高龄夫妇孕育调养指导门诊。建立孕妇数量动态监测和报告制度,适时公布助产机构床位使用情况,方便孕产妇就医,应对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生育波动。
开展“中医上门”等服务试点
去年,我市创建了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住院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定额结算管理。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体质辨识调养指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送汤药上门”服务。实现了基层中医药服务“广覆盖”,建设了“治未病”服务体系。
今年,我市将争取出台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落实鼓励和规范中药饮片(含中药制剂)使用等优惠政策。对公立中医医院在财政补助上给予倾斜,落实在全民医保体系中使用中医药的鼓励政策。四市二区至少建好1所公立中医医院,新建30个国医馆,实施100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建设项目,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树立“大中医”理念,组建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团,建立集团内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推进中医特色的医联体建设。创新中医服务模式,开展“中医上门”“集中煎药”等服务试点,推进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
鼓励建诊断中心资源共享
去年全市共建成189家医联体。在医疗技术、卫生人才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市级大医院派出3545名专家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83万人次,实施手术1729次,双向转诊下转2272人次,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逐步形成,市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
今年我市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将出台分级诊疗实施方案,选择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市进行试点,其他区市结合实际稳妥推进。鼓励以区、市为平台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和临床检验、病理影像等诊断中心,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扩大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团队签约服务试点。
规范医联体建设,在市级层面,积极推行城市公立医院集团化发展,成立市立医疗集团、中医药发展集团、中心医疗集团,发挥大医院龙头作用,建立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促使优质资源有效下沉,逐步实现集团内部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分层级的发展。在县市级层面,健全县镇村一体化管理机制,选一个区市探索乡镇卫生院和二级医院开展一体化试点。
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今年市卫计委将积极构建涵盖“生育、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医养结合、临终关怀”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从 “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建设“健康青岛”。开工建设公共卫生中心、眼科医院新院区,协调推进市民健康中心、齐鲁医院二期等重大项目进展,市立医院东院二期、青大附院东区综合病房楼项目主体封顶,海慈、市立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项目竣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建工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年底前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市第五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具备开工条件;协调推进平度医疗中心、即墨东部医疗中心、胶州医疗中心、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等区市级医疗中心建设。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完善儿童用急需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
●组织公立医院遴选上报药品采购目录,实施分类采购。
●规范医疗机构网上采购行为,建立低频次、大数量、定时段的基本药物定单发送制度。
●建立公立医院联合采购会商机制,对于省集中挂网药品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自行议价采购,完善节约采购成本路径和办法。
●改进医院药品货款结算管理。
●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加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监管。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国家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开展骨质疏松关爱行动。
●完成城市癌症早诊早治、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等三个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做好减盐防控高血压终期评估。
●开展儿童口腔疾病基本预防项目和全市60岁以上低保无牙颌患者免费安装义齿项目。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检出管理,做好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工作。
●依托青岛海洋科技优势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拓展公共卫生检测能力,提高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检测检验水平。
●继续做好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爱国卫生工作,巩固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实施“三经”(经验、经方、经典)传承战略,加强传承型中医药人才培养。
●建立“青岛中医学苑”微信订阅号,举办中医“四大经典”技能大赛,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读经典、用经方、学名师、习经验搭建平台。
●建好8个中医综合诊疗中心,推进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
●实施“养生馆”建设项目,推出首批中医养生旅游线(基地)和“养生长寿之乡”。
●开展养生保健“五进”(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活动。
●建成5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推出10名养生文化传播使者,推出10项家庭实用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
强化学科建设人才支撑
●完成市级重点学科、优秀人才周期建设并进行总结评估,建立科学的学科、人才绩效考核体系。
●对《青岛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和《青岛市医疗卫生优秀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全市三级以上医院都要建成2-3个重点学科,力争年底A类重点学科实现综合水平居国内领先、B类重点学科居省内领先。
●争取青岛大学对市级重点学科和优秀人才开放免费查新端口。
●力争引进市、局级高层次卫生人才20名,招聘博士、硕士500名,新引进院士2-3名。
●评审优秀学科带头人21名,优秀青年医学人才31名。
●组派重点学科骨干和优秀人才境内外培训50人以上,力争国(境)外培训率达到4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率达到80%。
●落实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政策,调整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补助比例。
推进多元化办医
●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间的协作机制,支持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推动发展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延伸服务。
●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依法、规范、按需、有序多点执业。
●鼓励中医医院举办养老机构,支持养老机构举办中医医院,推进中医医养结合型机构建设。
●支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鼓励开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试点,鼓励举办特色突出、服务精良的高品质民营中医医院。
●探索建立进社区、到家庭护理延伸服务新模式。
●完成北九水疗养院改造项目,提升医疗保健服务能力。
- 分享到: